遇到更好的自己
2016-09-10吴洪健
专栏寄语
一、后现代心理辅导取向应运而生
受到社会发展及后现代哲学的影响,心理辅导也出现了新的趋势。近二三十年来以短程、解决导向、正向关注为特征的一些辅导理念和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其中以叙事辅导、焦点解决典型为代表。同时,合作取向、隐喻故事治疗等亦属于后现代辅导的范畴,这些方法共同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短程辅导、系统论、策略辅导、催眠辅导的深入影响而具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后现代心理辅导认为,人的成长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的,人们会对自己的经历建构、创造、支配赋予意义。后现代心理辅导强调正向的思考和学习,不以病理性的分析为导向,不将“真理”和“客观性”强加在个体身上。鼓励个案从讲述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存在和价值,感受讲述的故事如何影响自己的生活方式,使个体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引导个体重新讲述有正向意义的故事。
同时,由于受到策略治疗学派和系统观的影响,后现代心理辅导相信人本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有时会在以往无效的方法里循环,因此,需要通过积极的暗示、引导,调动已有的潜能和经验。同时,人的整体系统是平衡的,一旦有效的部分扩大,无效的部分就减少,一点点小的改变就会带来整个系统的改变。
二、后现代心理辅导对教育理念的影响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后现代心理辅导因其有效性和快速性,得到广泛认同,并已经超越了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领域,在教育、医疗、社区、企业管理中都得到了充分应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由于切合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一些发展性问题,基于正向的、建构的、解决导向的观点,给教育的本质带来了新的视角。
因此,后现代心理辅导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领域都得到迅速传播与普及,因为这不仅仅是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和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人和学生看法的转变。强调学生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尽管学生会被过去影响,会出现问题,但不会被过去决定。每个学生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者要看到学生问题之外的“例外”,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发和挖掘这些资源并促进其在现代和未来的迁移。
三、《后现代心理辅导》专栏的内容设计
鉴于后现代心理辅导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认同,为更好地和中小学管理者、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将这些方法和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特开设此专栏,并将陆续推出主题内容,如隐喻故事、焦点解决、叙事辅导等,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和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后现代心理辅导方法和流派众多,为更好地使读者了解每一种流派的精髓和方法,以及考虑到在学校中使用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首先推出隐喻绘本故事专栏。
四、隐喻绘本故事
(一)每个人都爱故事——隐喻故事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随着婉转起伏的情节和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我们都会跟随着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感受在体验别人故事的同时整合自身的经验和生命,仿佛那个人即我们自己,这就是故事的神奇力量!最早使用隐喻心理治疗的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hson)曾说“治疗最重要的应该是要令人着迷”,因为隐喻可以促使人努力去提取潜意识里丰富的资源。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包含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不是一种白描的语言形式,而是表达了图像或影像。隐喻本身会引发聆听者或阅读者有如冥想般的身体经验与知觉感官不同层面的经验。
(二)每个人都是故事——隐喻故事是给所有人的心理营养
隐喻故事邀请你来到色彩缤纷的想象世界,让内在资源更顺畅地融在隐喻与故事里,看到更丰富的自己和已经拥有的资源。隐喻治疗适合的人群广泛,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乔治·彭斯认为,“故事总是比任何道理都更容易被接受。普通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故事,得到启发。”他所著的《101个重塑人生的故事》,汇集了长年临床实践中的101个曾用于治疗各种心理疾病的“处方”,每个“处方”就是一个故事;针对不同的心理困惑,采取隐喻的形式,让读者从故事中发现问题,产生共鸣,最后达到激励、改变的效果。这种方法广受欢迎,该书也曾被选为加拿大中学课本。
(三)隐喻绘本故事在教育中的应用
隐喻故事,对于成长中的孩子就更有吸引力和促进作用,因此,本栏目特别与具有丰富的一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创作者合作,提供给读者的都是原创的隐喻故事,并辅以图画,我们称之为隐喻绘本故事;同时为大家提供如何使用这些故事的教学设计和提问策略,供大家在实践中参考。
首期我们要解读的绘本故事是《找天边》,见本期封三。这个绘本故事里,隐喻着每个人对自己发展可能性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对生命力量的追寻和探索。对于孩子来说,也可以是一种真实的“天边”的探索。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可以被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建构和创造的。
教育使用建议
一、可以用在班级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事先和学生约定,在别人描述的时候,要耐心倾听。)
1.你们玩过这样的游戏或者类似的游戏吗?
2.愿意跟我们分享你找到的天边吗?
3.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把你找天边的过程画下来。
4.听到或者看了别人找的天边,你有新的感受吗?
二、针对一些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故事讲述
1.跟学生说明要邀请TA一起玩个讲故事的游戏。
2.让学生把整个故事用文字描述出来,教师给予肯定和回应。
3.提问学生最喜欢哪个情节?感受如何?邀请学生具体描述一下。
4.询问学生:“假如你是果果,除了花朵,你会找谁去问问题呢?”
5.提问学生:“如果你是花朵、骆驼、蚂蚁、老鹰,你的天边在哪里呢?”
解读:吴洪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英国 King’s College教育学院及Manchester University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欧洲UKASF(短程辅导实践协会)会员、英国BRIEF(短程治疗中心)会员。
绘著:张群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德育心理培训中心专职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会生命教育研究分会会长。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