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理活动课暖身阶段有效性的思考
2016-09-10杨胜丽
杨胜丽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暖身阶段;游戏;音乐;故事
心理辅导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在于班级气氛是否和谐,学生之间是否互相信任,学生在团体中是否能打消自己的防卫心理,而这一切,与仅仅花时3到5分钟的暖身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笔者立足于课堂实践、观摩公开课,现从暖身活动的目标、形式、内容、分享四个方面就提高暖身活动有效性谈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同仁们分享。
一、暖身活动的目标——情绪接纳,增进信任
在活动课初期,学生尚未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本次辅导活动课要探索的主题和目标也茫然不知,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要打破这种僵局,激发团体动力,活动开始之初需要进行暖身活动,也称之为“破冰”。有效的暖身活动应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促进学生之间的初步互动,使学生消除防御心理,在团体内营造一种安全、轻松、开放、接纳的氛围。暖身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促成情绪接纳。
第二,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活动上来,引发学生参加团体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使其在心理上为之后的活动和讨论做好足够的准备。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凝聚力,在辅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暖身活动的形式——恰到好处,形神不散
游戏、故事和音乐因为其所具有的特性能更好地达到暖身活动“情绪接纳”的目的,因此,也是教师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最常采用的暖身活动形式。
(一)游戏:营造良好的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游戏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是学生最喜爱的暖身活动形式之一。有效的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充分放松自我、流露真情,促进团体成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有助于团体成员相互信任和真诚分享,与预期达到的目的可谓不谋而合。
案例1:一堂七年级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
教师先让学生做了“爱的选择”的游戏题。
1.他很爱她
她好看的瓜子脸,弯弯的眉毛,面容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了几道大大的丑陋的疤痕。请问,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会(举绿牌),不会(举红牌)。
2.她很爱他
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一场经济危机,他破产了。请问,她会还像以前一样爱他吗?会(举绿牌),不会(举红牌)。
两道选择题结果一片红灯,这也是预料中的。教师先让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然后话锋一转说道,“可是,你们知道吗?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这下,学生异常“热闹”起来了,纷纷举起绿牌,有些学生则低着头在思索些什么。
正是由于精心设计的暖身活动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教师也由此顺理成章地导入了“亲子关系”的话题。关于亲子关系,学生已经听得太多,道理谁都明白,但真正在行动上有所改变却并非易事,甚至从课堂一开始,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而这位教师精心设计了跌宕的选择游戏,层层深入,不断深入主题,并最终通过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有一种关系普遍、稳定而又久远,那就是亲子关系。”一个沉闷的话题由此也得以顺利进行,并很好地达成整堂课的辅导目标。
(二)音乐:渲染积极的情绪
音乐是一种强有力的感觉刺激形式,恰如其分的音乐暖身可以为个体提供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为团体成员创造一个在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的平台。
案例2:一堂八年级“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
教师首先播放苏芮和潘玮柏的《我想更懂你》的歌曲视频。这首歌曲展示了母子间想爱又不知该如何爱的状况,细细品味感人的歌词,很多学生自然想起了生活中与父母相处的类似场景,体验到了对父母想接近又怀有不满的复杂情绪。这首歌为整个团体辅导过程创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三)故事:引发初步的思考
故事就像是潜意识的窗口,包含了直接的言语和隐喻的沟通,显示出人们试图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努力。所以,听故事和说故事作为暖身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初步的思考,渲染浓厚的心理辅导氛围。
案例3:一堂五年级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暖身活动
在悠扬的旋律中,教师开始讲述《天亮了》这个震憾心灵、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学生们,给学生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学生们也对后续环节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个环节。
三、暖身活动内容——立足生情,紧扣主题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主体,暖身活动的选择应该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如暖身游戏 “面对面介绍”“唱反调”等都需要全体学生的参与,能较快地解除学生的防御心理,催化团体动力。
如上的三个案例,虽同是“亲子关系”的主题,但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三位教师都能立足于生情,采用不同的暖身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了认知态度,对接下来的主体辅导起到了很好引导作用。
如果案例1中教师在七年级的团体辅导中仍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吗?叶老师抓住七年级学生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特点,采用选择题的方式,精心设计暖身活动,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同样,案例2中教师对八年级学生进行辅导时,采用了当前备受欢迎的歌手的作品,用MTV中感人至深的歌词唤起学生成长的类比联想,营造了很好的心理氛围。
案例3中辅导教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及五年级学生对情感话题逐渐变得细腻、敏感的心理特点,讲述经典亲情故事,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同时,若暖身活动与辅导主题毫无关联,那么团体暖身就如同失去了灵魂,游离于整堂课之外,即使课堂气氛通过暖身暂时升温了,却不免有冲淡主题转移学生注意力之嫌,有害无益。又如在“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课中,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抓手指”游戏作为暖身活动,则有失偏颇,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而“抓手指”游戏本身具备人际互动的性质,因此作为人际交往辅导活动课的暖身项目就比较适宜,会取得更好的辅导效果。
总之,暖身活动应立足生情,紧扣辅导主题,有的放矢,不要为了暖身而暖身。
四、暖身活动分享——点到即止,锦上添花
暖身活动后的分享是团体启动的预热,属于较浅层次的交流,一般在暖身活动后就直接进行全班范围的交流,不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因此,在分享中应遵循“点到即止”的原则。
暖身活动后进行分享的目的仍在于解除个体的心理防御,创设开放、安全的心理氛围。辅导教师应根据该节课中暖身活动的目的,如“针对暖身活动的内容进行提问”“分享在暖身过程中联想到的生活实际”“参与暖身活动时的情绪体验”等确定一个具体的分享点,并对学生的分享不做对与错的价值判断,倾听、尊重、接纳学生真实的表达,其间可以做适当的引导,使暖身活动紧扣辅导主题。
心理辅导课的暖身活动,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但一堂精彩的心理课往往得益于精心预设、匠心独运、安排得恰如其分的暖身活动,在促使学生肢体动起来的同时,能很好地为主题服务。暖身虽小,却奥妙无穷,不容小觑。精心设计团体暖身环节,并充分挖掘团体暖身活动的教育价值,根据心理活动课辅导主题善加运用,必定对提高课堂教学辅导实效有所增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廿里中学,衢州,32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