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法让座应否

2016-09-10范海霞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市公交道德观支持者

范海霞

话题

广西南宁市首次就城市公交客运立法:拒绝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经劝阻仍不改正者,驾驶员、乘务员可拒绝为其提供营运服务。该法规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者认为,公交立法是进步;反对者则提出,买票者有同样的权利,不让座是道德问题,通过立法强制有些变味。

被绑架”的道德观 蔡树森

近日,广西南宁首次就城市公交客运立法,由此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件事打开了公众的话匣子,引发争论声一片。支持者举起“公交立法是进步”的旗号,而我却认为,公交立法一事无疑是盲目而可笑的,道德问题不应用法律来解决。

无独有偶,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聚焦了国人眼球。正当人们忙于救灾、为灾民祈福之际,一些可笑的好事之徒又在网络上向马云发难:身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富豪,为什么不向遇难者捐钱?

这未免有些滑稽可笑了。人们利用各种借口对道德问题进行强制化处理,这样是武断而愚昧的。尊老爱幼是我们应该提倡的美德,但扪心自问一句:同样花钱购票,理应享有同样的权益,让座难道要成为强制而非自发自愿的行为吗?通过自身努力、打拼奋斗获得的财富,难道就因为财产超过众人就要被强制捐款吗?这种毫无因果关系的逻辑思路,反映出人们对于道德问题的定义及处理上的模糊不清。

按照这种思路,我们所有人,一开始出于善良、出于道德而做的事,一旦中断就有可能受到指责。例如:因为个人的原因,不得不暂停志愿者的工作,就有可能被同伴们认为没有爱心;时常为社区打扫公共卫生,一天不扫,公共区堆满垃圾臭味扑鼻,就要受到邻居的指责。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强制性道德”的后果无疑是令人畏惧的,它使人们对这样的善意习以为常,产生出一些超过常规的“潜规则”,这对那些施加善意者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那么,对于道德观究竟要如何看待?不同于法律,道德是人内在的东西。法律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经过检验可行的共识;而道德则不同,你无法强制要求人们的道德一致。对于道德的改造提升,只有通过教育的手段,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发自内心进行清洗。而这又恰与先圣孔子的思维相吻合:学使人明礼。

总而言之,对于道德的提高,绝非强硬的手段可以达到。想象一下当你在公交车上被强制要求让座,郁闷地倚着栏杆的心情吧!

猜你喜欢

城市公交道德观支持者
《魔鬼的门徒》的宗教伦理与道德观照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城市公交客车弯道行驶油耗优化方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的近代命运
一种城市公交网络效率评价模型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研究
从传统学术道德观反思当今学术道德问题
杨传堂主持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工作
城市公交专用道设计标准探讨
奥巴马致词:“你们在白宫有一个强大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