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

2016-09-10张建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减法里根毕加索

张建

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就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有一次,毕加索在田间画牛,一头黄牛正在田头吃草。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盯了片刻之后,竟然落荒而逃。从此,毕加索被称为牛人。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

有一位企业家,也擅长做“减法”。他是乔布斯。1997年,乔布斯在阔别12年后重返苹果公司之时,公司正面临严重危机。乔布斯召集高管开会,问道:“跟我说说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没等人回答,他突然嚷道:“问题就出在产品上,苹果的产品太多了。”他认为是苹果的产品线太长,精力过于分散,才导致做不出一款精品。于是,乔布斯毅然砍掉了苹果公司的大部分项目,包括成就了苹果公司上一个辉煌的牛顿掌上电脑。而减去了这些项目之后,苹果公司专注于做手机,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奠定了今天的行业领袖地位。正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成就了苹果公司的今天。

有一位总统,同样擅长做“减法”。他是里根。里根就任之时,美国正值经济危机,生产停滞、物价上涨、财政收入锐减,可谓内外交困。没有人想到,里根出的第一招竟然是降税,第二招是减少政府审批项目,第三招是削减政府职能。在一个看似需要用“加法”来加强管理的时候,里根却用“减法”激发了市场活力,从此,美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腾飞。正是少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才使美国走出了危机。

(摘自《意林文汇》)

素材解读

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是身心俱疲。如果人生是“减法”,松弛神经,放下压力,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适和角度

角度一:从毕加索画牛越来越简练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积累”“纯熟”“创作”“造诣”等话题。

角度二:从乔布斯发现苹果公司的问题并果断砍去大部分项目的角度,-"q"vzZ运用到“找出症结”“取舍”“专注”“追求极致”等话题。

角度三:从里根采用各种“减法”措施激活市场活力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出人意料”“有的放矢”“以市场为导向”等话题。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熊珈良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期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的家境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于是,他决定走曲线。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后来在俄国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学会了多门外语,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多年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好好享受一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事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他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挖掘出了九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为发现高度发达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痴迷考古的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而这些都是年轻时的谢里曼无法直接获得的,所以他选择了两点之间看似最长、实际最短的曲线。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做好一件事情,到达一个目的地,有些过程、有些距离是必须的。

(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素材解读

从几何角度来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条直线不一定能把你从起点带到成功的终点。弹道曲曲,方可命中既定目标;山路弯弯,始能登上高山巅峰。不要害怕曲线,有时它会成为你到达成功的最短距离!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谢里曼知道自己实现梦想无捷径可走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认清自我”“找准位置”“接受现实”等话题。

角度二:从谢里曼为赚钱努力做好各种工作的角度,可以运用到“朝目标前进”“吃得苦中苦”“积累资本”等话题。

角度三:从谢里曼攒够资本后实现考古理想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付出与回报”“不忘初心”“梦想终会实现”等话题。

猜你喜欢

减法里根毕加索
毕加索的厨娘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生产过程做“减法”农民收入做“加法”
国家“减法”与地方“加法”
“一夜成名”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