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有所争,有所不争

2016-09-10朱思远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不争点题君子

朱思远

《道德经》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君子若水,与世少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君子仅于必争处争。

古有善战者,如吴起之族;有连诸侯者,如苏秦之类;有辟草莱、任土地者,如商鞅之流。他们各显神通,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可最终只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金玉满堂,尚且莫之能守,而况血肉之躯乎?

而观老庄之道,乃真正的不败之道。“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道家与世无争,和光同尘,是以与天地永存,观夫天地之妙。

治国需无争。老庄希冀小国寡民的原始朴野社会,主张“虚其心,实其腹”。战争永远只会劳民伤财,若两国不相争,则百姓可安居乐业。无欲无求方可无争。至此,社会安定,人心不乱。

修身需无争,无争需能容。林则徐曰:“受益惟谦,有容乃大。”海纳百川,故万物莫能与之争。君子“欲明明德于天下”,便需如水一般,包容万物,与世无争。无争,是以不败。伯夷无争,故居北海之滨,不立于恶人之朝。

魏晋风度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无争。竹林七贤当为表率。晒衣日面对同族人竞相晾晒绫罗绸缎的行为,阮咸从容面对,淡然晒出大布犊鼻挥,并调侃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不争之意溢于言表!

当然,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还是需要有所争的。但争什么,如何争,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言曰:“当争必争,该让则让。”在该出手尽到自己的责任时,我们应当仁不让,而不能避世不争。正确的争,是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的不二法门。

当争则争,但争不能过度。乔治·奥威尔在其作品《一九八四》中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过度的竞争,导致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受到“思想警察”的控制。人,成了机器。

水非不争,水就下也;君子非不争,于必争处争。为道争,不为己争,是谓君子;为己争,不为道争,是谓小人。

名师点评

本文点题意识强,几乎段段点题,结尾更是回扣中心,文章有机融合,是一篇考场佳作。

文章审题准确,立意颇高,“争”与“不争”成为君子面对的现实问题,该不该争,何时去争,在文中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不过,文章对论据的分析有所不足,且文章观点的严谨性也有所欠缺。

(汪洁)

猜你喜欢

不争点题君子
张之洞的“三不争”
艾草
文末点题太直接
君子无所争
不争与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不 争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