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尘世迤逦开
2016-09-10刘思彤
刘思彤
在生活的土壤上,有的生命用坚韧长成了一株草,有的生命却迤逦着绽放成一朵花。未能萌发的我们总是不平,为何被历史垂爱的不是自己。
我想,这也许与选择有关吧。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4/qkimagesxwtgxwtg201602xwtg20160220-1-l.jpg)
行星运转的偏差不只出现在哥白尼的天空,带着自然真理的苹果敲打的不只是牛顿的头,敲击刀盘的厨师不只忙碌在帕斯卡尔的厨房,和他们处于同样环境中的我们,甚至与他们做着同样的事情,但我们在未知面前低头,在原地迷茫徘徊,而他们,却在未知中钻研,在生命的荒漠中留下他们执着的身影。
正如野草凭借坚韧的精神才能破土而出,伟人只有在困境中突破自我后才能在人生意义的丰碑上刻下自己的痕迹。
庸人在生活中步履维艰,伟人挣扎着推动生活前进,然而,在尘世中迤逦绽放的圣人们早已不愿等待生活,他们在向生命永恒的远方行进,引领着价值的定位和时代的走向。他们不再是纸面上跳跃的音符,他们早已成了时空中永恒的旋律。他们的灵魂摆脱了肉体形态的束缚,抹去了时间的痕迹!他们在尘世中顶着未知的风险迤逦前行,在人生意义的土地上开出绚丽的花。甚至在他们的生命逝去之后,依旧如落红一般,化作春泥以求孕育更多的希望。
因此,在某些人眼里莽撞的青年在鲁迅的眼中却成为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勇士;在他人眼中是不遇明主的贬谪,在范仲淹口中却蜕变成了“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从容。他们在尘世并不轻松,甚至遭受了比他人更多的苦难,但他们在挫折中实现的不只是小我的突破,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提升。他们甚至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苦难放在自己的肩头,用自己的身躯庇佑天下苍生。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2/01/24/qkimagesxwtgxwtg201602xwtg20160220-2-l.jpg)
也许他们的脚印并不笔直,也许他们的成就并不辉煌,但是,他们一直都是迤逦前行!
他们已然不关注自己来自何处!在历史中,他们的生命就像昙花一现般匆匆而逝,但他们却永远在思考自己归向何处,在历史的闪烁不定中引领,在时代的进退分合里指引。他们的伟岸在历史的演进中生生不息。
庸人在过日子,伟人在熬日子,圣人在奔日子!庸人在挫折前徘徊不前,伟人在挫折前奋斗不息,圣人却跨过挫折承担起整个时代的苦难。因为圣人清楚自己必将担负人类救赎的责任,更清楚引领人们实现小我奔向大我的使命。
圣人如在尘世间迤逦而开的花,绽放时惊艳天地,凋零时化无言有。也许有一天,谁也不知道谁曾在尘世间滋养万物,但总有人知道,贫瘠的土地亦可开出光耀千古的花。
名师点评
本文围绕材料,却又跳出材料的束縛,打破了传统材料作文的写作模式。同时。行文过程中紧紧围绕材料的核心逻辑,即三个石匠对于人生目标的设定与选择。突出强化选择这一人生姿态背后的境界层次,从而较好地体现了突破小我实现大我的核心。
文章的语言流畅,在叙述中本黏不滞。以意象的象征性引入核心立意,起笔较为巧妙。同时以事例的个性反思解读带动立意深化,使得行文脉絡清晰,过渡自然且论据充实,使人信服。
另外,以无言有的哲学思辨带动文章思维走向深入,体现了一个写作者的人文素养。最终从关注“小我柯处来”升华到“大我何处归”,核心话题清晰。可以说,思想上的哲学分析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鄢霏)
模拟训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面。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有人看到的是过去,有人看到的是未来……
要求:题目自拟,选好角度,自定立意,写出深度与文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脚凳的三只脚中,哪一只才是最重要的呢?许多蜘蛛的网联结起来,可以网住一头大象。
要求:题目自拟,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诗歌除外。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动物园的狮子笼前有三个小孩子。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可怕的猛兽。第一个孩子躲在她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用颤抖的声音说:“我一点儿都不怕。”第三个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
要求:题目自拟,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