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眼看“中心”

2016-09-10刘昊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摘金孙杨钱锺书

刘昊

前段时间看新闻,孙杨泳赛摘金的消息又一次被炒得沸沸扬扬,孙杨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我想起一个很久未曾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名字——叶诗文。

犹记当初孙杨叶诗文奥运会双双摘金荣耀而归,二人几乎是舆论的中心焦点,名字频繁见于各大媒体。然而不久后,孙杨连续遭遇负面新闻,叶诗文更是成绩不佳,连输几场后便如水泡一般安静地消失了。而媒体集体选择了“失忆”,仿佛之前那热烈的报道只是一场幻像。

我是由衷厌恶某些媒体和媒体人的。一旦谁取得了某些成绩,或是哪位名人有什么动作,某些媒体便蜂拥而上,拼命宣传鼓吹或肆意贬斥,以此人物为中心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舆论风暴,只为吸引人们眼球。

这种中心式宣传固然不能完全否定,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超出其正面价值。从小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中心人物都能承受如此大规模的社会关注。叶诗文因为媒体的狂热而打乱了训练的节奏,贾斯汀·比伯因媒体过度关注而心理压力激增,吸毒、斗殴等不良传闻层出不穷。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过于中心化的宣传会导致群众曲解,引起公众某些层面的嫉妒,并引发蝴蝶效应。刘翔作为“飞人”备受关注的背后是铺天盖地的“作秀”“嗑药”等质疑,而近期的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更是被挖出了什么“个人主义”,甚至被某些媒体与黄晓明的婚礼关联到了一起,引发了对拜金主义的狂轰滥炸。原本正面积极的人与事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后却引发出种种人性的丑恶表现,那我们对于这些正面人物的关注究竟有何意义,又能为他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带来什么益处呢?既然无意义无益处,何不冷眼来看?

“依我冷眼看来”,这是许多小说中高士向他人引荐时常常说的一句话,我对此总感到一种奇妙的温和。冷眼,不是冷漠,而是静静旁观其发展走势。“冷眼看”是对那些中心人物真正的体贴。钱锺书夫妇一向“很忙”,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总有意令自己边缘化,远离人们关注的中心。某次,权威人士春节来访,钱先生只开一条门缝,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说罢便把门关得紧紧的。也许正是因为拒绝成为“中心”,成为被“冷眼”看待之人,钱锺书与杨绛二人才可以专心创作,成了名副其实经久不衰的中心。

对一朵花最大的喜爱便是让它静静盛开。那么,生活中何不多些冷眼,给那些“中心”人物一片“桃花源”,让他们静静发展自我呢?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佳作。小作者从一则新闻谈起,批评了某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大肆制造舆论风暴的做法,提出了冷眼看“中心”的观点,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文章列举典型事例。揭露了这种过度宣传的弊病,又辅以钱锺书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证,客观而公允,最后以问句结尾,发人深省。

(逸然)

猜你喜欢

摘金孙杨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声音
去旅行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孙杨夺冠
孙杨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