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构建策略

2016-09-10陈莉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联动机制幼小片区

陈莉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存在作息安排、课程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的不同,孩子对入小学既向往又紧张,加之家长缺乏科学规范的幼小衔接认识,对孩子入小学倍感焦虑,因此,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可如今我们面临的现状又是如此:幼儿园单边的衔接需要协调和小学的各种关系,获得联盟小学的支持,如果未能达成共识,幼小衔接难以深入开展;就读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比重大,幼小衔接工作未能真正面向入学前的所有幼儿,多数学前幼儿未能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的准备;在幼小衔接科学规范实施上仍有待探索。幼小衔接还存在不少问题的原因是基础教育的链条上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亟待通过构建幼小衔接联动管理机制,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让幼小无缝衔接成为可能。所谓“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就是指幼儿园、小学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采用的固定的联合、合作的模式,以及为了保障这些联合活动模式能够正常运行所运用的保障和调控手段。本文主要就如何构建一系列“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实现多方有效互动衔接”进行了探索。

一、联合研修机制,变“摸着石头过河”为“踩着石头过河”

幼儿园和小学在认识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衔接“断层”,幼小衔接工作难以推进。建立幼小衔接联合研修机制,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观念,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角度看待幼小衔接问题,获得科学规范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指导。“联合研修”的对象是幼儿园和小学共同组织承担幼小衔接工作的核心教师,通过集中研修培训,掌握这一领域的专业化知识。“联合研修”可以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核心教师通过参加联合研修进一步明确幼小衔接目标,学习制定幼小衔接实施方案,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带着本校园“摸着石头过河”开展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参与到研修中,互商、共研幼小衔接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再带着经验回到校园,负责引领本校园的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领着教师大胆实践,形成有益于本片区的幼小衔接经验,胸有成竹地领着幼儿“踩着石头过河”。

二、双向互动机制,变“单向”为“双向”

以往的幼小衔接更多为幼儿园“单方”向小学靠拢,因坡度大,容易形成“单边”衔接过渡,甚至产生拔苗助长等“小学化”倾向。“双向互动”是指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构建幼小衔接实施方案,不再是幼儿园或小学单方向另一方的靠拢,而是双方的“双向”靠拢。双向互动其核心在于“互动”。“互动”是在共同目标下的交流和沟通,共同研究教育理论,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幼儿的心理状况,调整活动的内容、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动态中共同面对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互相推责、抱怨,有效避免因“断层”造成的幼儿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三、片区联动机制,变“无序”为“有序”

当前,不少地方已实现片区公、民办幼儿园共建管理模式,小学也设立了片区共研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片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形成自上而下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局面,有效统筹片区校园教育资源,规范管理,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有利于调动小学的积极性。“片区联动机制”是指共建基地幼儿园与小学片区教研基地学校建立联盟校园,由两所联盟校园牵头,基于片区的实际,共商并制定片区幼小衔接可行性方案,根据小学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做好联盟校园的划分,统筹各校园资源的组织利用,提高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共建基地幼儿园与小学片区教研基地学校要起到带动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改善目前公、民办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无序”开展的现状。

四、幼小班级对接机制,变“隔断”为“融合”

在大多数家长的观念中,进入小学后,幼儿阶段的学习生活只能作为回忆,而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来说,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象。两所校园的大门,将幼儿的情感“隔断”了。

让幼儿园大班一个班级的幼儿和小学一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对接,根据幼儿园和对接小学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幼小班级对接机制”,规定活动的实践、频次、指定部分活动主题,统筹小学的活动资源和课程资源,让幼儿园的幼儿有机会参与小学各种丰富的活动,如走进课堂,参与少先队入队仪式,参与大课间联合体育活动,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等,增进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了解,使幼儿的经验和情感与小学校园“融合”,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对小学的正确认识,既可以解决幼儿入小学前后的“焦虑”问题,又有助于解决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幼儿园生活的留恋问题。

五、定期评价机制,变“随意”为“可评量”

为了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落实,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阶段性地通过互相评量,来明晰前阶段工作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需要调整的部分。建立“定期评价机制”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将更加重视此项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对此项工作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扎实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除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互动评价,幼儿园还可以定期举行开放活动,引入家长作为阶段成效的评价者。家长在活动中就孩子在幼小衔接课程实施中期望达到的目标进行观察和评量,可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帮助教师更加全方位地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达成情况、幼儿发展情况。

六、扭转传统观念,变“负效应”为“正能量”

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园应该无限度地接近小学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对孩子入学后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入学焦虑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无形中会产生一种“负效应”。鉴于此,幼儿园、小学及家长可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并将这一活动变成幼小衔接工作常态化开展的形式,具体规定开展的次数、时间,引导活动以多种形式进行,如家、校、园三方参与的家长学校、家教沙龙、专题研讨、课例研讨、专题活动等形式,这些活动都有意识地将家长纳入其中,让家长明确幼小衔接中家长角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变家长的“负效应”为支持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的“正能量”。

幼儿的发展总是存在个体差异性,个别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低和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自身的特质和家庭教育环境,需要建立“入学困难儿童支持机制”“家长研修机制”等,给幼儿及其家长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减轻入学后小学阶段教师个别教育的压力。

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能有效调动家长、小学、幼儿园及社会资源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幼小衔接顺利、科学、规范进行,协调几个平行机构合作开展幼小衔接研究。但保障“联动机制”的落实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全面部署、规范要求、管理到位。由于幼儿园和小学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机构,属于两个不同学段,缺少相互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系列的联动机制的推进有赖于行政部门的推动,这也是幼小衔接能否顺利、规范开展的关键。

(福建省厦门市金福缘幼儿园 361007)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幼小片区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共育情况调研报告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创新又贴心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