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破形”改善学生造型思维的实验

2016-09-10郑雅敏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纹样牡丹图案

郑雅敏

“凤穿牡丹”这个传统图案,呈现在浙美版《美术》教材第十二册扉页上,是一幅产地为山东的民间彩印包袱皮(清代)图像。虽然教材建议作为“欣赏·评述”领域学习内容来教学,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寓意深刻的图案,展开深入的课堂教学,无论从作品的色彩方面,还是民间造型视角,或是从寓意上,都有一定难度。而且,这一典型中国传统吉祥适合纹样的图案,具有构成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表现样式的代表性,从引导学生把握美术本体语言的角度,让很多美术教师面对本主题时,多采取放弃此内容不去教的选择。但笔者以为“凤穿牡丹”这一内容的欣赏教学,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魅力,更可以以此为思路探索传统纹样的创造思路,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因此,笔者把这一课设计成了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于一体的综合型课,并进行了问题的思考与教学策略上的探索。

一、造型问题与假设

(一)“形”的问题困扰教学

很多教师在教学适合纹样相关内容时,往往会陷入学生反复擦改造型、修改造型的课堂困境。学生如果采用勾线加填色的方式进行表现,往往要花去好几节课时间,最终的作业虽然漂亮,实质上却是面对传统图案低水平的复制。深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群体造型能力不足,造成对整体物象造型表现的束缚,以及教师对该主题教学重点把握有所偏失。

问题1:造型能力不足的束缚

一般美术教师都认为,线是小学生(儿童)造型的基础,在日常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学生造型方式几乎都采用线条勾勒起稿构图,先勾线造型,再涂色,这成为小学生绘画表现的常规模式。但是,小学美术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的线造型引导,如简笔画教学形式,且教师过度示范,对写实写真效果的评优褒奖,及对卡通漫画造型的热捧,等等。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生在用线造型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擦改作业画面,造型畏首畏尾,画面过度追求平滑整齐效果,模仿加写实混用得不尴不尬等情形,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在造型问题上信心不足、能力不足,这一现状对学生在美术课里的创作表现产生严重的束缚。

问题2:教学重点把握的偏失

美术教师很容易被精美的纹样所吸引和迷惑,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画出那么漂亮的纹样。所以,教学时常给学生欣赏各种精美图案、各种构图,并进行色彩变化引导,采用先起稿后上色等教学程式,告诉学生:你们也能画出那么精美的纹样。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我”怎么窥见古人创作那些纹样的时候究竟是怎么想的,“我”可以如何画一个有美感、又独特的纹样,“我”如何大胆自信地创造一个新的纹样!教师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作业效果上,而忽视了学生群体视觉思维的塑造和艺术感觉的培养。

(二)实验研究假设:用“色”来破

要改变上文提出的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必须从很多方面下手。如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学生视知觉思维方式,改变课堂教学评价褒奖取向,变革课堂教学过程,等等。这些方面状况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美术教师最好的实验研究是在一堂堂的美术课中,技经肯綮,寻求突破点。针对“凤穿牡丹”这一主题内容,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色破形”的策略,构成整体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程序,以解决最棘手的学生造型问题。

二、 以色破形的过程与方法

方法1:落笔成形,让学生果断愉悦

没骨法是一种中国画技法,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在教学开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没骨法玩绘画游戏,感受、体会这种落笔成形的美妙感受。将毛笔、水彩、宣纸等材料与运笔、设色等步骤有机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没有线条的束缚,依势行笔,可以点出圆形,可以拖出线条,可以侧笔刷出块面,可以压笔大块渲染……这种随心所欲的绘画造型方式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学生作品如图1)。

方法2:“色形合一”,让学生自信灵动

当学生爱上落笔成形的作画方式后,要解决有目标指向的造型问题。“凤穿牡丹”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表达了尽善尽美的境界,民间图案中的牡丹和凤凰纹样多种多样,呈现出极强的意象性。抓住此点,正好契合教师破除学生在造型方面想写实表现又很难达成目标,想模仿画出形态又显出低级抄袭的弊病。

将学生先前进行的绘画游戏上升到根据欣赏民间美术纹样的描述和想象思维来独立造型的高度。根据中国传统文化对牡丹和凤凰的赞誉,教师给予学生语言描述引导:“有一种花,花蕊丝丝精神抖擞,花瓣片片如裙摆,花形饱满,枝叶形态柔美。真是花中之王,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有一种鸟,喙如鸡,颌如燕,柔而细长的脖颈,背部饱满,翅膀张合有力,羽毛上有花纹,尾毛分叉摆动自如,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真是百鸟之王,美艳异常,尊贵无比。”没有说明是什么花,什么鸟,没有指定形象的束缚,学生直接用没骨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落笔成形轻松作画,学生以“色形合一”的方式,短短几分钟让花和鸟的形态跃然纸上,无比精彩(学生作品如图2)。

方法3:“意色形”结合,让学生思维活跃

牡丹花和凤凰的造型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难点。在绘画游戏中,教师并没有说明让学生画的是牡丹和凤凰,学生自信满满地大胆表现了花中之王和鸟中之王。接下来的环节,教师才展示大量精美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凤穿牡丹”图像,让学生对比自然界中的牡丹花和传统图案中的牡丹,学生自然就会发现这些图案中的牡丹形象是那么多种多样,而且与自然界中的牡丹形态有那么多的不同和变化,这些民间纹样图案饱含了创作者(老百姓、民间艺人)自己的意象性创造。

凤凰的形象则更加充满想象与联想。和龙的形态一样,凤凰是先人们的美好创造,一千个人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凤凰的形象。当下环节教师问学生,你会画牡丹和凤凰吗?有了前面的“色形合一”游戏,再加上意象性思维的大胆启示,此时没有学生说不会的!

适合纹样,在学科要素的构成方面无非是图案形象和构图骨架问题,形象的问题解决了,构图骨架就显得简单,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精美图案,学生很容易总结和创新构图骨架形式。富有个人创意的花、鸟图案结合灵动的构图,用水彩没骨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很快把握了传统吉祥适合纹样的创作方法(学生作品如图3)。

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会轻松愉悦,不时迸发出精彩的创想火花。也许有人会认为,没有选择以往的用线描勾勒,再进行填色完成适合纹样作业,似乎缺少了精致和细腻。但实验研究认为,摒除匠气和低水平的复制性表现,让学生大胆造型和富有创意地驾驭自己的创作思维是最重要的,有了开阔和富有艺术感的创作思维,精致和细腻之类的效果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自然会有!

三、教学实验后续延伸

(一)“以色破形”的教学辐射

在《凤穿牡丹》一课的教学中,采用“以色破形”的表现方式,不仅在学生造型困难这一问题的解决上获得很大突破,也极大增强了学生大胆表现的艺术勇气。美术教师都知道,细而硬的笔看似小学生抓握比较容易,实际上在具体画面效果中容易形成边界清晰、轮廓封闭、整体细小和精细化的效果,这样的视觉形态往往会让小学生陷入难以把握和不自信的泥沼。用粗和软的色笔甚至用有运动感的水溶性颜料进行表现,则容易铺展形,引导学生大胆作画是为了避免其“精细地刻画”,刺激并活化内在的心理本原感觉,促使学生自主走上意象表现的道路。

在很多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都可以运用此方法。比如《落日与晚霞》《四季的色彩》《丰收的季节》等以色彩表现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要固化思维,单一用线条先勾形或划分造型区域,而是可以引导学生直接用颜料类的工具材料作画,冲破形的束缚,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在教学《画人像》《家乡的塔》《房间一角》等内容时,也完全可以尝试直接用色彩工具材料去表现。比如《家乡的塔》这一教学主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会用线描方法表现整体结构已经相当不简单了,若再加上细节描绘,会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笔者让学生试着用水彩颜料大胆直接铺展塔身形态,添加上塔檐和门窗,再加上周围风景,使画面呈现出一气呵成的流畅感!这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非是降低作业难度,而是让学生迅速找到整体把握的方法和艺术感觉。

(二)“以色破形”运用背后的深意

提出“以色破形”教学策略与方法,并非是说用线造型不好,线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只是因为小学生在没有真正理解艺术造型意义的情况下,如果教师选用生活中的形或写实性很强的艺术作品中的形去引导学生造型,必将使学生的美术学习走进死胡同。因为,无论是用线,还是用点,或是用块面表现,都会让学生觉得很难做好,特别是随着学生年龄和心智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越加不满意自己的造型能力,如此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会与真正的美术渐行渐远。如果美术教师不了解学生美术学习困难背后的心理机制,没有在引导学生群体视觉思维方法上下功夫,无论是用线条造型,还是色彩表现,或是其他美术元素的学习,都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走出造型表现困扰。当教师了解了学生造型、表现、创作系列问题背后的心理运作真相以后,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凤穿牡丹》一课中,笔者用“以色破形”的方式解决了学生造型困难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破除学生脑子里固有的形,改善或重塑造型思维,比如很多教师意识到铅笔造型容易让学生擦擦改改,阻碍造型能力自信发展,如果换成5B或更粗更软的铅笔,画线和涂抹结合运用就会产生非常惊奇的效果;比如用油画棒直接勾勒涂抹有情绪的人物;用“泼颜料”的方法来表现运动场上酣畅淋漓的人物;等等。

“以色破形”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只是美术课堂中一个小小的教学研究,无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群体情感、思维的启迪永远要先于单一技术的描摹,回归对学生生命本质的体悟,大胆地展开艺术的、诗性的想象,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小学生把握独特的描图技巧自然会水到渠成。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嘉绿苑小学 310012)

猜你喜欢

纹样牡丹图案
拯救“濒危”花纹
牡丹
赏牡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绿牡丹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