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韶华烟云 留些清欢

2016-09-10郑思远

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款款知足者甘愿

郑思远

春去秋来,花开花谢,时光飞逝而去,我又走进了秋里。凉凉的风婆娑起舞,身边的树影起伏。恍惚间,一片黄绿夹杂的叶子,飘入眼中,沉入心底。是“我言秋日胜春朝”还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无从得知。不如学学知足的苏东坡吧!“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生百年,应尽情欢笑,享受眼前,活在当下,留得款款清欢。

知足者不攀、不比、不奢求,因而常乐。我们要摒弃心头的一切烦扰,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我们不知足的根源在于盲目的攀比,衣食住行、父母朋友,一切可以攀比的都被我们“充分利用”了。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用,非进口不吃,名牌俨然成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在物价日益上涨,品牌效应日益壮大的今天,那些太过虚荣的人又怎能知足!因而要做一个知足者,就必须摆正心态,父母所给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责任,只有调整好自己,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

知足者不叹、不怨、不仇恨,因而常乐。正如宋荣子,“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超然物外,即使身处非议之中,也无谓闲言碎语。古代不少为官为宦的大家,贬官后终免不了从此消沉。柳宗元在写《小石潭记》时,被贬柳州7年,7年来,他竭力调整自己,企图东山再起。因而,他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平静的,但这种努力装出的平静,终究被小石潭的幽深氛围所打破,涕泗横流,不过如此。

或许对他们而言,不站在权力的顶峰是一种对理想的不忠贞。然而,越过千年的帷幕,我们所看见的是一群斗争失败者的叹息罢了。若是他们能够放得下自己的雄心抱负,甘愿过野鹤闲云的惬意生活,恐怕要比这长吁短叹来得快乐。

知足者不想、不贪、不严苛,因而常乐。知足者之所以知足,就在于他们内心没有太多的欲念,没有“非得不可”的执念。尽力了,得不到,就罢了。安于现状并不是一种得过且过,知足只是内心追求的外在表现。正如陶渊明甘愿种豆南山下,不再留恋官场,他一样活得很悠闲自在。“小隐隐于林”,曾经也有不少隐士隐居野外,或是为了追求西方极乐,或是为了避免世俗浸染,抑或是渴求而已,但无论如何,他们只要蜗居在自己划定的小角落里,依然活得快乐。倘若卧龙不出山,他也不会为天下人所顶礼膜拜,也就不必受到重负,受到败军之际精神上的折磨。

思考的琐碎之事过多,享受快乐的时间便会越少。“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快乐人人都有,但只有知足者,才能常常快乐!

苏沐留言

苏轼有诗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即清淡的欢愉。要拥有清欢则意味着要有一种风淡云轻的心态。当你不再把追逐名利看重,不再将别人的眼光看重,你会轻松无比,会顿时觉得身轻如燕。就像作者所说:“人生百年,应尽情浅笑,享受眼前,活在当下,留得款款清欢。”短短一生,无须在意过多,即便被贬、不受重视,也不必消沉悲寂。“知足者常乐”世人皆知,能做到者却寥寥无几。不妨看看此文,将清欢放于心间,尽享人间美景。

猜你喜欢

款款知足者甘愿
暮年之境 四首
知足者的歌
山村
江边望天井山
“足”与“乐”间没有等号
知足者常乐
身份
但求甘愿心
知足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