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2016-09-10左永伟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行,人们对于高中的语文教学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传统教学中,高中语文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优越性体现出来。因此,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阅读教学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开始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对于人文内涵的培养过分偏重
不可否认,高中的文学阅读教学,承担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即为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内涵。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问题就是这个“度”的把握。目前,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只重视所谓的人文内涵的培养,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挖掘蕴含在文中的人文精髓。
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将自己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花在了让学生“理解生命”和“理解母爱”。诚然,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过分的偏重很容易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上忽视其它知识的学习,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其他优点则一点都看不到了。
(二)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被频繁地提出,学生一改自己在传统文学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摇身一变成为了阅读学习的“主人”。大层面上,这无疑是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是问题却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很多经验尚浅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的节奏,让学生的发言变成了“吐槽”。很多教师,只要学生一发言便立即给予鼓励和表扬,也不管这个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的时候,很多学生的发言居然是认为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而教师对于这一言论居然也不加以制止。这种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强调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加以解决的话,会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存在很大的偏差。
(三)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探究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追赶所谓的教学“时尚”,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频频地使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分组学习、合作学习、情景式教学等都是教师课堂上的“座上宾”。这样的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深入的观察之后,不免觉得其有点流于形式之嫌。在热闹背后,学生真正能够学习和掌握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学生也往往是在一阵热闹过后,就将课堂上的东西忘记的一干二净,而教师则不明白明明课堂氛围如此之良好,为什么最终的学习效果又会如此的不尽人意。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结合教学实际,找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目标
要想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效果良好,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基本前提。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正确的课程观引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应该与语文教学的总体宗旨相一致。同时,在正确阅读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对教学的阅读内容进行一个较为自由的发挥。其次,对于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充分合理的把握。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国内外的经典名著肯定是教学的首要选择之一。例如,鲁迅先生的作品、高尔基的作品等都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
(二)阅读教学始终以阅读文学材料为基础
之所以被称之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很显然,教学的内容就始终应该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创设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其次,教师可以加入适量的背景资料介绍,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最后,在前面教学程序的铺垫下,教师最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行地鉴赏文学作品。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以后就算没有教师的指导,自己的阅读也可以变得兴趣盎然。
结束语: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文学作品是其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认清这一事实,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水平,进而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燕.高中语文课程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王晓丽.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魏尉.新课标下高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策研究[D].聊城大学,2012.
左永伟,教师,现居山东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