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传志与牛根生相谈甚欢绝地逢生牛根生

2016-09-10陈斌

时代报告 2016年1期
关键词:牛根生伊利蒙牛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伊利集团的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传奇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秘密,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 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牛根生的家里,笔者陈斌与牛根生彻夜长谈,终于揭开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逼上梁山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

面对眼前的困惑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导致郑俊怀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牛根生听了当时非常难受,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流放北大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大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到了北大,人家问他是干什么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他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他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牛根生是这样描述他那段生活的:“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想好好地享受一下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都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破釜沉舟

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地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老牛不等于他找不到好工作,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就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一种无形的阻力使得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

既然海鲜大排档做不下去,那么办个给别人擦皮鞋的工厂总可以吧?也不行!人家明摆着就是要赶尽杀绝,不想给老牛一条活路。就在这个时候,原来跟随牛根生的一帮兄弟纷纷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

牛根生想了想自己的困境,然后对他们说:“哀兵必胜!既然什么都不让我们干,我们就再打造一个伊利!大家起个新名字吧。”结果,大家起了一个名字叫蒙牛。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名字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牛根生的蒙牛一成立,还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得知此消息开始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面对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的三无环境,没有人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在蒙牛新的管理团队当中,牛根生只从外边请了一个人,那就是伊利原先的党委副书记卢俊,当时已经调任内蒙古证券委任处长。牛根生曾经对他的部下说过,一切竞争要从设计时开始,卢俊既是党政内行,又是乳业专家,还是证券方面的高手,牛根生请她来的目的很明确:蒙牛一开始就要做成股份制公司,让蒙牛有一个健康的开始。

1999年8月18日,蒙牛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名字变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猛增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是10个自然人。

借鸡下蛋

万事开头难!就在呼和浩特市一间53平方米的楼房内,牛根生从家里搬来了沙发、桌子和床,蒙牛的发家奇迹由此拉开序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牛根生知道自己的短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他也知道自己的长板是人才。跟随牛根生的这批人原先都是伊利液态奶、冰激凌、策划营销的一把手,他们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方面在行业内都是顶尖的人才,老牛决定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因为伊利从中作梗,开始虚拟经营的几次谈判被搅黄了,牛根生只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和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杨文俊等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通过他们的管理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老牛是个明白人,借鸡下蛋只不过是权宜之计,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摇身一变成了民工头,在远离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比较荒凉的不毛之地上热火朝天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大胜靠德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999年年初,牛根生虽然隐姓埋名躲在幕后,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

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在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到。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活动结束,牛根生得到了一套茶具,这套茶具如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老牛办公桌对面的茶几上。或许这证明了老牛对伊利的复杂感情,或许这让老牛始终要提醒自己些什么。但是,无论如何,牛根生在伊利的这招情感行动收到了效果,至少是让那些认识或者不认识牛根生的伊利员工对老牛有了些新的看法。

从2003年到2004年,一股来自某些媒体质疑、诽谤蒙牛和牛根生的暗流也逐渐形成,一些地方黑势力借助投毒等手段威胁、恐吓蒙牛的事情也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

老牛有一句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牛根生这样理解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其实就是与自己较劲!发生任何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改变自己容易,改变别人难。假使矛盾双方的责任各占50%,那么,你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主动改变后,你会发现,对方也会跟着改变,而且这种改变不是同比例的,往往你改变10%后,他会改变30%,真所谓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万一你改变了50%以后,对方还是一点不变,怎么办呢?你还是要坚持与自己较劲;因为95%的情形不是这样的。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大数定律的效能就显现出来了: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古语云:哀兵必胜。其实,牛根生非常明白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相对于刚刚起步的蒙牛来说,如果对伊利的封杀举动正面抵御甚至以攻对攻,则可能激化矛盾。如果闹到不可开交,谁会去打一个利税大户而帮一个小不点儿呢?以退为进,性格相当血性的老牛其实有大智慧。

奇兵制胜

牛根生知道,在市场上也不能和伊利正面冲突,他将第一个目标定在了深圳。伊利刚刚兵败于此。伊利采取先打媒体广告,随后超市跟进的策略,结果彻底失败,因为深圳的老百姓基本上都认准了洋品牌的口味,伊利为此付出了几百万元的广告费却无功而返。

牛根生了解伊利的短板,也知道伊利强项当中的弱点,他决定采取另外一套战术:蒙牛的各路人马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横幅上写的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的牛奶,不喝是你的错,喝了不买是我的错”,蒙牛产品全部都是免费送给居民品尝。结果,小区的居民一喝不错,他们到超市的时候就会问,蒙牛的产品一下子在深圳各大超市迅速火了起来。

依靠这招小区包围超市,所有产品免费品尝的策略,从1999年开始,蒙牛的产品快速进入北京和上海的市场。从1999年到2001年,伊利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递增速度超过40%,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7亿元;蒙牛则以超过300%的速度翻番增长,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7.24亿元。

2000年,蒙牛的资金还很紧张,牛根生却突然决定上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和闪蒸设备。运奶车桑拿浴车间在国内尚属首例。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最大程度地保持牛奶的原汁原味。桑拿设备需要300多万元,一年的运行费用也是300多万元。闪蒸工艺,是在百分之百原奶的基础上再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的味道更加纯正。只不过,每生产一吨牛奶都要比同类不闪蒸的企业少挣300元钱。结果,就是别人看来多此一举、增加成本的两项措施,很快让蒙牛牛奶的质量在老百姓心目中变得有口皆碑,销量大幅度提升,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蒙牛奶供不应求的现象。蒙牛少挣了一些钱,但是在质量方面和其他产品拉开了档次。

大无等于大有

2005年,蒙牛在董事会下边又成立了顾问委员会,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各个部门年龄大的不适应岗位但有经验的元老,都招进顾问委员会,老牛说:“我是主任,这样就会让务实的就去务实,务虚的就去务虚。”“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别人,习惯了战场厮杀,你和你的将军们,将自己架空,他们能耐得住寂寞吗?”笔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架空的事情,我以前遇到过啊。1998年的时候,我在伊利,不是办公室不让我待,会议室也不让我去吗?那个时候,对我来说,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我离开伊利之后,人家不是也管得很好吗?所以,我自己的经历什么都有,在场上,在场下,在人前,在人后,我都有过这种体会。2008年,50周岁的时候,我是不是应该尝试董事长也不要干了。历史上很多伟人,活着的时候支配过上万亿的资产,走的时候一分钱也带不走。我到西安看兵马俑,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埋了不少,最后不是也被挖出来了吗?当你将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的时候,什么也就无所谓了。我带领蒙牛走了6年,有时候特随意,确实像作诗那样有即兴发挥的成分。这种快感是所有人都体会不到的。折腾也好,努力也好,奋斗也好,人们都在寻找这种快感。但是很少有人说从无到有以后,又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快感,只是承认你的价值,但是缺少尊重。而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是人世间所有人对你不明白之后变成所有人对你尊重的快感,这种快感是金钱、权力远远不能带来的。”

关于捐股创建基金之事,他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老牛这样回答诠释着他的行动:“世界上排在前列的乳业都打进我国来了,我们凭什么跟别人同台竞争呢?什么是你的优势?什么是你的强项?不利因素是什么?有利因素是什么?我很难找出蒙牛充足的优势因素。国外百年企业都是因为在一些方面比我们有创新,他们才走到我们前面。那我们怎么样创新,才能走到他们的前面?不仅赶上他,还超过他?我想超过外国的百年企业,我必须在激励与分配制度上有所创新才有可能。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他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假如年薪都一样,最有能耐的人是不是就会聚集到你的旗下来?从另一角度看,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决定我的收入。如果企业没有了,我的不到10%的股份还有什么用?要么就是有,要么就是无,要么就是大有,要么就是大无。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散财既然能聚人,为什么不散呢?”

猜你喜欢

牛根生伊利蒙牛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伊利:陈年旧事
伊利:陈年旧事
82.7%
悲情牛根生
蒙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