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制造业发展 打造过硬质量品牌

2016-09-10全国人大代表“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小组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老字号质量建设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培育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品牌,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题调研小组以“质量品牌建设”作为调研切入点,通过资料收集、座谈交流、实地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和工作建议。

一、全国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的进展情况

1、品牌经济竞争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了以TPP、TTIP等为代表的新的全球贸易规则,以跨国公司品牌为载体,加剧对发展中国家低端锁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汲取国际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在新一轮全球化中实现快速发展。

2、中国经济总量与品牌发展不相符合。2015年,Interbrand、世界品牌实验室和BranZ等全球著名品牌评估机构相继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悉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包揽。中国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

3、国家加速质量品牌建设战略部署。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质量品牌、商标品牌、农业品牌和外贸品牌等建设,已初步构建起促进品牌建设的体系:一是司法支持体系,二是行政支持体系,三是科技研发支持体系,四是专业服务支持体系。

二、推进质量品牌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

1、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欠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要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提质增效,确保“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就亟需把质量发展战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亟需从国家层面建章立制,制定质量促进法,以质量为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商标的司法保护尚须完善。2015年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9238件,审结142077件,比2014年分别上升11.49%和11.76%,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司法保护力度加大,但是,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名称与商标权利之间的冲突、企业名称与注册商标之间的纠纷,一直是法院审理的难点和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行为保全制度如何适用,与相关制度比如财产保全、先予执行在程序方面如何区别,都规定的不够明确。

3、品牌战略规范的专业度不够。一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品牌发展战略和定位。二是市场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竞争环境。三是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明确;四是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氛围。

4、资源集中度不够。当前,国有大集团大多是几个企业集团重组起来的,集团内品牌资源丰富,但没有集中优势打造大品牌的动力和机制。而且,大量的中国企业只是为国际名牌做OEM代工,品牌竞争力偏弱。外资常常善于利用金融工具,恶意收购中方品牌,采用冷冻、降低中方品牌价值、自然淘汰等策略,把中方品牌定位在低端,把外方品牌定位在中高端,并有差别地进行推广和促销,最后使中方品牌消失,外方品牌取而代之。

5、老字号发展的问题。一是老字号品牌缺乏创新元素,老字号引以为豪的品牌独特性,在沟通过程中没有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导致这种独特性就成了品牌的自言自语和自命不凡。二是产品缺乏创新,产品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三个方面,由于这些传统产业形成的老字号科技含量不高,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绝对优势。三是渠道运作模式缺乏创新,当新生品牌纷纷在自建专卖店的时候,老字号的销售渠道仍停留在中间商、批发商的方式上,品牌价值层层流失,许多老字号工艺品最终沦落到在义乌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境地,其中的变迁值得许多老字号深思。

6、质量发展技术基础支撑不足。一是供给不足,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是质量不高,地市一级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存在着严重的覆盖盲点,甚至基本空白。三是创新不强,与发达欧美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检验检测行业高端检测仪器设备90%依靠进口。四是开放共享不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7、国际化水平亟待提升。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和“服务走出去”不仅早已成为国际共识,也是被国内外大量实践所广泛验证的标准化发展理念。由于标准的国际化不足而影响整个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事例仍有不少。

8、质量品牌人才紧缺。质量技术人才社会化培育机制亟待完善。如何健全质量技术人才社会化培育和评价机制,为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是今后质量品牌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调研组提出的若干建议

1、制定质量促进法。通过制定质量促进法,以法律形式将质量社会共治制度固定下来,促进政府、企业、消费者、社会组织和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的均衡建设,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的质量治理难题。

2、加强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布局,制定品牌发展专项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品牌发展的统筹谋划,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使品牌发展战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3、加强品牌建设领域立法。通过法律手段,形成良好的品牌经济制度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的竞争秩序,完善品牌法人治理制度。

4、分类推进品牌建设发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立足知识产权的突破,加快自主创新步伐,进而推动更多的中国品牌实现向全球品牌的跨越。

5、加强产业和区域商标品牌建设。一是加强制造业商标品牌建设。二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推动商标密集型产业发展。四是鼓励各地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加强区域品牌培育。

6、充分发挥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是主要在品牌战略咨询、品牌营销策划、品牌价值评估、品牌交易融资等方面加以推进。二是发挥商标品牌中介服务作用。三是积极推进与行业协会的合作。

7、激活老字号品牌。一是要重新提炼核心价值,重新定位企业。二是要激活品牌,融入现代生活。三是采用多元化发展、品牌运营模式等模式来进行运营模式的拓展。

8、提升市场主体商标运用能力。一是制定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二是提高运用商标制度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使用和注册商标,加强商标注册以防止商标抢注带来的权利损害。三是提高运用商标品牌资源能力,大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四是提升商标品牌价值,加强商标品牌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商标权的市场价值。

9、加强国家质量发展技术基础。一是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国家计量数据监测、分析大数据平台。二是加强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信息网络平台,推动我国自主优势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加强检验检测认证体系建设,促进我国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四是开展“NQI+”服务示范工程。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技术链条化设计、一体化实施和集成化应用。

10、提升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一是鼓励企业开展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公开承诺内容,完善质量社会舆论监督机制。二是引入第三方合格评定机制,利用先进的标准来倒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三是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推进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四是整合高校、质量技术机构资源,加强品牌战略和品牌标准研究。

11、有序推进质量人才社会培育和评价工作。一是整合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展开评定工作。二是加大国民质量教育力度。三是形成多渠道的质量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质量工作宣传力度。另外,还要加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工匠”队伍建设。(本文为调研报告摘要)

猜你喜欢

老字号质量建设
“质量”知识巩固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