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古人的养生妙招
2016-09-10周震
周震
三伏天来了(7月17日入伏),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古人度夏强调“调息静心”,同时,在衣食住行诸方面也有相应的养生招数。
调息静心,冰雪在心
南宋诗人陆游深谙“调息静心”其道,一到夏天他就会静坐修身,以静消除燥热。元代著名养生家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外,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著述“六月行之”养生之法:“可大坐,伸一脚,以两手向前反掣三五度。又跪坐,以两手据地回视,用力作虎视,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积聚风邪毒气,又能消食。”
夏不敞胸,热不凉背
古人主张大热天不能穿得太多太厚,但又不能不穿,衣服也要勤换。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称:“夏月汗多宜换着。”另外,他在《千金要方》认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古代有一种叫“羞袒”的夏装,它前挡胸,后挡背,在透气、吸汗的同时,还可最大限度地散出热量,减少出汗,避免“汗多亡阳”。古人的这些观点强调夏天需着衣保住身体的阳气。
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在饮食方面,古人主张夏天饮食应偏向酸辛。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表示,夏天饮食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古人还认为三伏天不宜多食太冷之物。孙思邈在《摄生枕中方》里解释,有人一到秋天就容易生病,“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这也是强调夏食不能贪凉。
夏不露宿,坐不当风
古人主张,“夏不露宿,坐不当风”。东晋陶渊明在夏天就很会睡觉,《四时幽赏录》记载:“陶潜于夏日,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明戴羲《养余月令》称,夏天“勿极热,勿大汗,勿暴露星宿”,否则“皆成恶疾”。
此外古人还提出夏日“午睡”很重要,清曹慈山《养生随笔》称:“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所以养阳。”宋代文豪苏东坡对于苦夏养生有“无事以当贵,早寐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的诀窍,意思是盛夏里人们应该少思虑,保证充足的睡眠,行动缓慢不要过于剧烈,同时注意节制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