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2016-09-10王全营

决策探索 2016年15期
关键词:孝廉二十四孝孝子

王全营

孝是中国古代的伦理观念,早在殷商卜辞中就有孝字。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孝道和孝的传承。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的《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论语》《孟子》都有关于孝的论述。古代士大夫手订的家规、家范、诫子书等,无不把孝作为核心内容,如《朱子治家格言》就专设《孝悌》篇。古代儿童进学启蒙即进行孝的教育,《三字经》中有“孝与亲,当所执”,《弟子规》有“入则孝,出则弟”。古代正史如两“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等,有《孝友》或《孝义》传,方志、家谱有《孝子》《孝女》传,地名有孝感县、孝义县等,河流有孝妇河、孝感泉等,诗词歌赋、古代戏曲,俗文学如三言两拍等,都有大量以孝或者不孝为题材的作品。这些孝文化立体性地规范、鞭策着人们的孝行为,同时也鞭挞着不肖子孙的丑行。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国的王朝,从意识形态到日常用语处处突出一个“孝”字,为提倡和推行孝道制造舆论氛围。例如,把《孝经》列为读书人的必修课程,创立了“举孝廉”的官吏选拔制度,如果某一士子被郡国举为孝廉,朝廷就会对其授以官职,因此“举孝廉”成汉朝仕进的主要途径之一。“举孝廉”一直影响到近代,清朝称举人为“孝廉”就源于此。汉文帝更是大力提倡孝道,农民被举为孝弟力田者就可以免除徭役。另外,两汉的23位皇帝(不包括吕后),除了开国皇帝刘邦和中兴皇帝刘秀外,其余21位皇帝的谥号都有“孝”字,如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

在孝文化向民众普及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故事大约在隋唐时期就有了,如在敦煌藏经洞发现有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经学者考证,元代郭守正将虞舜、老莱子、闵子骞、汉文帝等24位古人孝道的故事辑录成书,这就是现代人们耳熟能详的《二十四孝》。这24个故事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当然这24位孝子的“事迹”有的并不可取,如郭巨埋儿,但是在古代却有标杆性的意义。《二十四孝》故事集成后,由王克孝绘成的《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以视觉的冲击力宣扬孝典范,成为中国古代最受欢迎的、影响最大的宣扬孝文化的通俗读物。

翻阅词典,与“孝”有关的词可以找到数十条,如:孝顺、孝敬、孝子、孝心、孝行、孝道、至孝、忠孝,孝子贤孙,贬义词有忤逆不孝等。一些有关“孝”的格言一般百姓都能说上几句,如:“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大秤小斗吃甚素,不孝父母斋甚僧。”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但尽孝是凭心的,不能攀比,有钱人尽孝心可以让爹娘住别墅、到欧美旅游;没钱的让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照样是孝子。十年前我阅读二十四史纪传,《孝义传》有个故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年冬天连下几天大雪,一位比较关心民瘼的县令到乡下查看灾情。路径一片荒郊,前后都没有村庄,忽然听到雪地里传出歌声,县令感觉奇怪,循声找去,发现在一个上面搭着树枝和秸秆的地窖里,一个年轻人正在给一位老妪唱歌,地窖里一无所有,两人衣着都很破烂。县令问他为啥唱歌?年轻人说:今天是娘的生日,因为下雪没有办法讨饭,就唱几句给娘过生日。县令听后忍不住酸鼻,当时就带着他们母子一块回了县衙,并将其事迹上报朝廷,受到褒奖。这就是古人说的:百善孝为先,在心不在行,在行寒门无孝子。大约三年前媒体报道过一件事:南方某省一位老太太,两个儿子在外地做生意都很有钱,就是基本上不回家。后来村民几天不见老太太出门,叫门也没有人答应,感觉事情不妙,叫上村干部翻墙进入院子,发现老人早已死亡。她的两个儿子回来后一个比一个哭得痛,花了30多万元给他娘修了一座豪华墓,结果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没有一个人说他们弟兄是孝子。先母常说的一句话是:“活着买块糖,强似死后买只羊。”要是那弟兄俩能感悟到这一句朴素的话,也不会落个既花钱又被乡亲们指责的不孝子名声了。

上文说过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孝文化的优秀作品,在这里摘录两段以飨读者,也希望那些以前对孝道有点淡漠者通过阅读有所醒悟。

一是明代朱载堉《醒世词》中的《尊孝歌》:“我养我儿我见亲,指望我儿报我恩。谁想我儿成人大,我儿待我如路人。我儿娶妻生下子,我儿只见他儿亲。漫说我儿难为我,还怕他儿饿断我儿筋。”

这支小令浅显通俗,平白如话,父母对子女的关爱跃然纸上。“不当家不知财米贵,不养儿不知报娘恩。”那些已经为人父母却不关心老人者,真该幡然悔悟了。

二是《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朱伯庐的《劝孝歌》。《劝孝歌》共五段,文字比较长,现摘录第一、二两段部分文字供大家阅读,读者若能把自己摆进去设身处地去领悟,对于当今孝文化的弘扬、传承应有助益。

第一段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

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也安。

第二段

白昼儿睡把事办,或织布来或缝衫。儿醒连忙丢针线,解衣喂乳哄儿眠。

晚间儿睡把灯点,或做鞋袜或纺棉。学走恐怕跌岩坎,常防水边与火边。

时时刻刻心操烂,行走步步用手牵。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三岁乳哺苦受满,又愁疾病痘麻关。八岁九岁送学馆,教儿发奋读圣贤。

学课书籍钱不算,纸笔墨砚又要钱。衣袜鞋帽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

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

央媒定亲要物件,件件礼物要周全。备办迎亲设酒筵,夫妻团圆望生男。

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妆奁。为儿为女把账欠,力出尽来汗流干。

当代人都很重视给自己过生日,其实他们不知道古人把生日叫作“母难日”,正是上文说的“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如此说来过生日应该先请母亲才是,可惜人们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5年4月正式颁布,《保障法》第八条:“青少年组织、学校和幼儿园应当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第十八条更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些都从法律层面对新时期如何履行孝道进行了规范。近几年媒体多次组织评选孝心少年、新二十四孝等活动,制作有关“孝”的公益广告。还有不少中小学让孝文化进课堂,朗朗上口的歌词,对中小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着悠久传统的孝文化一定会发扬光大,为社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孝廉二十四孝孝子
TOUGH LOVE
久病为何无“孝子”?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墙头上的《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武艺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 卖身葬父
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