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
2016-09-10白杨
白杨
7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至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已扩大到了17个。那么,自主创新示范区怎么建,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复制?
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曾表示:“产业园区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禀赋,知道自己有什么这点很重要。如果只是单纯复制别的园区,那很难有所发展。”
中关村作为我国批复的第一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近30年的发展之路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纵观其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园区建设及运营的经验,或许会有所启发。
从中科院走出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1980年,中关村地区因为紧邻中国科学院及多所高校,聚集了一群优秀的科研人员,但当时中国旧的科技体制限制和束缚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成果大部分被当作展品、样品闲置了起来。因此,中科院大墙内外的科技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
出国考察归来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春先向其他人介绍了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技术扩散”模式,他认为中关村知识高度密集,有条件建成中国的“硅谷”。想法提出后,以陈春先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脱离中科院的体制,组成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这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科技企业最早的雏型。
随后几年内,中关村地区汇聚了一批“下海”经商的科技人员,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
设立试验区 政策扶持促新技术企业“生根发芽”
以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基础,1988年5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成立,这是中关村科技园的前身。
试验区以中关村地区为中心,在北京市海淀区划出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政策区范围。
随后,试验区的区域范围进行了几次调整。1994年4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将丰台园、昌平园纳入实验区政策区范围。1999年1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将电子城、亦庄园纳入实验区政策区范围。从此,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形成“一区五园”的空间格局。
在这片土地上,政府为扶持新技术企业发展开出了很多诱人的优惠政策。根据《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政府当时提供的政策包括新技术企业自开办之日起,3年内免征所得税;所有减免的税款,作为“国家扶植基金”,由企业专项用于新技术开发和生产的发展,不得用于集体福利和职工分配;试验区内新技术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可自行制定试销价格;鼓励科研单位、学校和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在试验区内新技术企业中兼职,兴办、领办、承包,或离职到新技术企业任职等。
政策当中使企业受惠且发挥作用最大、时间最长的条款是税收政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政策极大地释放了中关村创新创业人员的活力,对新技术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试验区在几年内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据统计,1996年年底,试验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4506家,形成了114家企业集团,其中有10多家成为较有影响的跨国公司。截至199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销售总收入达到451亿元,其中软件软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
大刀阔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奠定中关村发展根基
1999年6月,“中关村科技园”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同意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同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批复》精神批准成立北京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建”)。
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丰工业中试基地,以及约0.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
以北科建为首的一批建设公司,肩负起了建设中关村的重任。据了解,北科建建设中关村西区时,在多个方面开创了园区建设的先河,比如首次在北京城区开发中采用新型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式,将水、电、气、电信、热等多种管道铺设在一条共同沟里,成为土地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的典范;拥有国内首创的1.9公里地下交通环廊体系,机动车可以直接通过环廊通向各地块地下车库、公共停车场和地面出口;首次在国内采用超低温冰蓄冷方式提供区域集中供冷,建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区域冷站,等等。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摸索中不断创新,正是北科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要求,为中关村的成功发展奠定了重要硬件基础。
业态更迭紧随时代发展 调整格局变为“一区十六园”
2009年3月,国务院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关村示范区内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00余家,孵化总面积超过32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2000家,累计“毕业”企业超过7000家。2012年,示范区新增上市企业2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224家,累计IPO融资额超过1900亿元。
2012年10月,为了扩大中关村对社会的辐射能力,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中关村的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后总面积达到48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十六园”的空间格局。包括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延庆园等园区。
至此,中关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条街,一个地名,或是一个简单的科技园区,而已蜕变成“中关村”品牌,一个创新创业、发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