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升级发展新“尖兵” 绘就中原经济新蓝图
2016-09-10王丽陈颖
王丽 陈颖
近日,在洛阳高新区洛阳双瑞万基钛业二期海绵钛生产项目现场,厂房建设正加速推进,助推企业向着中国最大海绵钛生产基地的目标阔步迈进!
“大部分企业都在亏损时,我们依靠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的领先钛工艺还能赢利,你说能不加快生产抢占市场吗?”双瑞万基负责人说。
全球最大的矩形盾构顶管“中原1号”在郑州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中,在浮土只有3米的情况下,成功“顶”过南北交通大动脉——中州大道,做到了既不影响正常交通,又不干扰居民生活,开创了我国市政交通隧道建设的新模式。这一科研成果正是来自郑州高新区内的中铁隧道“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些都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个成果和缩影。盛夏时节,科技创新的热潮在中原这片热土上涌动。
郑洛新缘何升级
2015年9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向科技部报送了《郑洛新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恳请审核并报国务院批复。其中言辞殷殷地谈到建设示范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河南这个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重大意义,历数了党和国家的期盼和自身的积极筹备。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在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河南要打好四张牌,其中之一即是“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优势;在视察河南中铁装备公司看到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盾构装备成功下线时,总书记指示要实现“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既是对河南的希望,也是对全国的要求。总书记殷切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原更加出彩”。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请示上专门作出批示“请有关方面认真研究支持”。
其实早在200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一个载体、三个体系” 重大发展战略。2014年河南省委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再次明确把“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实施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一批科技政策,特别是为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2015年制定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若干实施意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明确写入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并经河南省委九届八次全会通过。2015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着重提出积极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洛阳、新乡三市也相继出台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中共新乡市委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等10余件文件,形成了省、市两个层面政策保障体系。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使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效获批。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同意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称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范围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开发区审核公告确定的四至范围。
“也就是说,凡是属于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范围内的,都可以享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惠政策。”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张占仓介绍,“从表面上看,我省是一个示范区,但实际上,是三个示范区,因为是三个市的高新区都成了示范区,这在全国是第一例。”
那么,郑州、洛阳、新乡,为何能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国自主创新方面有引领作用。”河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申请示范区的国家级高新区必须在全国14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20位以内才行,例如,郑州高新区在全国就排名第十六位。
从基础条件看,郑州、洛阳、新乡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基础好。“这三个市均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都设立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领域优势明显。”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介绍,比如郑州高新区的仪器仪表、洛阳高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乡高新区的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规模,在全省的影响力增大。而且,这三个市都做了具体规划,这些规划获得了省政府和国家的认可。“所以才能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省科技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该区域共实现生产总值11986亿元、工业增加值532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4%和33%。其中郑州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业务量率先突破1000万单,位居全国试点城市首位。郑州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新区第16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8名,5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被中组部批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洛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洛阳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高新区第20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23名。新乡市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新能源推广应用城市。新乡国家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
引人瞩目的是,该区域创新能力一直持续提升,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凸显。三区集聚了全省53%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5%的上市企业和76%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引进59家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投资,培育了宇通客车公司、中信重工公司、中铁装备公司、华兰生物公司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平台和载体建设更是令人惊叹,建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349家,拥有盾构及掘进技术等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动客车电控及安全等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2014年申请专利36148件,授权专利19882件,分别占全省的57.9%和59.6%。这里还拥有各类科技人才15.7万人,占全省的47.6%,成为全省科技人才最密集的区域,共建有高等学校74家,有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船重工713所和725所等中央驻豫科研机构38家,分别占全省的58.3%和95%,科教支撑能力显而易见。
创新创业环境也是该区域的一大亮点。在这里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58家,其中国家级10家、省级25家,孵化面积突破426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可谓健全。全国第二家、中西部首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全国第四家国家专利审查协作中心落户郑州。先后引入了中科院过程所河南分所、中科院自动化所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为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源头技术支撑。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区域里科技金融结合成效初显,拥有创业投资机构35家、风险投资机构33家。2014年郑州29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居中部六省首位。郑州在全国首设小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在科技服务能力方面,已规划建设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建立了光电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12个专业信息服务业园区。郑州国家高新区已获批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
用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评价就是:“郑州、洛阳、新乡三市是河南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已成为引领带动河南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脱颖而出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于正处在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关键转折期的河南,承载着让中原更出彩的重托,承载着一亿人的希冀,其意义不仅是实施革命性的政策突破,解决长期以来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更是在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移与转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建成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
对河南的重大“利好”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要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具体定位为“四区”,即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
作为国家级高层次创新载体、“试验区”、示范区,国家给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批重大政策“红利”:全面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结合自身特点,“个性化”制定各项“先行先试”的政策。
同时,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结合各自职能,在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以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为例,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其因地制宜出台了“1+6”和“新四条”优惠政策。
其中,“1”即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即中关村先行先试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等6项政策。中关村还出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范围试点、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企业所得税试点等4条新政策,简称“新四条”。
眼下,这些成熟的政策将率先 “移植”过来,成为示范区建设的“他山之石”。
“从郑洛新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身来说,最大的利好就是拥有了‘先行先试’的权利。”郑州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先行先试”包括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企业扶持政策、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多方面。
比如,以前财务制度不允许高新企业将一些研发费用纳入企业成本核算,有了“先行先试”的权利,示范区的国家级高新区就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与省有关部门一起,自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共同推进重大政策先行先试。除了省级层面外,各地市也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据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省将在郑、洛、新三个国家高新区着力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重点开展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新型研发组织、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的试点示范。现在科技部已经和河南省政府建立一个定期的联系机制,推进河南示范区科技创新。
“自主创新示范区,顾名思义,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谷建全看来,“具体到这三个市来说,相关企业、相关产业能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会有利于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在自主创新方面也会有大的突破,这将非常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人才来说,有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来施展才华。”谷建全表示,因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动力增加,因此,需要的人才更多。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认为,示范区将给自主创新优势区带来更多机遇和动能,立足示范区,高新区等创新发展起点将更高,速度将更快,质量将更高,效益将更优,这无疑将推进高新区在新一轮转型升级战略中承载更多高精尖技术开发和高大上项目建设,使创新活力迸发,成为河南新的创新源、新的活力源、新的增长源。
对于郑州、洛阳、新乡三地,其重要的意义在于,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创业创新的热潮,从三个点向条线、区块覆盖,乃至覆盖到整个郑洛新地区。
作为河南的创新高地,其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均不可小觑。它会为全省的创新活动输出机制、项目和人才,并带动全省创新走向更高层次。尤其是现在经济转型时期,河南想从“河南制造”转向“河南创造”,创新驱动特别重要,这就要看郑洛新这个“带头大哥”能否带好头了。
总而言之,三市获批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义重大。可以说,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地促进河南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对引领全省、辐射带动中西部乃至推动全国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出实招,确保示范区建设夺取“开门红”
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规划,到2020年,郑洛新示范区将引进、吸纳高端创业企业200家,培育形成10个左右“百千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中西部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同时,通过国家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将达11%。
目标已经制定,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河南省将出台哪些“真招实招”夺取“开门红”?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谢伏瞻书记曾任示范区创建小组组长,亲自挂帅创建工作,陈润儿省长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直接指导推动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方案。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在获批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认真谋划了“一会三件”,快速启动示范区建设工作。“一会”就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三件”是指近期要制定出台的实施方案、规划纲要和政策决定等三个纲领性文件。目前,实施方案已经印发,从示范区定位、建设目标、空间和功能布局、重点任务等宏观领域进行了谋划;支持示范区发展的30条先行先试政策也在进一步完善、提升,这是今后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政策支撑,并将以省委、省政府决定的形式出台,确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另外,河南省与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衔接,统筹、布局示范区中长期发展的规划纲要正在加快编制。
5月27日,经过精心筹备,高规格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和国务院批复要求,部署启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润儿主持会议。万钢、谢伏瞻共同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
根据会前公布的《实施方案》内容,在总体要求中,河南省将着力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在空间布局上,示范区将按照“三市三区多园”的架构,加快形成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即以郑洛新三市作为示范区建设主体,以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区作为核心区,在三市内规划建设一批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在功能布局上,郑州、洛阳、新乡三个片区将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特色明显的产业格局。通过示范区的建设,让全省都增强创新发展的冲动、创新发展的动力、创新发展的期望。
河南省科技厅厅长张震宇告诉记者,河南省决心集全省之力,统筹资源,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
——为了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河南省将建立“省统筹、市建设、区域协同、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成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三市也相应成立工作推进机构。
——为了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河南省财政先期设立3亿元的示范区专项资金,拉动三市、三个高新区加大投入;成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并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为了督促引导示范区健康快速发展,河南省将采取定期观摩、总结的方式,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对示范区建设的激励机制。
——为了把国家给予的政策“红利”落到实处,河南省除了针对示范区出台相关政策,还指导省直相关部门、三市和三个国家高新区制定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加快形成支持示范区建设的“1+N”政策体系。
今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按照“一市一概念”的思路统揽示范区建设,郑州以建设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为引领、洛阳以争创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城市为引领、新乡以打造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引领,着力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谢伏瞻表示:要着力在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人才支撑上下功夫,务求取得扎实成效。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谈起下一步的工作,信心满满。他表示,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发展效能。无论示范区还是高新区,最终目标都是发展高水平的产业。一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凡是纳入示范区序列包括辐射区的园区,一定是主导产业突出,产业成群成链发展,产业集群最好具有供应商体系的关系。二要提升产业的竞争力。重点提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水平,只要创新竞争力上去了,即便不是战略新兴产业,示范区体系也是可以接受的。三要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示范区的园区要着力发展培育引进战略新兴产业,要把战略新兴产业作为示范区建设发展的主业。
空气里弥漫着创新的基因,一杯杯咖啡正在浇灌创业的梦想,下一个乔布斯会在这里吗?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三个高新区正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从众创空间的蹒跚起步,到进入创业中心孵化和加速,再到进入产业园区,直至51家企业登陆“新三板”挂牌上市,在最近科技部发布的高新区孵化培育能力评估中,郑州高新区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河南省决策者认为,示范区的根本功能就是提升创新水平,有效支撑产业的创新竞争力,为此必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建设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没有众创空间或者孵化平台的高新区就不配叫高新区,更不是示范区。接下来会继续加强示范区众创空间、孵化平台的建设,并跟进财政、金融资本协同融合的投融资体系,有力支撑创新创业发展,切实增强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这是核心区建设最突出、最重要的创新功能特征。二是建设主导产业集群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一些特色专业园区正在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公共创新平台,持续保证主导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三是省、市、区会进一步支持鼓励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创新水平,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提升竞争效能。
如果仅仅将目光停留在省内,如何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用站位全国的视野,正在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资源集聚道路。切实发挥科技金融的支撑作用、建设人才特区、加大开放创新力度都是河南省规划的重点。为确保金融血液畅流科技心脏,河南正在健全完善财政、金融资本有机协同融合的投融资支撑体系,建立健全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在示范区建立运行好政策性引导基金,引领激励保障科技投保贷体系的建设和有效的运用,在示范区建设中补短板、出经验。人才是示范区创新发展之本。更加积极开放的引人聚才政策正在谋划,着力建立健全特殊服务机制和特殊服务平台,坚定不移地在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
想明白就能做明白。7月中旬,河南省政府批准新设立了郑州金水、开封、漯河沙澧、商丘、驻马店、中牟、通许、汤阴、虞城、郸城、长垣11家省级高新区。至此,河南省高新区总数达到32家,其中国家高新区7家,高新区布局更加合理,国家高新区后备队伍更加壮大。
据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河南省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中心,加快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增量”是为“提质”做准备,必将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力量。
梦想已照进现实,河南发展的超级引擎已经启动,创新升级发展新“尖兵”正在绘就中原经济新蓝图。可以预见,在4年之后,当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屹立在郑洛新,将不仅是河南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