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走出去”的成功探索
2016-09-10张春侠
张春侠
自2005年至今,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已先后应邀在丹麦、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13个国家、23个城市及地区演出,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这次在芝加哥哈里斯剧院的两场演出,观众达3000人次,98%都是本土观众。从未接触过京剧的观众看了京剧版《王子复仇记》,感觉非常震撼!”谈起新编京剧《王子复仇记》在北美地区的巡演活动,刚刚回国不久的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一脸兴奋。
他告诉本刊记者,始于9月21日的巡演为期15天,是“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活动的重要演出之一。此次巡演在美国芝加哥、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共演出五场,受到北美观众的一致好评。
演出结束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部馆长埃莉诺给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发来邮件说:“没想到能以中国传统京剧演绎西方经典剧目,尤其是表演、服装和布景都超过我的预期。《王子复仇记》是非常棒的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说到《王子复仇记》,最应该感谢的是甄建国大使,我们称他是‘王子之父’。”单跃进告诉本刊记者,丹麦克隆堡是哈姆雷特的故乡,每年都举办“哈姆雷特之夏”艺术节,但一直没有中国剧团参加。2004年春,时任中国驻丹麦大使甄建国陪同丹麦首相访问上海,提出了排练京剧版《王子复仇记》的大胆设想。
“当时没有资金,我们只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布景,服装都是旧的,全部费用只有9万元。”单跃进介绍说,为了更好地以传统京剧演绎莎士比亚名剧,京剧版《王子复仇记》对原著进行了大胆改编。故事以王子复仇为主线,背景为中国古代的“赤城国”,剧中角色也换成中国姓名,哈姆雷特摇身变成“王子子丹”,奥菲莉娅成了“殷缡小姐”。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排练,《王子复仇记》在上海首演,丹麦专门派出一行九人的记者团前来观看。“他们观看后的最大感受就是震撼!有一个记者告诉我,他看过很多哈姆雷特之死,但从来没看到过这么令人惊奇、震撼的死法。”单跃进介绍说,“扮演王子的演员运用京剧表演程式,像一只大鸟奋力向前伸展,似乎在向观众交代:我要走了,我要走了……然后突然一个转身倒在地上,此时大锣‘咣’地一声巨响,非常震撼!”
2015年夏,《王子复仇记》应邀赴丹麦克隆堡参加“哈姆雷特之夏”艺术节。作为100多年来首个参演的中国剧目,《王子复仇记》深深震撼了当地媒体和观众。“不仅四场演出票迅速售罄,连彩排场也被要求进行售票演出。”单跃进回忆说,由于不对号入座,八点钟的演出,许多人五六点钟就等着开演。最后一场演出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但演员们都十分敬业,仍坚持演出。观众也十分热情,一直坐在雨中坚持观看,没有人离席。雨一直不停,演员们的妆都被冲掉了,最后不得不中断演出。当演员们向观众表示歉意时,在场观众全体起立,如潮的掌声整整持续了五分多钟。克隆堡艺术总监艾伦看过演出后,用了很多赞美之词,她说:“我们应该像对待国王一样尊重你们的演出!”
最终,在前来艺术节参演的世界各地的“哈姆雷特”里,京剧版《王子复仇记》获得了32家媒体给予五星的最高评价。“丹麦是个对本土文化认同很高的国家,能够给国外的演出打五星,是非常少见的。”单跃进自豪地说。
第二年,《王子复仇记》便应邀赴荷兰演出,然后是比利时、德国、法国……2011年,京剧版《王子复仇记》获得英国爱丁堡戏剧节“先驱天使奖”。2014年11月,文化部组织30个外国专家评选出十个适合“走出去”的优秀剧目,《王子复仇记》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入榜。
自2005年至今,《王子复仇记》已先后应邀在丹麦、荷兰、比利时、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13个国家、23个城市及地区演出。
“我们怎么也没想到,这台成本仅9万元的京剧竟然扮演起中国传统文化使者的角色,将京剧艺术推广到世界许多角落。”单跃进说。
讲述中国人的情怀
有位戏剧家曾说:“新时期以来的中国京剧界,如果没有上海京剧院,它将是多么的寂寞。”
创新是海派京剧的最大特点,而有着61年历史的上海京剧院更是走在了京剧改革创新的前列。上世纪后半叶,当很多人认为京剧将同昆曲一样退出舞台走进博物馆时,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横空出世,给萧条的京剧艺术带来了希望和曙光。“30多年来,上海京剧院一直不断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的精品力作。从《曹操与杨修》到《贞观盛世》,再到《成败萧何》,以及其他青年人的作品,都有较大影响。《曹操与杨修》更被誉为京剧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被称为‘中国现代戏曲的标志’。”
在单跃进看来,改编《王子复仇记》的重任之所以落在上海京剧院肩上,与其一以贯之的改革创新精神不无关系。“我们用中国的京剧去表达外国观众比较熟悉的莎士比亚的故事,可以调动其原有的审美经验,包括人文观念、价值观念。我们不仅仅是讲述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讲述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中国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京剧“走出去”的例子很多,但有些考虑到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大多选择比较初级的、外国人容易看懂的武戏。一些外国观众看后非常赞赏,甚至说“这些演员如果在奥运会上都可以拿奖牌”。“仅仅看到技术,是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误读,久而久之会成为一个灾难!”单跃进不无忧虑地说,因为我们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只重视艺术外在层面的表达,而忽视了对文化内涵和戏剧文化精神的传达,“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西方观众对东方艺术的一种猎奇心理,而要以艺术为载体,表达我们民族的人文情怀。”
“除了《王子复仇记》,我们根据《巴黎圣母院》编排的《情殇钟楼》也是很好的一部戏,我希望有更多平台让中国优秀京剧、更多优秀中国文化‘走出去’。”单跃进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