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时段化解加油站工时管理矛盾初探
2016-09-10殷先锋
殷先锋
随着我国石油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成品油零售业务利润下滑,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成品油零售企业,大力推动自助加油站建设,推进减员增效。之前,大部分是24小时营业站,加上部分加油站员工编制少,工作时间超时现象比较普遍,不符合新《劳动合同法》要求,精简优化用工、提升员工活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油站员工工时超时原因
加油站员工工作超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员编制偏紧
成品油销售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考虑企业利润,导致产生的普遍现象是,近年来加油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很多加油站的编制还是几年前定编的,存在用工不足的现象。加油量在提高,加油工没有增加,虽然员工的收入增加了,但员工的劳动时间却更长了。
(二)大部分为24小时营业站
加油站24小时全天候营业是推行分时段营业前加油站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过去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千方百计增加销售,很多都是24小时营业站,实际上许多24小时营业站夜间交易笔数或销售额很少,但加油站的水、电、人员、管理等一切照旧,造成人力资源与劳动时间的浪费,劳动效率低下,水电资源消耗多。
(三)无效劳动时间过多
市区加油站和城郊加油站存在着明显的加油高峰期和低谷期限。在加油低谷空余时间,有很多员工喝茶聊天,而这些时间也被算作劳动时间,一些离家很近的员工,有事也不能回家,造成员工在岗的无效时间增多。
(四)加油站排班方式缺乏灵活性
很多加油站排班单一,考虑站里营业时间因素多,而考虑站内员工超时工作因素少,所以加油站基本上实行24小时工作、休两天的“持久加油”模式。这种排班方式不科学,使得员工上班时间有很多被白白浪费掉。
二、完善加油站分时段营业工作措施
(一)工作内容
1.开展市场调查,采集基础信息。对加油站现行营业时间模式、排班方式、劳动工时、地理位置、年经营量、实际用工等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加油站基础资料。同时,通过零售管控系统对加油站日均加油频率、加油量等基础数据进行采集,作为加油站调整营业模式和优化排班的重要依据。
2.统筹调整加油站营业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加油站的加油频率、主要客户群体、地理位置、市场控制能力、竞争对手情况、销量规模等基础信息进行调查分析。在满足市场正常需要的前提下,对同一路段或相邻区域加油站营业时间实行以大代小、错峰营业、统筹互补,尽量减少24小时营业站。
3.合理优化加油站排班方式。在调整加油站营业时间的基础上,按照“一站一策”原则,逐站分析每座加油站的加油高峰期、低谷期时间区间,以及加油量、加油车次等指标,合理优化加油站排班方式,使员工劳动时间控制在国家法定工时标准内。
4.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工作职责。由零管部门提出加油站营业时间优化方案,人事部门做好优化排班方式和劳动定员方案,站长负责合理排班、落实不同时段的上岗人员及考勤工作。市、县(区)公司领导将调整营业时间纳入到加油站日常巡查、督查内容,共同推动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5.进一步优化加油站岗位设置。优化整合加油站现场管理与操作岗位,加油站所有人员都参与排班、加油、售货等工作,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能,解决加油站部分岗位劳动不饱和、劳动量不均衡等问题。
6.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一是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主动引导用户的消费行为,让用户逐步改变消费习惯。二是健全考勤制度,对加油站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岗位要统一使用以小时为计时单位的考勤表,并履行员工签字、备案等程序。三是切实做好加油站临时歇业期间的安保和值班工作,配备必要的监控和报警系统,合理安排员工值班,采取非全日制用工或业务外包等方式做好安保工作。
(二)方法步骤
1.加強宣传、层层动员。组织召开加油站改进和完善工时管理工作会议,将政策传达到每一名员工,引导员工积极支持并主动参与。
2.调查摸底,采集信息。对系统所属加油站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和掌握加油站现行营业模式、排班方式、劳动工时、地理位置、市场控制等信息,并逐站进行研究分析。
3.进一步调整营业时间。在认真分析影响加油站营业时间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照“一站一策”原则,统筹调整加油站营业时间。
4.合理优化营业班次。在调整加油站营业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加油频率进一步优化排班和员工配置,使员工劳动时间控制在国家法定工时标准。常用的基本排班方式有四班三运转、三班二(或一)运转、四班二(或二班一)运转、长白班、高峰班等。
在具体操作中,让站长参与其中,充分听取站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仔细推敲,反复斟酌。一是对储油量3000吨以上,加油频率相对均衡,没有明显的低谷期,地处城区、国省道,周边没有本系统加油站,周边竞争对手威胁较大的主力站,可设置为24小时营业,地处城区内的采用四班三运转,地处郊区的采用四班二运转,方便员工上下班;二是对于储油量2000~3000吨,加油频率有明显低谷期,低谷期约10~8小时,低谷期的主要客户群体为固定客户,消费习惯具有可引导性的站,可设置为16小时营业,地处城区内的采用三班二运转,地处郊区的采用三班一运转;三是对于加油频率有明显低谷期,低谷期约12小时以上的,或地处农村、城郊、网络密集型路段,低谷期的销量可转移到本系统加油站的,一般设置为12小时、8小时或6小时营业;四是视加油站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力争使每一座加油站的优化方案都切合实际。同时,针对24小时营业全自助站,充分发挥自助优势,在加油站明显位置悬挂温馨提示牌,提醒客户夜间自助加油,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提高加油卡持卡比率。
(三)科学配置劳动用工
排班方式和用工配置是相辅相成的。加油站油品的交易笔数(包括加油服务时间)是决定配置用工多少的主要因素。销量与交易笔数虽然有关联,但不能决定对用工的配置。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加油工每小时的加油服务次数约30次;在高峰情况下,一个加油工每小时的加油服务次数约40次以上;正常情况下的加油服务次数是劳动用工基本配置的依据,高峰时段加人,低谷时段减人直至到达最低配置,在高峰或夜间营业时段,确保每班至少2名及以上员工同时在加油现场。
(四)积极完善配套措施
积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解决一线操作人员紧张的问题。一是通过推行中小型加油站委托管理改革,规范隐形用工,适当补充中大型加油站用工;二是严格控制公司管理机关和中心经营管理人员编制,精简分流机关人员到加油站一线岗位;三是积极推行后勤保洁、警消门卫、关闭小站看站人员等业务外包,减少后勤服务人员,补充加油站一线操作岗位;四是加强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业务素质,鼓励一专多能、一人多证、一人多岗。
三、实施分时段管理加油站工时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优化调整后,加油站营业时间总体减少
从某国企地市石油公司实施情况来看,调整后24小时营业站占41%,16小时营业站占24%,12小时营业站占31%,8小时以下营业站占4%。
(二)加油站排班方式更加多元
加油站原来普遍实行二班一运转的单一排班方式,现在调整成为四班三运转、四班二运转、三班二运转、三班一运转和二班一运转等多套方式,不同类型的加油站执行不同的排班方式,一站一策,更切合加油站的实际,符合员工的要求。
(三)员工劳动工时减少,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实施加油站分时段营业和优化排班,调整前加油站员工平均劳动工时307个小时/月,调整后员工平均劳动工时166个小时/月,较调整前人均劳动工时减少了141个小时/月,员工工作时间大幅缩短,休息时间明显增长,员工满意度有所提升。
(四)用工不足问题得以化解
调整后加油站用工总数较调整前同比减少。
(五)得到大部分员工认可
加油站分时段营业及优化排班实施后,员工整体反映较好,调整前员工普遍反映劳动时间长、工资低,调整后劳动时间大幅缩短,绝大多数员工表示认可和拥护。
四、几点感受
(一)基层单位用工观念转变
某地市石油公司加油站调整营业时间、优化排班后,员工在站工作时间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在加油站分时段营业及优化排班实施前,基层单位多数都反映人员少,不够用,要求增加人员。加油站优化排班实施后,基层单位即使新增站也不再要求增加人员,而是想办法如何减人,反差较大。从这点可以看出,基层单位用工观念已经发生转变,不再将思想集中在增加用工上,而是放在如何调整员工精神状态上、如何挖掘员工潜能上。
(二)配套措施是推进工作的有力保障
某地市石油公司在实施加油站分时段营业前,虽然经过充分基层调研,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出现一些瓶颈问题。例如,加油站非营业时段值班看站问题,加油站优化精简富余人员问题,加油站岗位整合、人员精简、员工一时达不到“一岗多能”工作要求等问题。为了保持工作进度,通过开专题会,研究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该公司先后制定了《加油站非营业时段在站人员补助办法》《加油站优化精简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办法》《加油站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加油站分时段营业考核补充办法》《员工队伍优化精简维稳工作预案》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为工作顺利、平稳地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员工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实施分时段营业前,某石油公司员工大部分上班精神不振,反映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等。在对基层一线员工调查问卷中,看到最多的也是员工埋怨工时长,太劳累,以致工作效率低。加油站实施分时段营业和优化排班后,员工每月平均劳动时间大幅减少,休息时间增長,员工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销售河南驻马店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