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道周的人品与书艺

2016-09-10巩林

中国书画 2016年6期
关键词:黄道周草书书法

◇巩林

黄道周的人品与书艺

◇巩林

丙申暮春,疾风,细雨,天气微凉。于书房偷闲读书,偶遇石斋先生。他在书卷的文字后面一点一点地丰满起来,沧桑,刚毅,但我还看见了悲戚惋惜。我的案桌上,一副刚刚写就的长卷正在散发出阵阵墨香,这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石斋先生本名黄道周,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为唐朝桂州刺史黄岸三十世孙、北宋枢密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南宋潭州知府黄丰的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虽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五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十一岁即善文章;十四岁游学广东博罗,获誉“闽海才子”;十八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易》;二十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即有灵通神仙之誉;二十三岁始致力讲学著作;二十五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二十八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天启二年(1622)三十八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科。道周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崇祯九年(1636),黄道周迁左谕德,擢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黄道周“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袒护杨嗣昌,斥黄道周:“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黄道周高声争辩:“忠佞二字,臣不敢不辩。臣在君父之前独独敢言为佞,岂在君父之前谗诌面谀者为忠乎?”他厉声直逼皇上:“忠佞不分,则邪正混淆,何以治?”这场有名的辩论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按察司照磨。崇祯十三年(1640)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解学龙说:“我明道学宗主,可任辅导(相)。”崇祯一听大怒,下令逮捕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由于几位大臣力谏,改为廷杖八十,永远充军广西。此番杖谪,使黄道周声名愈重,“天下称直谏者,必曰黄石斋。”

崇祯十四年(1641),杨嗣昌暴病而亡。崇祯回想起黄道周当初的预言,便下旨将黄道周复官,入京召见。此时,河南已被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关外大明领土也皆被清军占领,黄道周见朝廷昏庸无道,国运已尽,遂告病辞官,回到老家福建漳浦,结庐先人墓侧,专心著述。

明亡后,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亡后,回福建,至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拜少保,太子太师,兼吏、兵二部尚书。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隆武元年(1645)九月十九日,道周慨然返乡筹兵筹粮与清兵抗击。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队,于是全军崩溃。道周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送至南京狱中,狱中吟咏如故,其中有诗云:“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老臣挤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清廷派使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将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洪承畴又羞又愧,上疏请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可见。石斋公人生完美的画卷里,有妻子蔡氏浓墨重彩的一笔。

隆武二年(1646)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他一早就盥洗更衣,对仆人说:“以前某人曾向我索字画,不能食言。”取得纸墨,先写小楷,后写行书,画水墨残山剩水一副,又画一幅长松怪石,并题上款识,盖上印章,并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就义之日,其老仆哭之甚哀,道周安慰他说:“吾为正义而死,是为考终,汝何哀?”乃从容就刑。黄道周因抗清死节,大义凛然!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留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临刑前大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死后,人们从他的衣服里发现“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大字。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黄道周立“闵忠”庙,树“中兴大功”坊;另在漳浦立“报忠”庙,树“中兴荩辅”坊,春秋奠祭。百年后,清乾隆帝为褒扬黄道周忠节,改谥“忠端”;道光四年(1824),旨准黄道周从祀孔庙。

略知黄石斋公生平之后,不禁掩卷哀叹,满腹惆怅,心绪难平。环视窗外,劲风疾驰,院内花枝仰俯摇摆。历史深处的黄石斋公似于雨夜里仰天长啸,他一脸疲惫,面容模糊地向我走来。淫雨霏霏,但愿老人家有书香温暖,不觉得寒意料峭。

我不仅仅是感慨黄石斋公一生几多波折,更多的是佩服他的节义和人格。他的老师袁可立是明万历年间著名的言官,曾因直言进谏被万历皇帝先是镌三级,再贬再谏,后被罢官回籍二十六年,对黄道周一生影响很大。书载: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人是同科进士,由于他们不愿意和魏忠贤同流合污,因此得不到朝廷重用。于是他们三人相约研习书法艺术,时人陈他们是“三株树”。这“三株树”在书法艺术上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黄道周不仅通天文、理数诸书,还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先后讲学于浙江大涤、漳浦明诚堂、漳州紫阳、龙溪邺业等书院,培养了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人才。世人尊称之黄圣人、石斋先生。他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有力量,又有姿态,是黄道周行草书的主调。他以隶书铺毫和方折行笔,点画多取隶意;字虽长,但强调向右上横势盘绕,让点画变得绵而密,奇崛刚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尤显出其人刚直不阿的个性。

黄道周的书艺注重个性,标新立异,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在当时的书坛上独领风骚。他的另一特色“遒媚”也在其书法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他在《书品论》中提到:“八分以文征君第一,王百谷学《荐福》,备得大旨,惜其态多施于八分,却清截遒媚,亦不易得。”在《书秦华玉镌诸楷法后》言:“早岁浪书,不择楮笔,又怪河东不用会稽精毫。比见秦华玉所镌诸楷法,笔笔遒媚,洞精阵意……”《书颜鲁公郭公帖后》言:“平原此帖初不盛传,晚始出自陈编。今盛行者,若《中兴颂》之宏伟,《家庙碑》之矜丽,以此两种括诸精妙,即怀素所述笔意具矣。天下共传,以为壮体。今观此帖,遒媚翩然,高者欲齐逸少,卑亦不近米颠,虽有唐室之风,尚宏永和之裔矣。”《与倪鸿宝论书法》言:“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足上流矣。卫夫人称右军书亦云“洞精笔势,遒媚逼人”而已。虞、褚而下,逞奇露艳,笔意偏往,屡见蹊径。颜、柳继之,援戈舞锥,千笔一意,自此以还,遂复颇撇略不堪观。才姿不逮,乃诋前人以为软美,可叹也!宋时不尚右军,今人大轻松雪,俱为淫遁,未得言诠。”可见,“遒媚”二字对黄道周的书法艺术起到重要的影响。

他对书法创作的论述,主要精神体现在“遒媚”和“己意”方面,这也是他在书法作品中自然流露的特质风骨和独创精神。他强调“以遒媚为宗”“遒媚逼人”的审美观点,以期达到“丰骨”与“美韵”的统一。黄道周认为学习书法,要从“摹本”而来,强调学习古人法帖,他在《题自书千字文贴后》说:“书未有不摹本而能佳者。如古人草法中有极嫩放而不堪观,细思之,乃不得不如此。数变屡反,复归其贯,乃知作者之精也。”

黄石斋公不仅汲取汉魏古法,崇尚魏晋韵致,融汇唐宋诸家,还深受时风影响。其立轴代表作有行草书《赠蕨仲兄闻警出山诗轴》《闻奴警出山诗轴》等,两作均加大行距,以连绵草书而成,有奋笔直下之势,激情燃纸,振迅耳目,如闻钟声、蹄声于道。他的楷书主要学习锺繇,比起锺繇的古拙厚重来,更显得清秀、飘逸。黄道周又工隶书。他的楷书如《孝经卷》《张溥墓志铭》,字体方整近扁,笔法健劲,风格古拙质朴。其小楷取法锺繇,用笔生辣,点画峻折、浑厚,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以顿驻为涵容,结字奇崛,夸张得体,以茂密寓散落,创造出了一变锺繇严谨规正而独具随意不羁的小楷风格。不同处是钟书于古拙中显得浑厚,黄书则见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如《五言古诗轴》,大略类其楷书的体势,行笔转折方健,结字欹侧多姿,朴拙的风格同样接近钟繇。

从黄道周书论中,反映出他对魏晋书法是比较倾心的,尤其对钟繇、索靖等具有古朴书风的书法更为欣赏,而对其当代书法,如董其昌的书法,则并非如此。宋荦《漫堂书画跋》称“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清王文治称其:“楷法格调适媚,直逼锺(繇)、王(羲之)。”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黄道周传世书法代表作品楷书有《孝经》《石斋逸诗》等,行草书有《山中杂咏卷》《洗心诗卷》等。《草书七言诗》为黄道周典型书风的代表作品,书法用笔遒劲,绵里藏针,浑朴厚重而显气格高古,张扬郁勃沉雄的格调。

黄道周生活在没落的明代末年,在这样一个社会剧烈动荡、江山易帜的特殊时代,怀着一股满腔热血,弃笔从戎,精忠报国,兵败被俘,不受高官厚禄的引诱,英勇就义。他的书法如其人,具有忠孝节义的凛然气概。唐代张怀瓘《文字论》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汉代杨雄在《法言·问神》里说:“书,心画也;心画形,君子小人见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认为:“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认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由此可见,黄道周铮铮铁骨的气节与他的书法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他的坚韧、凛然、刚烈之气形成了他在书法上与众不同的特殊风格。以至于后人公认他的书法“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别具一格”。

在中国艺术史上,黄道周以书法名世,画名为书名所掩,书名又被他的政名和气节所掩。按照黄道周对书画的认识:“作书是学问中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他甚至说:“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余能,少贱所该,投壶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黄漳浦集》卷十四《书品论》)可见,黄道周从骨子里是视书法为其学问中七八乘的余事,起初也是他作为读书人必修课业,为科举服务而已。至于后来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人约研习书法艺术,也是不愿意与魏忠贤往来而找的托词和借口。谁也没有想到,被他视为第一、二乘的《黄漳浦集》169卷,里面集有大量的疏、表、策、论、辩、考、说、诗等等,大多都被人们忘记,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而偏偏是这个他不喜欢的余事却影响极为深远,被三百年后的书法学子们爱之、敬之、学之、叹之,成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书论,给我们指出又一条艺术探索之路。

康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

责任编辑:刘光

[明]黄道周 草书闻警出山诗轴 绫本 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黄道周草书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黄道周和徐霞客的灵通山印记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黄道周之灵通山行迹考
书法欣赏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