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帕金森病
2016-09-10范士忠
范士忠
帕金森病又叫“震颤麻痹”,俗称“抖抖病”,是除中风和痴呆外又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病于1817年由英国医学家詹姆士·帕金森首次发现,为纪念这位医学家,而将此病命名为“帕金森病”。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帕氏生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从症状上看,患者可出现手足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减少。
手足震颤,最先出现于肢体的远端,每秒钟约4~8次左右,有人呈搓丸样动作,多由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逐渐向下肢、对侧上下肢扩展,头部可发生震颤,奇怪的是睡眠时却不发作。
肌肉僵直,可发生于全身,使病人呈现特殊姿态:屈腕、合指、拇指对掌、双手置于胸前、屈膝、头及躯干前倾、行走时呈急进小步前冲,又称“慌张步态”,不能及时止步或转弯。
运动减少,面无表情,又称“面具脸”。手指不能做精细动作,持物不稳。
上述这些不由自主的症状很折磨人,虽然患者心里很明白,但想做的事却很难到位完成。很多病人感觉自己成了废人,在医生面前泪水直流。晚期病人还会发生口角流涎、肢体僵硬,甚至完全不能活动而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褥疮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帕金森病引起原因
帕金森病的病变主要在脑中的黑质和纹状体,部分病例可能与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脑内的基底神经节肿瘤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冬眠灵等中毒有关,但大多数病人的病因不明。正常人的黑质细胞数为42.5万个,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到80岁时为20万个左右,而帕金森病人却少于10万个。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
发生帕金森病主要是脑干色素神经细胞丛的变性,以致黑痣附近脑区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呈现明显萎缩,结果导致多巴胺的分泌大大不足,于是另一种与之作用抗衡的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作用相对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主要是使神经肌肉兴奋,它的作用过度增强,能导致身体各部的肌肉出现不自主活动,从而使正常的活动出现严重障碍。
帕金森病发病现状
近年来,帕金森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15%的病例有家族史,患者起病缓慢,病程一般数年至十几年。由于大多病因不明,治疗起来非常困难,目前尚无法治愈。
帕金森病诊断检查
目前还没有诊断帕金森病的“金标准”,也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诊,本病的诊断和鉴别主要依靠医生对患者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因此,医生的经验对帕金森病是否“警觉”直接影响到诊断的正确性。一般地说,诊断典型的帕金森病并不难,特别是有震颤的,很容易识别。但对早期症状轻微或症状不典型(不震颤)的患者,误诊或漏诊就容易发生。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肌肉僵硬、动作迟缓、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常被误认为是患了关节病,将骨骼、关节、颈椎、腰椎等部位查了个遍,最后发现“走错了门”。因此,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若感觉自己存在肢体发硬、乏力、动作慢、手足有被绳子捆绑感,或不明原因跌倒、转身、跨步困难等问题,应尽快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以确定是否患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防治须知
近年来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由于多巴胺本身不能通过大脑的“保护膜”——血液屏障进入脑内,所以给病人直接补充多巴胺起不到治疗作用,因而一般临床上多给予生产多巴胺的“原料”——左旋多巴,服用左旋多巴就成了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药物。如今有种补充左旋多巴的新药美多芭临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不过尽管药物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仍有15%的病人因左旋多巴转变成多巴胺的酶缺乏,因而用美多芭治疗没有效果。此外,选用安坦、信尼麦、麦角隐亭等药物治疗亦可获得一定效果。据专家介绍,药物治疗5~7年后,其效果常会明显降低,甚至无效果。早期病人可做丘体定向外科手术,近年来还可用最新科技类GPS定位技术、激光刀进行非开颅手术,亦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帕金森病人用药,一般空腹或餐后1~1.5个小时为佳,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服药前后不宜多进食高蛋白的饮食,因为蛋白质会影响复方多巴胺类药物在肠道的吸收,以致影响其运转到脑内的含量。因此,如需补充蛋白质,最好在服用几个小时后再进补。服药一个时期后或药量偏大,可能会发生药物的副作用,如药效的持续时间越来越短,有时症状突然减轻,但又突然加重,这叫做“开张”现象;有些病人夜间睡眠过程中或早晨起床前肌肉发硬而不能起床,称为“晨僵”现象。出现这些现象,不必惊慌,及时告诉医生,是可以解决的。如晨僵时,可以在起床前净弥散性美多芭(1片)溶于水中,服药20~30分钟后即可解除肌肉僵硬现象,或把每次药量减少而次数增加等。一般情况下,出现副作用,不要突然停药,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导致症状加重或反复。此外,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宜服用安坦类药物,因为这类药容易产生副作用。同时,采用复方多巴类药物药量不宜过大,以采用控释片或受体激动剂药物为好。中老年人往往伴有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病变的症状,可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协助治疗,但其中的西比灵及脑络通必须慎用。因为它们会组织多巴胺受体,加重帕金森病症状。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遵循“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原则,并做好定期随访。帕金森病重在预防。要避免精神疲劳,精神压力大、用脑过度易导致脑细胞提早衰退。要适当加强体育运动和脑力运动,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一旦患上帕金森病,要乐观对待,丢掉包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要避免和减少接触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减少应用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如利血平、奋乃静、氯丙嗪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帕金森病发生的因素。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症,这样能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在日常生活中,最好不要用铝锅烧菜、做饭,因为铝离子分解会沉积在细胞内,加速细胞衰老。在护理上,要积极劝导和引导患者接受正规治疗,帮助病人进行理疗、体疗、针灸、按摩、气功及中西医药物或手术等综合治疗。要重视心理疏导,保证充足睡眠。对于长期卧床者,更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清洁卫生,防止并发症。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调理。常吃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食物,如各种天然蔬果,特别是大蒜、胡萝卜及维生素C、维生素E等。常喝绿茶、咖啡,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避免过量喝牛奶。研究发现,每天喝牛奶超过500毫升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概率要比其他没有进食牛奶的人高2倍。要戒烟限酒。
帕金森病中医食疗
采用中医食疗方法,一般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下面介绍几款,仅供参考。
天麻鹌鹑煲 鹌鹑1只,天麻15克,盐、味精各适量。将鹌鹑除毛及内脏,天麻填入其肚内,用线扎好,加入适量水煲熟,放入盐、味精,除去天麻,吃肉喝汤,隔日1次。
天麻鱼头汤 鲤鱼头1个,天麻15克,川穹10克,葱花、姜各适量。将川穹泡软后切薄片,放入鱼头中,置锅内,加入葱花、姜末,放入适量水熬制30分钟,吃肉喝汤,隔日1次。
天麻猪脑煨 猪脑100克,天麻10克。将猪脑入锅加水适量,小火煨炖1个小时,调味后食脑喝汤,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枸杞血藤饮 枸杞20克,鸡血藤15克,红花5克,黄酒30毫升。将上味入锅,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将药液倒入碗中,放入黄酒,分2次服,每日1剂。
枸杞羊脑羹 枸杞50克,羊脑1具,料酒、姜、葱、盐各适量。将羊脑放入盘中,加入料酒等调料,隔水蒸熟后食用,分2次服用。
黄酒核桃泥 核桃15克,黄酒50毫升,白糖45克。取核桃仁捣烂成泥,放入锅中,加入黄酒和水,用小火煎至10分钟,分2次服。
核桃糯米团 核桃15克,糯米100克,大枣6枚。将核桃捣碎,糯米研成粉,大枣去核捣烂,加水适量揉成粉团,放入盘中隔水蒸熟后食用,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