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心理所有权相关变量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6-09-10张晓鑫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张晓鑫

【摘要】组织心理所有权是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有关组织心理所有权的文章进行整理,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进行了综述,并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组织心理所有权 前因变量 结果变量

一、引言

心理所有权2005年才引入我国,国内对其的研究还很少,国外对其的研究则比较多。心理所有权是由法学中的“所有权”概念衍生而来的,最早由Pierce提出。后来他把心理所有权定义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占有感和拥有感[1]。Litwinski和Furby认为存在某种依附于目标物而产生的心理学,它是关于“我的”和“我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和个人占有的心理学。而Furby也提出占有心理学是心理所有权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占有感是心理所有权的核心概念[2]。之后,Pierce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即把整个组织作为目标的占有感[3]。此外,他还主张组织心理所有权能够满足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家、自我效能感及自我认同。而对于组织心理所有权的测量,大部分的学者都是将其作为单维度进行研究的,如学者吕福新等[4]。而对其的多维度研究还在探索,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是要想提高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我们就必须弄清楚影响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因此,本文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相关变量进行综述,并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二、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前因变量研究

(一)组织因素

杨连杰通过对沈阳市餐饮行业的研究发现,组织支持感及其各個维度与心理所有权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而且各个维度对心里所有权的预测能力是不同的。贾传秋研究了组织公平、心理所有权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组织公平对心理所有权具有正向影响。而李锡元等在研究变革型领导对个体当责行为的影响机理时指出组织心理所有权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能够对组织心理所有权产生正向影响。周浩和龙立荣在对变革型领导和下属进谏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时,通过数据分析也发现变革型领导和组织心理所有权正相关[5]。学者陈浩研究了领导方式对心理所有权的影响,结果表明领导方式和心理所有权显著正相关,其中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长式领导,最小是交易型领导[6]。此外,Avey也曾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心理所有权正相关。刘永明和李艳萍对组织公正感与员工的心理所有权的实证研究表明了,组织公正感及其各维度与心理所有权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控制背景变量的条件下,组织公正感各维度中程序公正、领导公正和信息公正对心理所有权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分配公平对心理所有权的影响不显著。

(二)个人因素

乔志华在其研究中发现,员工的年龄、工作年限和职务对心理所有权有显著影响。储小平在职业经理职务侵占行为的研究中,通过不完全初步实证分析发现员工企业和个人因素对心理所有权会有影响,且员工的职务级别越高,其心理所有权越强[7]。宝贡敏和鞠芳辉的研究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自变量与心理所有权呈正相关[8]。马丽波的研究显示:心理所有权在个体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在年龄、婚姻和工作职位上存在差异。李锐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威权领导与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呈显著负相关。杨连杰在研究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关系时发现,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学历层次对心理所有权是有一定影响的。

三、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研究

王沛和陈淑娟的研究表明:组织的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的态度和工作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心理所有权有助于解释员工的工作责任和行为[9]。吕福新和顾姗姗基于本土企业的视角及浙江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员工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密切相关,而且证明了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在两者中起中介作用[4]。学者Pierce等不但曾指出心理所有权与角色外行为相关,而且指出心理所有权能够促使员工开展管家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利他行为和替心理所有权目标承担风险等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效应[1]。Michael则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呈现正相关关系。陈浩在中国情境下关于心理所有权、组织认同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证实了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组织认同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刘芳等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心理所有权对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以及组织心理所有权通过情感承诺对各层面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的间接影响[10]。

学者杨齐利用社会交换理论以244个配对样本数据,研究了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知识共享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所有权对员工知识共享和组织承诺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承诺起中介作用[11]。黄剑也研究了心理所有权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证明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知识共享和情感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与杨齐学者不同的是情感承诺在其中并不起中介作用。李锐等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组织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上下级关系显著调节员工的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其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当上下级关系较强时,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当上下级关系较弱时,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四、总结与展望

在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相关文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改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关于组织心理所有权前因变量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组织因素和个人特征方面,未来可以探讨是否有其他因素也对组织心理所有权产生影响,如文化因素。

第二,对于组织心理所有权的结果变量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其对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影响方面,而关于其对知识共享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未来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文献都没有探讨组织心理所有权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后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三,大部分的研究都证明了组织心理所有权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积极影响,却很少有研究关注组织心理所有权的消极影响。

第四,虽然学者们对组织心理所有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但都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在实证研究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选择上也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理论模型,未来还需要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Pierce J L,Kostova T,Dirks K T.The State of Psychological Ownership:Integrating and Extending a Century of Research[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2:1~45.

[2]Furby L.Possession in human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its meaning and motivation[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78,(6):49~65.

[3]Dyne L V,Pierce J L.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feelings of possession: Three field studies predicting employee attitude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4,(25):439~459.

[4]吕福新,顾姗姗.心理所有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分析[J].管理世界,2007,(5):94~103.

[5]周浩,龙立荣.变革型领导对下属进谏行为的影響:组织心理所有权与传统性的作用[J].心理学报,2012,44(3):388~399.

[6]陈浩.领导方式对员工心理所有权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1):54~57.

[7]储小平,刘清兵.心理所有权理论对职业经理职务侵占行为的一个解释[J].管理世界,2005,(7):83~93.

[8]宝贡敏,鞠芳辉.信任、控制与合伙企业成长危机——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与心理所有权的解释[J].科研管理,2007,28(2):43~52.

[9]王沛,陈淑娟.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774~779.

[10]刘芳,王浩.组织心理所有权与工作态度、行为和结果的关系研究.软科学,2010,24(9):124~128.

[11]杨齐.心理所有权与员工知识共享: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