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6-09-10蒋成艳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比重指标体系数量

蒋成艳

【摘要】创新能力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梳理,从四个维度提炼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具体到12个二级指标,对企业创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企业创新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家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他将创新定义为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生产要素以及生产条件重新进行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以此来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此后中外学者都分别对创新能力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弗里曼提出创新要进行商业转化,产生效益产出。中国学者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也由技术创新拓展到更大的范围。

本文将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收入过程中,在创新投入、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产出能力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通过这些能力作用与企业绩效,提高企业效益的能力。

一、建立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能够简便而又有效的评价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具有实用性才具有意义。

(二)可比性原则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该考虑指标的可比性,即该指标的使用在各个企业、不同行业间能够可比,也就是说能够让不同企业使用同一个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三)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原则

影响创新能力的指标不仅有定量指标,而且有很难量化的定性指标,撇弃定性指标只用定量指标时,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够全面,有效,而只使用定性指标,会让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不够权威,不具可信性。

(四)权威性原则

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可以借鉴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在大家都认同的指标基础之上,选取个人认为会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的重要指标,完善指标体系。

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根據创建评价指标的原则以及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下表所示: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以上12个指标的具体说明如下:

衡量创新投入能力(X1)的3个指标: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X11)就是研发投入的金额在整个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它反映了企业对于研发项目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对于创新活动的态度。员工人均研发经费(X12)是指将研发经费分摊给每个企业员工的费用,该指标能有效客观衡量研发费用多少程度。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X13)指的是技术人员数量在整个企业员工数量的占比,技术人员是从事创新研发工作的主要人员,该类人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规模和实力。

衡量创新管理能力(X2)的2个指标: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X21)指的是管理费用与总费用的比值,从管理方面的支出金额来评价创新管理能力。管理人员比例(X22)指的是管理人员数量在整个企业员工总数的比例,管理人员数量的多少对于创新管理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衡量创新营销能力(X3)的2个指标:营销费用投入比重(X31)指的是营销费用在整个费用支出里面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企业在营销模式、营销发展方面资金的支持程度。营销人员比重(X32)反映的营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体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面来增强营销能力。

衡量创新产出能力(X4)的5个指标:人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X41)是指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平均到每位员工上的数量,是反映创新活动的产出最直观的表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X42)是指企业当年新推出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当年产品总的销售收入的比重,从产品角度来衡量创新产出能力。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X43)是指该企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和企业全部资产的比重,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衡量企业创新产出能力。销售增长率(X44)指的是企业销售金额本年度较之上年度增加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的竞争力,是从产品竞争力的角度来衡量创新产出能力。资本周转率(X45)指的是营业收入与股东权益平均金额的比值,表示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体现股东资金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从资金运营的角度衡量创新产出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立平,姜向荣,尹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22-126

[2]周丽华.甘肃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甘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比重指标体系数量
统一数量再比较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