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6-09-10孙平

时代金融 2016年17期
关键词:出口贸易新常态可持续发展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省对外贸易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不断萎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浙江省政府出台针对性政策,大力扶持对外贸易,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竞争优势,促进外贸稳步增长。论文通过分析浙江出口贸易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新常态”下推进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 浙江 出口贸易 可持续发展

浙江是我国的外贸大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发挥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多措并举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结构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近年来受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及外贸企业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的影响,浙江出口贸易增速持续下滑,外贸作为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将面临稳增长、调结构和提质等综合性挑战。显然,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保持浙江出口贸易的平稳有序增长和结构优化已经成为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浙江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常态”

(一)外贸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结束,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

2002~2007年,浙江外贸易发展进入了飞速增长的时期,连续6年外贸增速保持在20%以上。但是,2008年以来,由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外需复苏乏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力持续走低等原因,浙江外贸增速已明显下滑,呈现持续低迷的状态,远远低于预期目标。2012~2014年,浙江外贸增速均低于10%,分别为1%、7.5%和5.7%。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浙江外贸仍有可能处于中低速增长的状态。

(二)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重塑竞争优势成为新常态

改革开放30多年,浙江出口贸易凭借成本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资源与环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多的加工贸易订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浙江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然近年来,随着要素资源供给成本的上升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依靠低成本优势驱动、低层次产业量扩张的外贸出口增长方式已举步维艰。今后,浙江企业必须发扬工匠精神,下大力气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质量提升、优质服务等,以适应新常态,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不甚理想,国际市场表现疲软,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在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贸易中,我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主要对象。浙江是我国外贸大省,遭受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更是逐年增长。据统计,全国约7成的贸易摩擦案件涉及浙江,牵涉金额占国内涉案总额的25%,主要涉及到浙江的主要外贸出口地美国、欧盟、日本、南美等。2015年,浙江共受到来自美国、巴西等18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贸易调查案件91起,影响范围广,涉及金额大。可见,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已然成为浙江外贸出口面临的新常态。

二、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1.出口贸易规模。由表1我们可以发现,2008~2014年,浙江出口贸易规模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出口额从2008年的1542.67亿美元,2014年增加到2733.29亿美元。但从年增长率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影响,出口增速整体处于下滑态势,在2009年出现负增长,之后,随着各经济体经济增长刺激计划的出台以及浙江省采取的一系列稳定外贸增长的措施,浙江外贸出口重新实现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浙江外贸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以及各种要素成本的制约,浙江外贸发展的比较优势不再,2012年和2014年增速均低于10%,分别为3.8%和9.9%。

2.出口商品结构。2014年浙江省出口贸易总额为2733.29亿美元,从主要出口商品情况来看,机电产品占主导地位,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1.2%;其次是纺织、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和农副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3.8%、12.2%、5.7%和3.8%。从表2我们还可以发现,家具、塑料制品、灯具、箱包、钢材、电线电缆、通断及保护电路装置等劳动型密集型产品增长态势良好。

3.出口贸易方式。浙江省出口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贸易方式不均衡,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2008~2014年,一般贸易额的占比在78%~81%之间波动,占据了浙江外贸出口的大部分份额,而加空贸易一直是浙江外贸的一个短板。从表3看出,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一般贸易有明显下滑,但在国家和省政府的各项政策的及时支持下,2010年以来浙江省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增速都在35%以上。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额为2167.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推动全省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额为326.45亿美元,增长1.3%,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1.9%,比2013年下降1.1%。

4.出口市场分布。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2014年浙江出口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仍然是欧盟、美国和东盟三大经济体,出口额分别为3851.2亿元、2835亿元和1394.3亿元,分别增长14%、10.4%和11.6%,三大主要市场出口额占浙江省出口额的48%(见图2)。总体来看,2014年浙江对欧洲和北美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放缓。

(二)浙江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出口规模稳步增长,但服务贸易滞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改革开放至今,浙江外贸发展很快,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速上都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浙江凭借区位优势、民营经济及政策环境优势等,服务贸易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2008~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从82.6亿美元上升到244.32亿美元,7年时间翻了3倍。但在整个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015年其贸易总量仅占浙江进出口贸易总量的11.4%,低于全国15.4%的均值,远低于上海32%的占比。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浙江整个国际贸易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进程,也影响着浙江省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但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不高。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产品遍布全球,不过大多为中低端产品,这使得浙江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为充分挖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能力,2013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加快推进“四换三名”的重大部署,高新技术产品份额稳步上升。但总体来看,在浙江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仍旧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仅为5.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2%。由此可见,浙江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缓慢,和国际竞争不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3.出口贸易方式逐步优化,但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近年来,浙江在巩固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出口贸易方式得到较好的优化。但总体来看,贸易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及其他贸易发展缓慢。2008~2014年间,浙江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基本维持在79%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则从2008年的20%持续下降到2014年的11.9%,其他贸易虽有所增长,但占比依然不足10%。另外,从加工贸易主体看,外资企业在浙江加工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出口以进料加工生产为主,外资加工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浙江出口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本土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制造,在开发、设计等核心环节几乎没有涉及,致使目前浙江省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价值链的中底端,盈利空间较小。

4.出口市场呈多元化,但出口地区较为集中。与以往相比,浙江出口市场集中度虽略有下降,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仍以欧盟、美国为主要重心。2014年,对欧盟、美国两大市场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31%,对新兴市场非洲、拉美和东盟,虽出口增速较快,但所占份额总量仍较小,仅占全省出口额的8.1%、9.3%和8.3%。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一方面增加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其灵活性和竞争力。市场集中度越高,市场风险也就越高,一旦这些传统市场经济政治状况发生波动,导致市场需求度下降,浙江出口贸易势必受到影响,也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并且因此引发贸易纠纷。

三、“新常态”下实现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

1.坚定信心、科学规划。出口贸易是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出口贸易的重要战略地位不动摇。“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一大批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同时政府应该大力实施自主出口品牌战略,努力做到思想上不动摇,工作上不失误,发展中不偏差。国际经验表明,实施自主出口品牌战略,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政府要正确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梯度转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浙江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促进出口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使出口贸易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跨越。

2.出台政策、优化环境。进一步强化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宣传力度,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全民创业创新和营销品牌意识;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的示范基地。加快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会展平台,打造重点行业国际知名专业展会;依据国家战略,全面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指导浙江外贸企业有序发展周边经贸的良好格局。

浙江要加快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出台和完善改革政策。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至今,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型贸易方式和贸易体制基本确立。下一步要不断扩大义乌试点效应,争取在更大范围内凸显改革成效。

(二)企业层面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浙江企业要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一方面,企业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使企业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并提升产品质量,保证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相关质量标准。另一方面,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度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的升级,让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变。同时,充分发挥服务贸易便利性的特征,突破贸易壁垒,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扩大新型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

浙江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在价值链核心环节上赢得一席之地,这对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国际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2.落实创新创业,打造产品国际竞争优势。转型升级是浙江外贸发展的必选路径。长期以来,浙江出口贸易依靠的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家具等优势产品,近年来,这些产品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小,但市场需求相对比较稳定。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主要依赖国外先进技术,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技术。可见,浙江企业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高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国际品牌。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因此,未来要想有所突破,浙江省出口企业应该重视机制创新与组织创新,升级和优化传统出口产品。加快技术产业化,走自主品牌之路。

2015年,“浙江名品店”在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亮相,浙江首个向全球宣传浙江品牌的项目正式启动。其中,首批入驻的两家企业——新秀集团有限公司和平湖美嘉保温容器工业有限公司。此外,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努力寻找新的外贸增长点,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5年6月,浙江发布了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一年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增速显著上升,促进了外贸企业在数量上的增加,有效推动地方外贸和经济发展。

总之,浙江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把“众创”作为浙江外向型经济突破的“新引擎”。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5〕9号.2015-05-12.

[2]王恩胡,杜婷.加入WTO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演变[J].先财经学院学报.2015,28(1):63-70.

[3]李国恩.中国对外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成因分析及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2009.

[4]聂姝媚.对外贸易发展与自主品牌塑造——基于我过对外贸易结构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2007.

[5]张莉.客观面对中国贸易“低速增长”的现实[J].中国经贸.2010(6):72-74.

[6]连娟.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11.

[7]张军,李君君.基于中美贸易数据的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19-122.

[8]蒋天颖.浙江省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J].地理研究.2014,33(12):1825-1836.

基金项目:慈溪市社科项目(2015SKB010)。

作者简介:孙平(1979-),女,浙江省安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宗金融及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出口贸易新常态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问题分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