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新常态的策略研究

2016-09-10陈阳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银行业发展策略新常态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经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由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变。基于此,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新常态,不断完善发展模式,转变风险管理理念,调整丰富业务结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 银行业 发展策略

一、基于宏观经济视角的新常态概况和基本特征

在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首次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该词主要是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及政治状态的总体描述与推测。从宏观经济视角而言,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国内原有经济模式难以持续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常态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GDP首破60万亿元,但是增速仅为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从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在前期累积的巨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我国经济进入平稳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纵观世界近现代经济发展史,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经济生产要素的供给约束,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二)经济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

伴随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产业主体,我国经济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2014年,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48.2%,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虽然说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增长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经济比重一般达到70%以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就业弹性较高的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尚需进一步发挥。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底,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3%,整个工业经济向中高端发展的趋势显著。

(三)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改革创新驱动

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緩,经济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趋势下,过去30年得益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强力投入带来的高速增长难以持续,同时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同步出现。由于劳动力人口结构悄然变化导致长期以来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少,过去廉价劳动力及资源粗放型模式难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将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逐步向改革创新驱动转移,通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场取向,全面释放改革红利。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常态经济对银行业的主要影响分析

一是经济增速趋缓导致银行业高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金融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背景下表现的尤为明显,信贷增速放缓、不良贷款增加及不良贷款率上升成为当下银行业的新常态。由于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增速下滑引发银行业难以及时收回贷款,海量信贷投放规模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模式逐步回归常态。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将推动银行业业务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新常态下,工业主导经济模式正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将推动居民收入结构不断变化以及居民消费需求的日益丰富,从而成为银行业新的构信贷业务增长点,银行业传统的业务增长模式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经济驱动变化将促使银行业内生动力向改革创新转变。经济驱动变化将促使银行业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经营管理理念,运用科技手段,注重资本节约,贴近市场开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通过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银行业经营效率与服务水平。

三、新常态经济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策略选择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新常态,不断完善发展模式,转变风险管理理念,调整丰富业务结构,借力互联网技术,推动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积极调整适应经济新常态,转换确立规范化与集约化发展模式

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具有的顺周期性特性决定其受经济发展周期性影响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的粗放型业务扩张模式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去杠杆化的背景下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经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总量扩张的传统模式急需向资本节约、精细管理为特征的规范化与集约化模式转变。通过资金管控集中、信贷审核集中、财务收支集中、票证处理集中及人力资源管理集中等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管理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同类同质业务的整合,实现经营与管理的规范化。同时,强化资本约束意识,通过资产结构优化来降低资本占用,盘活资金存量,从而合理配置资金要素资源,提高经营回报率,最终确立注重质量与效益平衡的规范化与集约化发展模式。

(二)推广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全新的风险管控体制机制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目前处于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高速增长中的隐性风险逐步暴露。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前期高杠杆产生的部分行业与领域的风险将逐步显现。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的被动式风险管理理念亟须向全面主动风险管理转变。通过建立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实际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金融工程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记录与管理,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养;全面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不断优化金融风险的管理水平。

(三)强化改革创新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经济所带来的改革创新驱动决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必然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不断创新以及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助推自身的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下社会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丰富的金融产品与投资组合以及多元化金融服务拥有广泛的市场,这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拓展综合化经营,开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与开发复合型金融产品。快速成长的中小微企业应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重要支撑点,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住中小微企业在业务扩张、产业升级中蕴含的资金需求,创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业务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化运营有效整合与创新各种业务模式,不断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依托互联网技术,助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坚守实体网点经营优势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客户资源,拓展中小微金融客户,丰富信贷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水泥+鼠标+拇指”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通过有针对性与差异化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的不断发展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的转型升级。比如通过细化客户分类,注重客户体验与参与,重新构造业务流程,满足广大客户的多样化个性需求,不断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依存度。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强化大数据运用,通过已有存量金融数据的归集与综合开发,提高综合金融信息的处理能力,推动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全球经济步入“新常态”[J].国际金融,2015年第4期.

[2]谢平.完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4年第22期.

[3]李翰阳.从全球金融危机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陈阳,男,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金融稳定与金融管理。

猜你喜欢

银行业发展策略新常态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