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分析

2016-09-10潘明清王晓芳

时代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酥油茶糌粑青稞酒

潘明清 王晓芳

【摘要】西藏藏族长期生活于青藏高原,其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与宗教色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内地与藏族地区的交往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藏餐,内地的瓜果、蔬菜以及厨艺等也开始逐渐传入藏区,与藏区藏餐相互融合,藏餐开始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外界,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关键词】西藏 饮食文化资源 地域环境 特征分析

一、西藏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

由于独特的群居地理环境,加上高寒的气候,藏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和烹饪体系,藏族饮食文化无论从营养价值上还是种类上,都值得人们重视。

据相关的研究表明,藏餐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公元6世纪之前是藏族饮食发展的起步阶段,藏餐的烹饪技术和原料都很简单。6世纪以后是藏族的第一次大发展阶段,随着吐蕃与周边国家、中原内地的文化经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大大丰富了藏餐的原料,尤其是随着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汉藏饮食文化融合的先河,这随后藏族与外界交往频繁,大大丰富了藏餐的饮食内容,提高了藏餐的烹饪水平。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西藏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公元8世纪问世的《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西藏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其药理功效。

第二个发展阶段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这时西藏地区基本结束了纷争的格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这时藏族除了与中央政府加强沟通交往外,其与蒙古族的交往也较为密切,这不断丰富了藏餐的内涵,这期间经济社会的稳定,有力推动了藏餐饮食的发展,特别是与外界的密切交流,多种文化的交融,藏餐积极吸纳其他餐饮的优点,藏餐经过改良,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

第三个发展阶段从公元18世纪开始。这时我国处于清朝时期,清朝时期我国的厨艺处于登峰造极的时代,烹饪技术出神入化,出现了“满汉全席”代表的宴席。随着几个世纪的与内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交流,内地的瓜果、蔬菜、器具等传入至西藏,有力推动了藏餐的快速发展。

第四个发展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旅游业开始兴起,藏族饮食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在保持传统特色饮食风格的前提下,新的饮食原料不断添加,出现了中餐、藏餐、中西餐共同融合发展的局面,藏族饮食正以其药效、独特的风味,逐渐走向世界,征服着来藏旅游的游客,这期间的主要特征是:藏餐新的原料不断补充,烹调技术不断完善,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尤其是伴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内地来藏旅游的人数呈现井喷之势,这也加快了藏族饮食向外传播的速度。尤其是几年来,西藏地区将旅游业作为西藏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扬,现在西藏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并逐渐形成一个集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藏民族的饮食特色。

二、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构成元素

西藏呈现典型的高原气候,该气候具有日照足、气候温差大、干燥多风等特征。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独具西藏特色的食物种类,在较早的历史时期,西藏地区传统的农产品有青稞、油菜、土豆、酥油、牛羊肉及奶制品等,大米当地并无生产。藏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原生活的特征,对于从事畜牧业的藏人而言,他们的主食是糌粑、肉和自制的奶酪,而在城市,藏人的饮食则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具体来讲,传统西藏饮食以面、青稞为主,重油、重味,调料以辣居多,经常采用的烹制方法为烤、炸、煎、煮等。传统的待客筵席由奶茶、手抓羊肉、大烩菜、酸奶等多个食品组成;除多样化的饮食品种,喝茶也是藏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主要的茶饮品包括酥油茶、奶茶、清茶。下面简要介绍构成藏族饮食文化的主要元素。

(一)糌粑

藏族以糟耙、面粉作为其主食。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与内地的馒头类似,“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它是藏族居民每天必须要吃的主食,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随身携带十分方便,糌粑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之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一定的形状后可以直接吃或者晾干之后再吃。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质,其含量约为13.5%,脂肪为2%,碳水化合物为75%,十七种氨基酸为14%左右。无机盐类富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二)牦牛肉

牦牛是生长在高寒的半野生半原始的高原珍稀动物,牦牛在半野半的生长过程中,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贝母等名贵中草药,且牦牛是在无污染的、较为干净的环境下不断成长的,这就使得牦牛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健康。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极高,牦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等微量元素,脂肪含量特别低,热量特别高,对增强人体抗病力、细胞活力和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藏族民众主要以牛、羊肉、奶类制品为主,据公开数据统计表明,牧区群众的牛羊肉每人每月食用量达六十斤以上,这既是因为藏区高原气候的原因,体内需要储存大量的脂肪这能够及时抵御高寒的气候;此外,这也与藏区多牛羊相關,在较长的历史时期,藏族群众对牦牛等较为推崇。《吕氏春秋》载“肉之美者,牦象之肉”,在港澳及西欧市场上,牦牛肉被誉为“肉牛之冠”,藏族民众喜欢将牦牛肉风干后食用,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到年底气温在零度以下时,将牛羊肉割成许多小长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口感极佳,食后回味无穷。

(三)酥油

酥油是藏族食品的精华,是代表藏族饮食的重要种类,其类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西藏地区牧民最喜欢饮用牦牛产的酥油。牦牛酥油呈现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比不上牦牛酥油。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这对于藏区的牧民而言,每天食用酥油,可以及时补充人体多方面的营养需要。

(四)酥油茶

酥油茶是西藏的特色饮料之一,多数情况下,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具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其主要由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其做法如下:先将一定量的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添加一点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融为一体即成。进入西藏旅游,必饮酥油茶,初喝酥油茶,可能感觉味道不适应,随后仔细品味,就能品尝出其的美味及香味,历经较长时间,藏族牧民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茶文化。酥油茶富含蛋白质、鞣酸,长期服用,在高原地区能够使人精力充沛,且能够抵御一定的寒冷气候;此外,这还能够溶解脂肪,有助消化,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均衡。

(五)青稞酒

藏族居民喜爱饮酒,且多数人酒量较大,这一习俗与高寒地区的气候密切相关,藏族地区主要饮用青稞酒,且多数人会自酿该酒。青稞酒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酿制而成。青稞酒的特点主要有不上头、不口干、醒酒快等几个方面。青稞酒与其他白酒相比,其酿酒主料不同:以青稞为主,内地多以小麦为主;酿酒环境不同:高原气候,气温较低,含氧量较低,内地则气候适中,含氧量较高;酿酒用水不同:青稞酒用水来自雪域的雪山圣水,属于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而内地白酒水源则相对不够纯净,最后一点体现的是酒文化不同,青稞酒、酥油茶、哈达是藏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饮用青稞酒,可以知晓藏族文化。

三、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特征分析

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变幻,西藏传统饮食逐渐演变成了集养生、艺术、奔放等风土人情为一体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西藏饮食体现出来的“大度”、“热情”、“奔放”等藏族群众的人性魅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内地与藏族地区的交往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藏餐,内地的瓜果、蔬菜以及厨艺等也开始逐渐传入藏区,与藏区藏餐相互融合,藏餐开始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外界,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具体来讲,近年来西藏传统藏餐饮食呈现出如下的特征。

首先,西藏传统饮食具有较强的地域特征和浓厚的宗教、禁忌色彩。西藏因其藏族民众信仰佛教,且极为虔诚。这种人生信仰影响着藏族民众的方方面面,其中这既体现在饮食的种类中,这就能够显示其独特的高原地域特征;这也体现在饮食的一举一动中,比如糌粑的制作流程、酥油茶的储藏、待客的礼仪等等,均能够显现藏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

其次,西藏传统饮食具有偏肉类、蔬菜较少的特征。对于入藏的外界游客而言,无论是拉萨、林芝等大城市,还是偏远的农牧区,藏族饮食的主要特征是为肉食为主,蔬菜较少。藏族民众喜爱牛肉,喝浓茶,这与高原气候有很大关系,此外,青藏高原不宜种植蔬菜,许多青菜及瓜果均是后来流入西藏,食物素材来源的限制决定了藏餐现有的格局,这也使得藏餐整体上口味较重,用油较多,饮食较为油腻,清淡的较少。

第三,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藏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当地的饮食活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据最近2013年12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份西藏的CPI涨幅较高,达到4.3%,2013年底西藏牦牛肉价格上涨较大,究其原因,一方面取决于藏区民众的饮食习惯,偏爱吃肉,且入藏游客较多,外界对牦牛肉需求较多;另一方面,这也与牦牛数量减少,牦牛肉供给减少等因素相关。此外,内地的蔬菜、瓜果等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也推动了西藏饮食业成本普遍上升。综上,我们可以看出,藏区的饮食活动与外界联系较为密切,这是近年来藏区餐饮行业的一个最为典型的变动趋势。

第四,现代西藏饮食消费的区域族群性特点明显。藏族民众在用餐时,风俗禁忌较多,其主食有牛肉、羊肉,且用餐的餐馆装饰和布置均体现了藏族的传统文化,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最为突出的一点是,藏族民众用餐地点较为固定,且几个人一起用餐,这反映出一定的区域族群性特征。

第五,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藏族的饮食消费结构变化明显,酥油茶、青稞酒的日消费量增长较快。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入藏旅游人数呈现井喷之势,其中拉萨八廓街、罗布林卡、大昭寺和布达拉宫等是游客最为集中的景点。在八廓街周围地带,形成了一批档次较高的餐馆、游客购物中心、酒吧等,主推藏族餐饮。其中酥油茶、青稞酒等消费量较大,作为大众饮品的甜茶消费量估计人均每日1升左右,而嗜酒的藏民每日消费超过1升的青稞酒。

第六,西藏现代饮食消费趋于多元化,饮食文化资源也呈现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态势。比如在西藏现在包含了藏、汉、回、西餐等多种形式,饮食结构出现了由传统的糌粑、酥油茶的为主,转向与现代工业食品共存的局面。藏餐的原料来源也较广,其面粉来自内地的河南、甘肃等省份,食用油来自四川、重庆、青海、陜西等省份,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藏餐的饮食文化内涵。此外,随着赴藏旅游、务工、出差的人员不断增加,加之藏族居民到内地的机会剧增,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使得民族间饮食交叉影响较为明显,汉族人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影响着藏族居民。此外,藏餐还具有如下的特征:绿色环保、健康,可观赏性,药理性等等。

综上,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西藏这一片神秘的地域,正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尤其是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与外界的联络逐日增强,西藏饮食也以其开放的姿态呈现给来往的游客,游客被博大、厚重的藏餐饮食所吸引的同时,藏餐饮食背后的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用餐方法及用餐场所等等,均折服着许多人。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正是旅游业的兴起,给予了西藏传统饮食向外传播的新的途径,这是西藏饮食文化资源挖掘的重要现实机遇。

参考文献

[1]曹水群.浅议陕西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理论研究,2011年第3期.

[2]陈麦池.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第1期.

[3]程忠红、韩富贵.西藏民俗文化的旅游表达及旅游开发模式构想[J].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4]郑亚章.三峡地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大众商务,2009年第5期.

[5]王晓文.试论饮食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以福州为例[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作者简介:潘明清(1973-),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消费经济与金融;王晓芳(1970-),女,山东高密人,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藏族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旅游开发研究”(编号:12BMZ003);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西藏农牧业灾害风险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编号:15BJY002)。

猜你喜欢

酥油茶糌粑青稞酒
藏族的青稞酒文化
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解析典型青稞酒中挥发性组分特征
国内青稞酒企业的发展现状概述
糌粑中风味物质研究
藏区酥油茶飘香
飘香的藏区酥油茶
在玛曲
食用糌粑对家兔血糖和胆固醇的影响研究
独具特色的藏族酥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