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需求定理反例的探讨

2016-09-10王晓征

时代金融 2016年26期

【摘要】需求定理是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很多经济学书籍都将吉芬商品、投机性商品和炫耀性商品看作是需求定理的反例。本文分别分析了吉芬商品、投机性商品、炫耀性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动的原因,得出这三类商品并不是需求定理反例的结论。

【关键词】需求定理 吉芬商品 投机性商品 炫耀性商品

需求定理是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其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向变动的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商品的价格越高,买的人就越少;价格越低,买的人就越多。但是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有些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是呈同向变动的,价格越高,买的人越多;价格越低,买的人就越少。这被人们称作是需求定理的反例。经济学教科书上,基本都将以下三类商品看作是需求定理的反例:一是吉芬商品,二是投机性商品,三是炫耀性商品。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这三类商品是否是需求定理的例外情形。

一、吉芬商品与需求定理

19世纪爱尔兰发生大灾荒后,土豆价格上升,但是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这一现象被吉芬发现,后人将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作吉芬商品,认为这是需求定理的反例。吉芬商品是否违背了需求定理呢?

假定人们消费的食品就是土豆和肉。在大灾荒前,一个温饱家庭一周的收入是60元。此时肉的价格是每单位5元,土豆的价格是每单位2元。在一周内,这个家庭消费2单位肉和10单位土豆,共花费30元。大灾荒发生后,由于供给的减少,所有的食品价格都上涨,而收入假定仍然是每周60元。灾后第一周,肉价每单位10元,家庭消费1单位肉。灾后第2周,肉价每单位15元,家庭消费0.5单位肉。灾后第3周,肉价20元,家庭再也买不起肉了。我们将灾前灾后土豆与肉的消费数据列入表1。

表1 不同时期土豆与肉的需求表

从表1可见,灾后土豆价格上升,土豆需求量增加,这应该就是吉芬当年所观察到的现象。土豆的需求量为什么会增加呢?那是因为大灾荒后,所有的食品价格都上涨。相对于其他食品,比如肉类食品,土豆的价格虽然上涨,但是人们还是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而肉类食品的价格上涨,已经远超一般人的购买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灾荒前处于温饱水平的家庭来说,如果在灾荒前一周还能购买一两次肉的话,那么灾荒后,为了填饱肚子,在选择食物时,由于肉类价格太贵,他们就只能更多的购买虽然价格上涨,但是相对来说还算不贵的土豆,而放弃肉类的消费了。

我们对表1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计算土豆和肉在不同时期的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量,数据见表2。

根据表2数据,画出土豆-肉的相对价格-相对需求曲线图,见图1。

图1中的曲线与一般的需求曲线走向相同。由此可见,人们更多的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土豆,而减少了对价格更贵的肉类食品的需求,这不正是需求定理的反映吗?

二、投机性商品与需求定理

我们以股票为例来说明。在股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当股票价格上涨的时候,股票的买入量就增加。相反,当股票价格一路下跌时,股票的买入量就明显减少。股票市场上的这种“买涨不买跌”的现象,好像违背了需求定理,成为了需求定理的反例。

我们知道股票价格是呈波浪线的,有涨有跌(如图2所示)。股票投机者总是希望低价时买入,高价时卖出,从而赚取差价获利。如果能在A点买入,B点卖出,那么将能赚取最大的利润。并且我们能够发现,在AB区间,除了最后的B点外,在之前每一点买入都是能够获利的,只不过获利的幅度各不一样。没有人知道B点何时到来,但是只要人们相信后期股价还会上涨,就会有人进入股市或者追加购买股票。没有人会真的愿意在高价时买入股票,尤其是在B点买入股票。

在AB区间,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距离B点就越来越近,风险就会越来越高。因此,一个清醒的股票投机者在股市上涨时,每次追加购买的股票量是递减的,即所谓的“金字塔加码”。随着价格的上涨,每次追加购买的量是减少的,这不正好印证了需求定理吗?

三、炫耀性商品与需求定理

人们购买炫耀性商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体现购买者(持有者)的身份、地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LV的包价格为100元,虽然也会有人买,但可以肯定的是,原先那些LV的客户是不会再去买LV了,因为100元是无法体现她的身份和地位的。所以,对于炫耀性商品来说,出于人们的炫耀心理动机,只有价格越高,才越受人们的欢迎,需求量就越大。

现在,我们将购买动机这一因素固定下来,即在相同的炫耀性购买动机的前提下,再来看此类商品的需求与价格关系。假定某人出于炫耀心理,准备购买LV的包。有A、B两只LV包供其选择,A包的价格30000元,B包的价格31000元。除了价格不同外,其他所有属性(款式、颜色、材质……)都相同。无论买A包还是B包,都足以满足此人的炫耀心理。那么,此人是否一定会选择价格更高的B包呢?恐怕在这样的情形下,LV包的需求量未必始终与价格保持同方向吧。

四、结语

在需求定理的阐述中,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个“其他条件”是指除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包括相关商品价格、收入、偏好、预期……等等。在理解需求定理时,一定不能忽略这一前提条件。而吉芬商品、投机性商品、炫耀性商品恰恰突破了需求定理的前提条件约束。吉芬商品受到了相关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投机性商品受到价格预期的影响,炫耀性商品受到购买动机的影响,正是在这些“其他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它们的需求量与价格出现了同向变动。

一项定理的反例,应该表现为在满足该定理所有条件的基础上,却出现了与该定理不同的结果。需求定理的反例,应该表述为“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同向变动”。然而吉芬商品、投机性商品、炫耀性商品无一例外都不符合需求定理所规定的前提,因此,它们根本不能被看作是需求定理的反例。严格地说,在坚持需求定理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需求定理是不存在反例的。

作者简介:王晓征(1975-),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