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昆明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9-10周效东

经济师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园区昆明新常态

摘 要:昆明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昆明市社会经济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昆明产业园区如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梳理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发展类型,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昆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 昆明 产业园区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2-168-03

“新常态”作为时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热词,被社会各行业广泛采用。“新常态”一词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是2008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世界经济走势的一种预测与判断。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之中提到“新常态”,是中国高层领导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实际出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定位,也是对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种战略思维。此后,“新常态”一词被引用到我国社会各行业之中。

一、新常态的基本内涵

对于“新常态”的内涵,国内学者研究较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新常态进行了阐述:厉以宁(2014)认为新常态是相对此前的不正常而言,新常态是兼顾增长率与增长质量。李稻葵(2014)认为新常态意味着经济总体增长速度比危机之前略有下降。管清友(2014)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宏观政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李扬、张晓晶(2015)提出新常态包含着经济朝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积极内容。

纵观对“新常态”的概念描述,可以发现新常态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包含了四个方面的主要内涵:首先新常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顾名思义“新”就是有异于旧质、与以往不同,“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稳定状态,而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或形式;其次,新常态还有一个时间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期或时间内,构成新常态的要素、结构有别于常态;再次,新常态还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新常态不是停滞不前,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是螺旋式上升的一种发展形态;最后,新常态还是一个有限性的概念,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有效,必然会在将来的一定时期内被新的概念所超越或替代。

二、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

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凭借区域资源和区位优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是逐步由学习模仿型过渡到自主创新型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体现后发优势、不断自我调适的发展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昆明产业园区逐步理清发展思路、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呈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园区质量与效益逐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将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分为起步、成长、发展、优化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昆明产业园区的起步阶段,时间从1992年至1997年。从1992年开始,昆明市经申报批准先后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滇池旅游度假区等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以及嵩明杨林工业开发实验区,由此揭开了昆明市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序幕。昆明市各县(区)仿照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开发经验,陆续规划、开发了一批产业园区。

第二阶段是昆明产业园区的成长阶段,时间从1998年至2007年。这一阶段是昆明市产业园区经历成长阵痛,探索园区发展模式,重新规划、整合,寻求园区新的发展模式的阶段,由过往单纯追求园区数量增长向注重园区发展质量转变的过程。昆明市根据各园区发展和实际情况先后调整、关闭、撤销了20多个不具备开发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前景的园区。同时,围绕云南产业发展定位,重点规划建设安宁、杨林、海口、呈贡4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东川、寻甸2个省级特色产业园以及晋宁、宜良、富民、禄劝、石林5个市级特色工业集聚区。

第三阶段是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时间从2008年至2014年。这一阶段是昆明产业园区体现后发优势、快速发展的阶段,昆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快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城市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新理念、新体制和新机制,采取特殊、灵活的产业政策,强力促进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大突破、大发展。昆明市产业园区的经济总量、规模效益、发展质量等进入快速发展,成为昆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四阶段是昆明产业园区的优化阶段,时间从2015年以后,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摸索,进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针对昆明产业园区发展碰到的瓶颈与问题,昆明市出台了园区清理整顿优化提升意见和关于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突出产业园区的优势互补、辐射带动作用,破除同质化竞争、无序竞争等一系列园区“成长危机”,优化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改革园区发展模式、提高园区竞争力成为这一阶段重点。

三、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类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昆明的各级产业园区已建成20个,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产业园区带动、省级园区主体、市级园区补充的发展格局。在空间布局方面,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形成三个层次,即以昆明市主城区为核心的内圈层、以近郊县(区)为重点的中圈层以及以远郊县(区)为支撑的外圈层;在功能作用方面,昆明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

1.按园区的级别分类,昆明产业园区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次,各级别园区数量见表1。

2.按园区的产业类型分类,昆明产业园区的产业类型有工业、生态旅游、开发区、特色产业、科技信息以及都市产业,各产业类型园区数量见图1。

3.按园区的业态分类,昆明产业园区有农业类、科技类、商务类、工业类以及信息类,园区各种业态比例见图2。

四、昆明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改变以往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模式,转而更加看重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转换过程。昆明产业园区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园区相比,无论是园区规模、数量,还是质量效益、发展模式等差距依然很大,制约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昆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和科学的定位,另一方面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以及有效监督,造成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各产业园区虽然将发展目标定位纳入园区建设整体规划之中,但受经济增长指标、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部分园区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有些项目或产业悖离了园区的发展定位。同时,各产业园区发展的起步阶段过分依赖土地产出值和增加值,房地产开发成为带动园区经营和管理的主要模式,往往忽视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以及发展定位。

昆明产业园区作为地方政府转变发展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除需承担园区管理职能之外,还有地方政府的考核任务,尤其是招商引资任务成为各个产业园区考核的重中之重。各产业园区之间在完成政府制定的考核任务上存在相互竞争的一种关系,为完成当地政府制定的考核任务,各园区往往从自身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了能够吸引企业到园区投资给出较为优惠的入园政策,甚至出现了一个项目多个园区竞争的情况,各个园区只考虑能否将企业引入园区,无暇顾及企业与园区发展定位是否匹配,这也是导致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的一个原因。

第二,园区规划调整跟不上发展变化。昆明产业园区的规划受现状、理念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实际发展的状况不相协调、不相匹配,甚至出现过项目、产业与园区规划相悖重新调整规划的情况。同时,由于产业园区的是后期规划的,受条件限制投入到园区的资金和土地等要素较为分散,导致昆明产业园区存在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的状况,园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参差不齐,资源禀赋是昆明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昆明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加快园区的推进速度,大部分园区采取了超常规的建设手段,边规划、边建设是昆明产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致使昆明产业园区的建设有些规划缺乏足够的系统性,这也直接导致园区的规划调整跟不上发展变化的节奏,产业园区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日益凸显,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入园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突出的是供电、排水及环保等专项规划,存在管线布局重复建设、资源供给不合理等现象。

第三,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质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结构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能够完善园区功能、弥补园区不足、促进园区健康发展。然而,昆明产业园区在起步阶段采取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企业引进入园的开发模式,在产业结构定位、布局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除少数几个园区外,大部分园区存在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定位不明确的低质同构现象。这既有产业园区自身盲目建设与发展的原因,也有缺乏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原因,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这其中缺少顶层的指导意见,对各园区在选择产业时缺乏统一的进入和退出标准。

昆明产业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质同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产能利用不足,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滞后。昆明产业园区虽然通过招商引资、政府投入等多种渠道引进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但没有形成产业之间的配套关系,不能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关系,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在昆明的产业园区中缺少龙头企业或品牌企业引领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区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第四,园区高素质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人才是产业园区发展的关键和核心,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用,人才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原动力。昆明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储备了一定规模的人才,但依然存在人才总体数量不足,人才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人才总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等问题。这一制约因素直接导致了昆明产业园区研发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在产业园区的贡献比例偏低。

昆明产业园区高素质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园区人才数量总数少,整体分布结构不合理。在昆明的产业园区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往往集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中,中小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几乎没有。其二是优质专业人才缺乏,高层次人才竞争优势不强。在昆明的产业园区中特别缺乏规划建设、资本经营、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高层次管理人员、技术技能型人才等竞争优势不强。其三是人才市场建设较为薄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导致人才流动不充分、市场化配置作用不能充分显现。

第五,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昆明产业园区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注重环境的保护,在项目的选择上采取发展高科技产业、低耗能和低污染的项目,淘汰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在生产的过程中强化环境保护的力度,注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但是经济快速发展依然给园区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昆明产业园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部分园区受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想影响,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传统产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比如,园区在采用优质清洁能源的比重很小,工业布局过程中缺乏对能源利用的规划,钢铁、化工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依赖型产业还占比较大的比重,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置、能源消耗等环境突出问题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是由园区环境容量不足、环境基础设施薄弱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在园区规划的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评价滞后的影响,在污染集中处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园区产业链的不健全致使循环经济发展滞后,昆明产业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逼近生态环境承载极限,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五、昆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基本对策

新常态下产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是产业园区形态高级化、内部结构复杂化、外部结构均衡化的一个过程,也为昆明产业园区转变发展方式、园区定位修正、产业竞争力提升、园区功能要素整合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成为昆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转变发展理念,统领昆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立足于昆明市情、云南省情,主动融入、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昆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统领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产业园区位置。同时,根据各个产业园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企业规模,对昆明市的产业园区进行再定位、再布局,进一步巩固“国家级园区带动、省级园区主体、市级园区补充”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各个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园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未来的经济发展更多的是自身内生式增长,政府将不再过多的干预市场行为,靠有效地发挥市场活力而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这要求政府在昆明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服务职能,需要集中更多的资源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服务,比如协调环保、电力、通信等部门的审批手续等公共职能,加快园区的市场化运作,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园区发展模式。

第二,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力度,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新常态为打破传统产业饱和、新兴产业不足的困局带来了可能,为昆明产业园区的结构优化调整、产业重新布局带来了机遇,昆明产业园区应该抢抓新一轮产业更新的机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产业园区转型发展必经之路。

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要积极融入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之中,按照“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综合考虑园区产业布局的现状,有意识地加强培育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选择,不能贪多求全,主动舍弃与主导产业关联度不高的项目,积极争取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项目。通过主导产业的培育形成产品要素组合、产业链延伸,打造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具有昆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

第三,加强园区人才队伍建设,为园区的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因素。人才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园区转型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昆明产业园区的建设要注重加强人才政策创新,通过增加待遇、提高社会地位等方式,积极引进园区建设与发展亟需的人才,尤其是吸引部分高层次、有职称、有经验的人才到园区相关机构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发、培养园区经营与管理的后备人才,建立人才开发与储备支撑体系。

在园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政府结合园区产业发展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同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人才培训班,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引进、培养、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第四,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要求昆明产业园区的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树立生态发展的理念,推动园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力争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

加大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立足昆明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坚决不把环境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项目引进园区。在园区环保设施建设方面,建立园区和企业环保共同投入机制,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的协调发展,健全园区环境评价体系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机制。

第五,推进园区数字化建设进程,开创互联网+园区模式。互联网+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行业,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互联网+园区的发展模式,能够给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在转变园区传统的发展模式的同时,给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一方面,互联网+带来了新理念,新理念的运用有利于突破园区开发模式的理念瓶颈;另一方面,互联网+带来了新技术,新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破园区发展的技术瓶颈。

互联网+园区的发展模式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推进园区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实现互联网+园区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一载体可以实现园区传统产业的改造、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运用于园区的创新发展之中,建立起互联网+园区的产业体系,最终实现园区与企业在互联网+的平台基础上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破解中国经济新常态:三大改革最重要[A].新常态改变中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2] 李稻葵.什么是中国与世界的新常态[A].新常态改变中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3] 管清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大趋势[A].新常态改变中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

[4] 李扬,张晓晶.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逻辑与前景[J].新华文摘,2015(15):44

[5] 金碚.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J].新华文摘,2015(16):53

[6] 刘瑞.昆明园区经济倍增跨越再添新动力[N].昆明日报,2014-1-29(A09)

[7] 汤明.关于“十三五”宜昌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N].三峡日报,2014-11-18(A5)

[作者简介:周效东(1984—),男,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产业园区昆明新常态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园区产业的投融资规划测算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
昆明的眼睛昆明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