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汉代玉蝉选介

2016-09-09张红娟

文物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玉质双翼双目

张红娟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中国人自古对玉情有独钟,使之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的时代,在学术和艺术上上承先秦,是一个在文化上多元的时代,以博大的胸怀汲取了此前的一切文化艺术成果的精华。在战国玉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代玉器,经过了历史时代的陶冶和凝练,将中国古代玉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中国玉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汉代玉器艺术中,玉蝉以其娴熟的雕工、优美的造型为后人所仰慕,其所承载的各种文化功能以及美学思想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汉代玉蝉多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雕刻而成,用料讲究,形制古朴,质地上乘。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汉代玉蝉十分精美,现择录几件汉代玉蝉精品,做一简单介绍。

青白玉蝉(图一),长5.5厘米,宽2.8厘米,陕西西安沙坡新安砖厂汉墓出土。通体呈青白色,光洁明亮。为扁平状,中心厚,头部双目外凸,用阴刻线勾勒出头、背及双翼。翅上光素无纹,并且双翅距离较近,背面斜阴刻线刻画胸部、腹部至尾尖有数条横阴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十分形象。玉蝉线条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表面平滑光亮,边沿棱角锋利,翅尖触之有扎手的感觉。

青玉蝉(图二),长5.7厘米,宽2.8厘米,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五村岳陈大队移交。青玉质,扁平体,中部微隆,头部略成弧形,嘴角分明,双目外凸。以阴线刻画弧形线饰颈部和双翼,双翼末端和尾端呈尖状。

以上两件造型和刻工相似,体型修长,双目突出。尤其是第一件青白玉蝉,玉质莹润,体型更显修长、优美,尾翼微微张开,与头部呼应,堪称汉代玉蝉中的精品。

青玉蝉(图三),长5厘米,宽4厘米。青玉质,钙化严重。扁平体,背部微隆,头部与身体分割不明显,身体比例略显宽短,表现双翼的弧线间距稍宽,刻痕浅。

青玉蝉(图四),长5厘米,宽3厘米,表面钙化严重。青玉质,扁平体,背部微隆,头部与身体仅在双目处稍加分割。阴刻的弧线自双目至翼尖,贯通颈部和双翼,尾尖呈三角形锋尖状。

白玉蝉(图五),长4.7厘米,宽2.6厘米,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移交。白玉质,中部较厚,头略中间呈弧形,双目微凸,以两条阴线刻出颈部,弧线形双翼收拢于蝉体。通体刻痕浅。

汉代玉蝉雕刻工艺以“汉八刀”著称,玉蝉的背、腹两面以简练的雕工刻画出双眼、翅膀及腹部横纹,刀法干净利落,刻线深粗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线条粗犷,锋芒毕现,寥寥数刀,表现对象生动逼真。东汉以后,厚葬之风渐弱,葬玉文化衰落,“汉八刀”的技法也随之衰落。

玉蝉就其用途,大体可分为三种。一种为佩蝉,其顶部有穿孔,顾名思义,是专门佩戴在人腰间或胸前以作装饰和避邪而用;另一种为冠蝉,腹部有穿孔,是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的;还有一种用途较为独特,被称之为玲蝉,是一种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

佩蝉、冠蝉、玲蝉的区别在于:佩蝉在头部有对钻成“V”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于佩戴;冠蝉则于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线固定在帽子上;至于玲蝉就无需穿什么洞眼了。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比如冠蝉也有用于玲蝉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佩蝉、冠蝉、玲蝉三者之间据此是不难区分的。

据考古资料记载,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玉蝉作为葬玉中的口琀,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为普遍的习俗。《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含玉”。大丧,指皇帝丧。此外还有玲璧、琀珠、琀瑁、玲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抱朴子》即有“含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之说。《汉书·杨王孙传》:“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都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之乃得归土就其真宅。”又如《后汉书·梁商传》:“商病笃,敕子翼等曰:‘吾以不得,享受多福。生无以补益朝廷,死必费孥藏,衣衾玲玉匣珠贝之属,何益朽骨!”

玉玲到汉代之所以取形于蝉,与蝉的羽化和高洁两种象征意义有关。夏鼐先生曾指出:玉蝉或含在死人口中或置于死人身上,“皆象征变形与复活”。古人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这是盼死者早日转世的象征,也是生者对死者永恒的怀念,以及死者永生的形象。蝉会幻化与循环,性高洁,饮而不食,只喝露水就能生存,这种生活习性与汉代描绘的仙人特征十分相符。蝉幼虫自泥土中钻出,脱壳羽化蜕变成蝉,飞向天空,很像是人的复活再生,开始新的生命轮回,这也符合汉人祈求长生不老、升仙的观念。因此,人们生前往往将蝉作为佩饰戴在身上,死后还要将蝉随葬于墓中作为追求不朽获得新生的寄托。这不仅是对蝉的崇拜,其中也深含着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与传统,传达着他们的美好愿望与渴求,是先民民族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特别是汉代,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玉器的政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封建迷信的内容。因此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琀蝉,即被看成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汉代丧葬大量使用玉石雕刻成蝉形玲玉,表达生者祝愿死者的灵魂如蝉蜕而升天,寄予了汉人希望死后灵魂顺利升天成仙,生命得以无限延长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玉质双翼双目
基于双目测距的卡尔曼滤波船舶轨迹跟踪
玉质天成
遥寄
基于双目视觉图像的长度测量方法
双翼共振的运营商大数据
基于双目视觉的接触线几何参数测量方法
一种双目立体视觉相机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