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2016-09-09

实用临床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尤 峰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南京 21002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尤峰

(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南京 21002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近1个月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40例,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40例,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测定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检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等。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MT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A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型糖尿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IMT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1]。而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为大血管并发症,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成为近年来临床关注的重点。动脉粥样硬化为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数目、狭窄程度是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指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相关,同时可以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2-5],但在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中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年龄>60岁。按照近1个月内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2组: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40例(A组),2型糖尿病非缺血性脑卒中40例(B组)。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组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与分型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1,或餐后血糖≥11.1 mmol·L-1。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依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具有相关脑血管史;脑梗死发病前可能伴有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持续较长时间,同时还表现为逐步加重症状;安静休息时发病,多发于睡后;意识清醒,但伴有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病变;CT扫描显示早期颅脑正常,12~36 h后出现低密度病灶。

1.3排除标准

既往已诊断为脑梗死、冠心病、外周(颈部或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他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有心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疾病;近2周内有急性炎症性疾病或其他应激性疾病者;长期口服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

1.4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

记录清晨空腹状态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质量、BMI=体质量/身高2、糖尿病病程等。同时留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至少8 h无热量摄入)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1.5颈动脉彩超检查

应用美国Philips公司的HDI5000、IU22型彩色超声血管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0 MHz。由2名有经验的彩超专业医师操作。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头部低枕稍转向对侧,暴露颈动脉。所有患者均测定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情况、狭窄程度。IMT定义为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层外表面间距离,测定颈动脉IMT,取3次平均值即为颈动脉IMT值。

1.6颈动脉病变评价标准

1)颈动脉IMT增厚:以1.0 mm≤IMT≤1.2 mm为内膜增厚;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义:IMT≥1.2 mm。

1.7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所有数据行正态性检验。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肥胖或超质量等更常见,BMI、SBP明显高于B组(P<0.05)。生化指标比较显示,A组患者HbA1C、TC、LDL-C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s

2.22组颈动脉IMT检测结果

A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颈动脉IMT检测结果

*P<0.05与A组比较。

2.3颈动脉IMT与缺血性脑卒中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为因变量,以颈动脉IMT、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SBP、HbA1C、高脂血症为自变量,采用前进法逐步选择有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其他主要因素影响之后,IMT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OR=1.154(表3)。

表3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最终形成神经功能损伤症状的一组疾病,老年患者多见。颈动脉IMT增厚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6],不同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且预后更差[7]。其主要发生机制考虑如下:由于合并脂质代谢紊乱,粥样斑块的脂质核心不同于常人,同时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等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生成、一氧化氮激活等机制损伤血管内膜,患者更易合并粥样斑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0%左右[8]。而颈动脉在血流剪切力作用下,更易导致粥样斑块基础上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最终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本研究以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合并有较高的血糖、HbA1C、BMI、SBP,说明高血糖、高血压、超重等是老年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另外,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颈动脉斑块增加;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调整年龄、性别等主要影响因素后,证实颈动脉IMT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

因素。上述结果提示,在关注血糖、血脂达标及控制血压的同时,应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性,以延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降低该类人群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颈动脉IMT能有效预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因此有效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是该类疾病的诊治重点。同时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对高危人群的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筛查。

[1]Xu Y,Wang L,He J,et al.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Davidssona L,Fagerberga B,Bergstrom G,et al.Ultrasound-assessed plaque occurrence in the carotid and femoral arterie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iddle-aged men during 10 years of follow-up[J].Atherosclerosis,2010,209:469-473.

[3]Johnsen S H,Mathiesen E B.Carotid plaque compared with intima-media thickness as a predictor of coronary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Curr Cardiol Rep,2009,11:21-27.

[4]Selwaness M,Bos D,van den Bouwhuijsen Q,et al.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late with history of 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Stroke,2016,47(6):1542-1547.

[5]McNally J S,McLaughlin M S,Hinckley P J,et al.Intraluminal thrombus,intraplaque hemorrhage,plaque thickness,and current smoking optimally predict carotid stroke[J].Stroke,2015,46(1):84-90.

[6]党卫红.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24-125.

[7]畅敏,张晓梅.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5):681-682.

[8]Amarenco P,Steg P G.Stroke is a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equivalent: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linical trials in secondary stroke prevention[J].Eur Heart J,2008,29(13):163-165.

(责任编辑:罗芳)

2015-09-23

R587.1

A

1009-8194(2016)07-0013-02

10.13764/j.cnki.lcsy.2016.07.005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