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P2P网络信贷研究评述
2016-09-09胡明雅
董 梁,胡明雅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P2P网络信贷研究评述
董梁,胡明雅
(江苏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P2P网络信贷作为最能体现互联网金融特征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关注及认可。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知识图谱等,对目前国内P2P网络借贷领域研究现状、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献共被引网络进行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剖析了网络结构、重要文献和研究主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P2P网络借贷;社会网络分析;知识图谱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凭借自身规模大、资金来源稳定、效率高等优势在当代金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中介角色。但个人、中小企业却因不具备商业银行要求的质押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金融服务,针对这一需求,小额信贷行业应运而生。21世纪初期,基于互联网技术的P2P网络信贷对小额信贷进行了创新式发展,运用网络平台拓宽了借贷范围并分散了风险,且解决了微型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不足的难题[1]。
2007年我国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正式成立,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普及,国内P2P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例如,钱金叶等[2]分别对P2P网络信贷的起源以及在国内外的不同发展进行了总结;尤瑞章等[3]回顾国外成熟的P2P网贷模式,总结国内特有的运作模式,并对国内外网贷模式在发展现状、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艾金娣[4]在分析P2P网贷平台制度风险、信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对P2P平台监管的对策与建议;宋文[5]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出借人出借意愿和收益要求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完善平台信用体系提出合理建议;雒春雨[6]则从投资者构成分析、借贷者信用风险分析、多信息源综合分析3个维度,构建了定量化的贷款评估及投资决策模型,辅助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
上述研究对了解P2P网络信贷研究进展、明确现有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主观论述的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对P2P网络信贷研究领域进行评述。笔者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知识图谱法,基于CNKI检索数据,运用Excel、Ucinet和NetDraw等分析处理软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P2P网络借贷领域的总体图景、特征、发展阶段以及研究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P2P网络借贷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1 数据收集
数据样本来自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检索时间至2015年12月31日,检索时以关键词“P2P”+“网络借贷/网络信贷/网贷/在线借贷/借贷/信贷”在文献题名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 194篇相关文献,并对重复的文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1 180篇文献,统计分析文献年代分布,如表1所示。国内对于P2P网络信贷研究起源于2008年,发展至今,总体文献数量并不多,且整体文献被引频次较低,若同时考虑期刊级别和影响因子等因素,会使得整体数据量不足,难以解释目前国内P2P网络信贷研究的整体结构和现状。
目前国内P2P网络信贷研究领域的文献产出呈现3个阶段:2008—2010年为起步阶段,此时该领域的文献产出较少;2011—2013年为平滑增长阶段,文献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2014年至今为高速增长阶段,文献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此外,从2013年开始国内举办了高质量的相关学术会议。数据表明,P2P网络信贷研究日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表1 文献年代分布 篇
2 文献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分析是以文献为分析对象,描述文献内在的联系和特征,揭示文献间亲疏关系、重要文献和研究主题。若文献A和B同时被文献C引用,则文献A和B就构成了共被引关系,且共被引频次为1,若又同时被文献D和E引用,则文献A和B的共被引频次为3,共被引频次的大小可以间接反应文献间的关联程度。研究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文献间往往拥有较高的共被引频次。对检索到的1 180篇文献统计后发现,由于大多数文献被引频次较低,因此笔者选取被引频次大于3的高被引文献作为文献共被引分析对象,共计185篇。并对这185篇文献进行编号,统计文献间的引用关系,构建了185×185的文献共被引关系矩阵。
2.1共被引网络结构分析
2.1.1网络密度分析
笔者对构建的文献共被引矩阵进行分析,利用NetDraw软件绘制了P2P网络信贷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直观地揭示了文献间的共被引关系,如图1所示。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篇文献,共计185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节点间的共被引关系,若相连两节点越大,则表明这两个节点所代表的文献共被引频次越高,节点间关联越密集,表明这些节点所代表的文献研究领域和方向更为接近。
网络密度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网络中节点关系的紧密程度。网络密度越高,则节点间关系越紧密、知识交流越频繁,在文献共被引分析中则表明文献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关联度越高。该网络谱图的网络密度仅为0.095 8,并存在大量的孤立点(90个孤立点),若去除孤立点,网络密度大幅提升为0.365 3,说明目前P2P网络信贷研究领域大多数文献间关系较为分散,知识交流缺乏,但局部范围内文献间的关系较为密切,网络连通性较好,说明当前研究领域内存在局部研究主题相互交叉、渗透的现象。
2.1.2重要文献分析
重要文献分析可以通过对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来测量。点度中心度是指节点在与之相连的邻居节点当中的中心程度,往往通过与其直接相连的节点数来衡量。若某一节点与许多其他节点直接相连,则该节点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表明该节点的重要程度较高,在文献共被引分析中,点度中心度较高的文献在研究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中间中心度侧重分析节点在整个网络的中心程度,揭示整个网络集中趋势的程度,即网络中的节点围绕一个或一组节点活动的程度,代表了某一节点占据其他任意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上的能力,所以中间中心度高的节点对于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选取点度中心度或中间中心度大于100的文献作为目前P2P网贷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共计15篇,统计表如表2所示。
表2 重要文献统计表
2.2凝聚子群分析
凝聚子群分析作为SNA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目的是揭示网络中存在的关系群体。当网络中某些节点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的、紧密的关系时,就会聚集成一个小团体,这样的团体称为凝聚子群。若网络中存在凝聚子群,并且该凝聚子群的密度较高,则说明处于这个凝聚子群内部的节点之间联系紧密,在资源分享、合作等方面交往频繁。在文献共被引网络中,凝聚子群是指在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上具有紧密联系的次级文献群。
该研究运用Ucinet对文献共被引网络进行K-核(K-core)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发现,共形成5个子群,而且可以看出当前P2P网络借贷研究领域已基本形成较为固
定的次级文献群,并且这些次级文献群中的文献多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拥有较高的被引量和施引量,是国内研究P2P网络借贷的主要信息来源。笔者还分别对5个子群的文献进行阅读归纳,进一步识别每个子群聚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将目前P2P网络借贷领域的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5类:①发展现状、基本概念;②运营模式;③风险防范、法律监管;④影响因素、信用评价指标;⑤借贷行为研究。对每个子群选取3篇文献,详情如表3所示。
图2 文献凝聚子群社群图
表3 各子群文献详情
3 结论
P2P网络借贷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对2008—2015年间的1 180篇P2P网络借贷研究文献进行了总体状况分析、主路径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首先,通过总体状况分析发现,国内P2P网络借贷研究已经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但该研究领域作者的人均产量相对偏低。其次,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发现国内P2P网络借贷相关文献共被引网络整体相对稀疏,但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献子群;通过进一步分析重要文献和文献凝聚子群,得出了目前较为重要的文献15篇和5个凝聚子群。
综上所述,笔者描绘了P2P网络借贷研究领域的总体发展态势,识别了文献共被引网络结构特征,揭示了重要文献和主题分布,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图谱,并为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结构属性、引证关系等规律性特征提供了参考。
[1]王紫薇,袁中华,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2):42-45.
[2]钱金叶,杨飞.中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金融论坛,2012(1):46-51.
[3]尤瑞章,张晓霞.P2P在线借贷的中外比较分析:兼论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2010(3):97-105.
[4]艾金娣.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12(14):79-81.
[5]宋文.P2P网络借贷行为的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6]雒春雨.P2P网络借贷中的投资决策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Literature Review of P2P Online Lending Research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ONG Liang, HU Mingya
P2P online lending as a new financial services model, best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In recent years, P2P online lending in virtual community is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financial research field.Employ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scientific mapping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2P online lending literature.Reveal the network structure, important documents and research topics visually using literature co-citation analysis.Finally,this study is conclude by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P2P online lending;social network analysis;scientific mapping
DONG Liang:Assoc.Prof.;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China.
2095-3852(2016)04-0508-04
A
2015-12-29.
董梁(1964-),男,江苏常熟人,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F830
10.3963/j.issn.2095-3852.2016.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