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练学报特色引领学术研究

2016-09-09杨勤燕党红梅大理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大理67003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003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理学报栏目

李 明,杨勤燕,党红梅,袁 霞,李 杨(.大理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大理67003;.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003)

凝练学报特色引领学术研究

李明1,杨勤燕2,党红梅1,袁霞1,李杨1
(1.大理大学学报编辑部,云南大理671003;2.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大学学报的特色是该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大理大学学报》的发展也随着学校的建设发展和办学特色的彰显而展现出鲜明特色,引领学术研究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依托药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凝练栏目特色,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地域特色,分析学报文章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高的原因,提出汇聚核心作者、挖掘管理创新潜能、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对策措施。

学报特色;学科优势;特色栏目;核心作者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3.019

大学学报是大学的一张名片,大学学报的影响力代表着该大学的影响力,学报的特色也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研究学报特色,为学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引领大学的学术研究,对彰显大学的学术影响力,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大理大学学报》是从《大理师专学报》《大理医学院学报》《大理学院学报》发展而来,其中,《大理师专学报》1980年创刊,《大理医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2001年大理医学院和大理师专合并,组建大理学院,之后,《大理师专学报》和《大理医学院学报》合并更名为《大理学院学报》。2015年大理学院成功更名为大理大学,《大理学院学报》也随之更名为《大理大学学报》,伴随着的又是一个新起点、新机遇,与此同时在更高的平台上必将面临新的挑战。加大学报建设发展力度,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报自身应对高校学报激烈竞争新挑战的客观要求。总结学报的办刊经验和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综合大学学报的发展规律,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是《大理大学学报》提高质量的不二选择。

《大理大学学报》自2001年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2009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2011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评定为核心期刊,“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2007年被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授予“名栏”称号。

根据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年《大理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为0.331,综合影响因子为0.235,在632种综合类学术期刊中,综合影响因子排名位居188位,较2014年上升38位,总被引频次达到1 105次,较2014年增加97次,总被引频次位居云南省先进水平,《大理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也随着大理大学的更名和影响力的提升而提升。

但是,《大理大学学报》不能就此止步,必须遵循办刊规律,认真总结办刊经验,进一步凝练学报特色,依托本校特有优势,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办出特色和水平。只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突出优势学科、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断凝练学报地域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使学报的质量稳步提高〔1-3〕。

一、凝练学报特色

(一)依托学科优势,凝练特色栏目

一本期刊是办刊人的理念和知识的综合反映,它所传递的是读者受用的信息,所以,内容最为重要,“内容为王”不仅是读者的心理期待,也是编者的择稿理念。栏目是内容的载体,所以,栏目策划尤为重要。一本期刊要有特色,必须有几个特色栏目作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名栏成就了名刊。一本大学学报从其创刊那天起,办刊宗旨就决定了其定位和办刊理念必须立足本校。大理大学前身之一的大理医学院从1978年建校伊始,就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紧紧抓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教学活动,在取得一批学术成果的同时,培养了大批人才。学报编辑部根据学校科研重点适时地调整组稿重点,使刊物在及时有效地传播科学信息的同时,实现稿源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有长期、厚实的积累作基础,《大理大学学报》的栏目设置打破传统的拼盘式做法,依托优势学科,结合云南的生物资源优势,尤其是滇西横断山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大理这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将生物医药等体现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栏目作为主打栏目推出,让读者一目了然,领会该刊的特色和重点栏目。科研成果文章以彰显生物医药学科群为主要特色,以数百项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作支撑,紧紧围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明四大功能,扎实推进学报工作。

“药学”栏目自创设以来,先后对昆虫药研究和植物药研究成果做过系统刊载,获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如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李树楠教授主持研究国家计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蟑螂系列中药开发研究”,曾在《大理医学院学报》发表系列“康复新”“心脉龙”等新药研发的成果论文。他发明的“康复新”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系列科研成果荣获3个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其科研成果论文也彰显了学报特色。

学报以及时报道科学研究最新成果为选题主旨,不受专业设置束缚,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科研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作支撑构建作者资源库,注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栏目策划良性互动,每期发文最多的就是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文章。病原生物学学科负责人郭宪国教授和他的团队长期以来不断向学报投稿,还在《大理医学院学报》时期,就发表多篇关于革螨生态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既支持了学报的发展,加强了学报的对外学术交流,又扶持了一批新人,培养了学术梯队。他的科技成果“小兽体表蚤螨生态学研究”于2002年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云南省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负责人刘光明教授近10多年来在学报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关于紫红獐牙菜的系列论文,引起高度关注,被同行广泛引用,其成果“彝族民间习用抗肝炎药紫红獐牙菜的研究”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药物研究所所长姜北教授和他的研究生近几年源源不断地向学报投稿,所发论文被引频次逐年上升。“药学”栏目的论文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稳定提高。

通过及时刊发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报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风气,助推了学校科学技术不断迈上新台阶,又支持了学报自身栏目的建设,使学报在“有特色、上水平”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事实证明,以优势学科的科研项目作支撑,及时跟踪报道科研成果,是高校学报凝练特色,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走特色化办刊的必由之路。

学报既是学校展示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又是实习实践基地培育成果的园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三方面的互动非常密切。由于学报服务的面覆盖到学校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学报编辑部适时赴教学实习基地组稿,为医护人员讲授论文写作技巧和投稿方法,帮助医护人员修改论文,并及时在学报发表,受益者反过来为教学实习实践和人才培养更加尽心尽力,这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互为相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但可以依靠校外的力量来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而且,也能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好事,从中也体现了大学的服务社会功能和学报的社会效益〔4-5〕。

(二)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学报地域特色

作为一本远离省会城市的地方综合大学学报,《大理大学学报》必然与位于省会城市的综合大学学报在办刊理念、办刊方法上有所不同。必须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寻找上水平的突破点,从而方能彰显出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大理大学学报》正是从这个方面努力,封面设计突出学校发展理念,突出地域特色,透射出地方高校和大理文献名邦的文化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民族风格。封二、封三以全彩图文介绍执行主编、栏目主持人等办刊人的学术成就,不失时机地宣传重点学科、硕士点、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仅印刷精美,装帧美观大方,而且内容生动活泼,突出科研、教学优势和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展示大理大学的窗口、名片。

《大理大学学报》于1998年开设“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先后刊登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百余篇,其中的优秀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复印或索引,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该栏目多次被评定为特色栏目、优秀栏目和名栏。白族学者廖德广发表的《大理学论纲》,曾被日本福岗大学刊载转发。张锡禄研究员有关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的文章多次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收录。本栏目发表的有关文章被2002年10月在大理召开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作为交流论文,并收入论文集,使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进一步向国际化拓展,产生良好反响。不少作者的文章还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抢救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有的学术论文对“南诏王陵”的寻找、发掘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作者袁登学《南诏博物馆的构想》一文,被南诏故地巍宝山巡山殿南诏土主庙修复重建者参考〔6〕。

2006年学报改为月刊后,刊载的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但学报并没有因此而降低论文的内在质量,而是更强调论文的学术质量,更注重“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和其他特色栏目的建设,更注重历史文化研究为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栏目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报整体质量日益提高,论文被转载、引用的情况比以前增多。不少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在本栏目刊出,有的优秀论文在本刊发表后,被评为云南省社科成果奖,例如陆云教授撰写的《西南边疆艾滋病疫情发展与公共卫生管理创新对策》荣获云南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由于长期的积累,我校民族文化研究院知名学者张锡禄、赵敏等一批科研人才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一批博士也积极写稿投稿并在不断修改完善稿件的过程中提高了撰稿能力。通过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学报的作者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正是努力挖掘优秀的地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凝练地域特色,使学报彰显出独特的个性。

还有学报设立的学生园地,自2002年以来,共发表研究生论文百余篇。通过刊发学生科研和社会实践成果激发了大批青年才俊的科研积极性,促进了人才培养。更为可喜的是,特色栏目培养了一部分在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研究和民族医药研究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精心写作、反复修改,向学报投稿,被本刊采用发表。这引起更多同学的兴趣和关注,有的由此确定了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方向,有的由此确定了从事民族民间医药研究的方向,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使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和科学研究后继有人。这既是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又是重视作者队伍建设的举措,也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方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

二、引领学术研究

(一)分析高被引论文

学术期刊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双指标进行组内现象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被引频次是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也是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被同行参考利用的直接指标,代表期刊在同行当中受重视的程度,较客观地反映了学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就一种期刊而言,被引量由载文量决定,因为载文量是期刊被引数据的来源,一般来说,载文量越高,被引频次也越高。就单篇论文而言,越是同行关注的热点问题,越容易在业内获得广泛的参考利用。载文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有利于提高期刊质量,尤其是当论文质量提高、热点论文数量增多后,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能稳定提高〔7-9〕。总结学报被引频次以及下载频次情况,从中可以获得一些提高学报影响力的因素。《大理大学学报》2011年至2015年被引7次以上论文情况详见表1。

表1中《大理大学学报》2011年至2015年载文被引7次以上的论文共有17篇,一共被引用160次,平均被引频次为9.41次/篇,单篇最高被引频次达18次。分析这些文章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高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综述类、技术方法类论文和受同行广泛关注的、有争议的论文相对于一般的成果报道类论文,更可能获得较多的引用,尤其是综述类文章更易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从表1可知:在被引7次以上的17篇论文中,综述类2篇被引用24次,平均被引频次为12次/篇,高于表1中的篇均被引频次。在综述类论文中被引频次较多的多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所撰写的研究热点的评述,表1所列我校基础医学院周静华教授2012年发表的《植物多糖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一文,被引频次高达16次。由于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病毒等作用,其生物活性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所以植物多糖一直是植物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加强与高水平研究人员和知名专家关于此类稿件的约稿对提高刊物的影响力显得十分重要。

其次,原创的方法类论文常常能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在刊物发展史上就有O.H.Lowry 1951年关于蛋白质测定的论文总被引频次超过20多万次的特例。表1中《间断皮下、真皮内缝合方法在普通外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临床应用》《经阴道三维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诊断中的应用》《功效系数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三种方法求解药物溶出度Weibull分布参数的探讨》4篇论文就属于方法类论文,一共被引用30次,平均被引频次7.5次/篇,略低于表1中的篇均被引频次。虽然我校学报作者目前还不能和O.H.Lowry这样世界知名的科学家相提并论,但是,随着我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大理大学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大理大学学报》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也会不断提高,学报吸引优秀稿件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同时,学报质量的提高也会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在做好作者、读者服务,提高编校质量的同时,要想办法、花力气组织优秀稿件,尤其是我校科研人员的原创性优秀稿件,使其在第一时间内在我校学报上发表,为提升学报和学校的综合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受同行广泛关注的、具有浓厚科学兴趣的主题、广泛争议的论题以及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价值的设想或实验,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表1中云南财经大学马列部何博博士2011年发表的《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由于作者对该问题有深刻理解,论文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意义,论述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学术价值大,而受到同行广泛关注,因此,论文发表后获得较高的引用频次,先后被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学者引用18次,引用频次高居榜首。虽然我校学报目前吸引原创性的影响力很高的学术论文的能力还不足,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广大编委、科研人员约稿、组稿、写稿,依靠知名专家、学者,在高校学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表1中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田夏彪老师撰写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一篇选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述有深度,对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启发作用和应用价值的优秀论文,所以,该文在众多论文中脱颖而出,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被引频次达11次。

表1 《大理大学学报》2011年至2015年被引7次以上论文排名

除被引频次外,Web下载频次也是评价论文影响力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一篇论文发表后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但是,就技术、方法类论文而言,论文发表后,被引频次不一定很高,但对指导人们的实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从而可获得较高下载频次,因此,毫无疑问,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一样,在学术期刊和学术论文评价中应受到广泛关注,应作为期刊评价和论文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覆盖面日益扩大、上网人数迅猛增加,从而使Web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相比,能更早、更快、更广泛地反映出论文的学术价值。无论是高被引频次,还是高下载频次均能较真实地反映论文传播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均能代表论文受同行的认可程度和对社会产生的实用价值〔10-11〕。

当然,以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还不是很全面。引文及下载统计是对科学活动的一种量化评价,然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科学家的活动很难量化评价!某一篇科研论文的被引频次或下载频次高并不一定表明它是第一流的。Lowry关于蛋白质测定论文的被引频次远远高于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的论文,但是这一事实肯定不能表明Lowry的贡献大于爱因斯坦,只不过表明关心蛋白质测定的科学家要多于研究统一场论的科学家或当时社会的关注度情况。但是,从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现实标准来看,引文及下载统计是客观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平合理的,它虽然并不全面,但是,作为办刊人或一个刊物还不得不面对。

(二)汇聚核心作者

学术期刊的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刊物上发表论文达到一定数量并且影响力较大的作者。2011年至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大理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最多的是大理大学的黄正良研究员,一共发表7篇,根据文献计量统计方法,我们设定2011年至2015年在本刊发表论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中单篇论文被引7次以上的有9人,占高被引论文作者的53%(9/17),这9名核心作者一共发表了23篇论文,这23篇论文一共被引用164次,单篇最高被引频次达13次。

进一步分析发现:《大理大学学报》2011年至2015年核心作者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大理大学,分布范围太窄,长此以往,无法满足学报加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成功更名大理大学和教育部9所直属院校对口帮扶大理大学的重大机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积极的态度,广泛组稿、约稿,扩大高质量稿源范围,顺势而上,进一步提高学报的社会声誉。

深入分析发现:多次被评为特色栏目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不仅论文作者分布范围窄,而且被引频次不高。核心作者黄正良研究员于2012年在该栏目发表的《20世纪以来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卷〉研究综述》一文是该栏目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但也仅有5次,这与名栏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此类文章被引频次不高,自然与该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不多有关,也说明过于突出的地域特色和较为狭窄的研究领域导致从事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的机构和人员都较少,所以学术交流活动自然而然地受到客观限制〔12〕。但是,该栏目文章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关注的情况却是其他许多栏目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打造特色还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简单追求被引、下载指标,要在高质量、高水平、独特性上下工夫。

对于《大理大学学报》来说,选择地域特色鲜明、研究积累深厚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作为特色栏目加以建设,顺势而为、内涵式发展是《大理大学学报》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通过特色栏目建设,打造出品牌栏目,以品牌栏目建设带动学报整体质量的提高,从而进入名栏行列,并通过长期积累,最终进入名刊工程。在特色栏目建设中,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以优势学科为支撑,凭借“唯我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通过加大投入,以浓郁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吸引、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和相关学科研究机构为平台,以强大的高校科研力量作支撑,巩固现有作者群队伍,培育新兴作者群队伍,让更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大理、建设大理,《大理大学学报》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光明,越走越广阔,“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栏目一定会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栏目〔13〕。

(三)挖掘管理创新潜能,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学报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门面”,在学校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推动科研工作、引领学术方向、培养学术创新团队、促进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加强学术科研工作,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学报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使学报成为社会公认的好期刊。

一是精心策划主题,尤其是学术前沿、地方特色、学校优势特色的选题,并通过优化栏目结构,精心打造特色栏目,使特色栏目成为学报的品牌,通过品牌引领学术研究,用品牌发挥影响力。

二是扎实抓牢稿源质量,让“内容为王”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办刊人的头脑之中。通过广泛的学术会议组稿,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专家约稿,有效地吸引高质量稿件,既重视名人专家的稿件,又关注中青年学者的新作力作,多方培植稿源,建立广泛的作者群、读者群,不遗余力地争取高质量稿源和高水平作者的支持。在调查研究、掌握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制订选题和组稿计划,由编辑部安排部分责任编辑有针对性地深入科研院(所)、有关高校向相关栏目的作者约稿。落实学校的有关规定,要求本校获得厅级以上基金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在结题时必须提供1篇在《大理大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作为结题支撑材料。

三是严格审稿制度,严把学术质量关。严格坚持采稿标准,以质取稿,在完善审稿程序的同时,加强校外同行专家审稿队伍建设。稿件审理严格坚持三审制,审稿人必须真正履行好科学“守门人”的职责,按审稿要求认真审理稿件。一旦降低稿件刊用标准,就会影响学报质量。由于审稿不严,让抄袭、剽窃、编造数据、代写代投、署名不当等弄虚作假的论文得以发表,作者除了窃喜“感激”之外,他们还会蔑视审稿人、蔑视编辑、蔑视学报,最终损害学校的声誉。所以不论是审稿人还是责任编辑都要强化责任心,珍惜自己的学术声誉,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作者的尊重、读者的喜爱和社会的信任〔14-15〕。

四是进一步提高编辑水平。通过精心编辑,提高学报编辑出版质量。编辑人员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拟刊发稿件,在认真分析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和作者交换意见,挖掘论文价值所在,通过指导作者反复修改稿件,提高作者的科研质量和写作水平。同时,要加强编辑部的建设和管理,要求编辑人员不得干预同行专家和栏目主持人对稿件的审理和筛选,发现编辑人员违反办刊制度,要及时制止。

五是引导合理的学术评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学术评价体系要提倡对科学研究内在价值的判断,不能一味地用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在同行专家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应注重论文的内在质量和同行引用频次;建立“代表作决定水平”的学术评定机制,避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倾向;其次,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评价周期,避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短期行为。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有的作用,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风建设的专题讨论。通过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学术自律意识〔16-17〕。

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编辑的学术鉴别力。在熟悉、精通编辑业务的基础上,加强学术基本功历练,努力达到编辑学者化、专业化,只有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站在学者的角度去审视论文,发现文章的创新之处,识别学术成果的瑕疵,指导作者精心修改论文,引领作者不断创新并精心撰写学术论文,以更多的高质量文章支持学报,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18〕。

〔1〕李明,张焕,将康,等.边疆少数民族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之路:《大理学院学报》办刊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2008,7(11):89-92.

〔2〕杨朝霞.抓住机遇打造特色加快学报发展:世界期刊大会召开后对我校学报改革发展的几点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7,6(7):90-92.

〔3〕杜成辉.关于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85-88.

〔4〕舒安琴,曾玲,姚雪,等.医学期刊高下载频次论文特征分析:以《重庆医学》为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34(12):1849-1851.

〔5〕袁霞.2009年—2013年《大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载文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6):85-89.

〔6〕袁登学.南诏博物馆的构想〔J〕.大理师专学报,2001(1):11-15.

〔7〕李明.《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2011年高被引论文与期刊质量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0):15-21.

〔8〕庄晓琼,谭春林,成文,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12年载文被引情况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6):128-132.

〔9〕姜小兰,刘运飞.对《长江科学院院报》近年来影响因子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12):150-154.

〔10〕陆伟,钱坤,唐祥彬.文献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1):3-8.

〔11〕王海涛,谭宗颖,陈挺.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素研究:兼论被引频次评估科研质量的合理性〔J〕.科学学研究,2016,34(2):171-177.

〔12〕李明,邓云辉.《大理学院学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栏目载文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1-5.

〔13〕党红梅.“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名栏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7):69-73.

〔14〕李明,赵志.学术期刊公信力与编辑的神圣职责〔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6):123-125.

〔15〕朱晓东,宋培元,曾建勋.科技期刊收取版面费相关政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937-940.

〔16〕张建华.改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分类实施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17-119.

〔17〕姜磊,林德明.参考文献对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121-126.

〔18〕党红梅.“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名栏人才库建设构想〔J〕.大理学院学报,2013,12(11):75-79.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journal is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of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ali University and the special running-school characteristics,the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has its ownfeatured development and its academic research leading role has been developed as well.Relying on the discipline superiority of pharmacy,biology and so on,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refines its column characteristics,explores excellent local ethn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and reveal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highly cited and downloaded papers,puts forward measures of gathering core authors,exploring the potent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and improving the credibility and influence of the journal.

〔Key words〕journal features;discipline superiority;characteristic columns;core authors

(责任编辑杨朝霞)

Refining Jour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eading Academic Research

Li Ming1,Yang Qinyan2,Dang Hongmei1,Yuan Xia1,Li Yang1
(1.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Yunnan 671003,China)

G237.5

A

1672-2345(2016)03-0093-08

中国高校学报研究会基金资助课题(GBJX0958);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4Y393)

2016-01-26

李明,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及期刊编辑出版研究.

猜你喜欢

大理学报栏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关于栏目的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想念大理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