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白族传统音乐在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运用

2016-09-09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大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唱段白族金花

孙 聪(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论白族传统音乐在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运用

孙聪
(大理大学,云南大理671003)

梳理并分析电影《五朵金花》的配乐与大理白族传统音乐之间的关联。作曲家深入实地收集第一手白族传统音乐资料,站在“局内”“局外”两个不同视角,通过原样引用、片段与动机化发展等手法,让白族传统音乐有机地融入电影《五朵金花》的配乐中。作曲家在配乐中,对素材处理与主题音乐的创作方法,为民族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五朵金花;电影配乐;白族传统音乐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6.03.012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白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白族音乐就是其中之一。在经过时间洗礼与沉淀后,至今还流传在白族人民口中、指尖、心上的白族传统音乐,已成为白族文化的经典。在白族音乐文化传播史上有一个无法回避与跨越的事件,即电影《五朵金花》的诞生。影片在展现大理风光、白族风情,讲述白族青年间恋爱故事的同时,其由作曲家雷正邦以经典的白族传统音乐为素材创作、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影中经典的歌曲、唱段迄今为止仍是白族创作音乐无法逾越的高峰,电影本身也跨越了电影的界限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1〕。本文将重读经典,分析作曲家如何处理、运用白族传统音乐素材,创作出经典的《五朵金花》配乐。

一、电影配乐与白族传统音乐

在电影《五朵金花》的配乐中,作曲家依托大理白族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采取了素材动机化创作、片段组合、改编等方式,让电影中的歌唱“生活化、民族化、本土化”〔2〕,展现出了一幅新中国建设时期,白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土地和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

(一)电影中的白族吹打乐

白族吹打乐是以正面开七孔的白族唢呐为主奏乐器,配以锣鼓进行演奏的器乐乐种,在白族人民的民俗节庆和仪式活动中使用,其音乐分为悲调和喜调。电影《五朵金花》中有一场“三月街”的戏,表现了白族人民和滇西各民族兄弟一起欢度民族节日的热烈气氛。作曲家以白族吹打乐“耍龙调”为主要素材,通过引用、改编等手法,来烘托“唱歌、赛马、做买卖”的热闹场景。

“耍龙调”是白族吹打乐喜调类的音乐,常见于白族节庆仪式、吹吹腔戏的间奏与白族舞蹈音乐,是白族吹打乐的典型代表。“耍龙调”有两种,即“大理耍龙调”和“洱源耍龙调”,电影《五朵金花》中所采用的素材,是流传于大理坝区的“大理耍龙调”(见谱例1)。“大理耍龙调”是C宫A羽清乐调式,为带引子与尾声的重复性单乐段曲体结构。旋律以调式主音为中心,用大跳进行的方式来展开,紧密相连的乐句,可根据需要进行多次反复循环演奏。鼓点以“一字锣”贯穿,唢呐的指颤音、顿音交替的演奏手法形成白族吹打乐最典型的风格。

谱例1

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杨学仲表奏杨育民记谱

在配乐中,作曲家采用了器乐与声乐交替的表现形式。首先用分裂组合的手法,从素材“耍龙调”中分裂出A和B两个旋律音列(见谱例1),然后把音列A中的xi改为宫音do,以均分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题节奏型,形成器乐主题。作曲家对素材A材料进行节奏改编形成动机C,缩减素材B+A形成动机C的变体C1,C与C1构成了声乐主题(见谱例2)。C也是整个电影配乐中的灵魂动机,贯穿于电影的重要场景,如主题曲《蝴蝶泉边》的“金花”唱段。

谱例2

(二)电影中的大本曲

大本曲是白族的说唱音乐,以说唱长篇故事为主,以一人弹三弦伴奏一人演唱为形式进行表演,常见于逢年过节、接祖祭祀、祈求平安、祛除邪恶等仪式过程,有着娱神、教化、祈愿、娱人的功能。大本曲唱腔分为“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指大本曲在演唱过程中,旋律声腔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九板”是指大本曲在演唱中的基本旋律样式,一共有九种;“十八调”指在九种基本旋律样式基础上,吸收了大理白族的十八首山歌小调来作为补充。大本曲以地域语言声腔为特点形成的“北腔、南腔、海东腔”三个流派,其中北腔是大理古城以北的唱腔风格,以上关、江尾为代表的唱腔,其唱腔特点为高亢、激昂、拖腔悠长;南腔是大理古城以南的唱腔风格,它沉稳、细腻、干脆利落很少有长的拖腔;海东腔是洱海东面的唱腔风格,它高亢、干脆有海东白族的语言特点。在电影《五朵金花》中有“阿鹏”和“音乐家、画家”一起坐着马车找“金花”,途中路遇采药老人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音乐家”对采药老人所唱的音乐赞叹不已,采药老人唱的即是大本曲南腔中的“平板”。大本曲的“平板”轻快、擅长表现喜悦轻松的场景,旋律以主音为中心,5度音围绕其上下8度进行支撑,同时采用2度、3度音对主音进行缠绕的手法,在旋律进行中以同宫换调的手法作调性色彩的对比。为了循环演唱,旋律最后开放结束在商音上(见谱例3)。

谱例3

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镇杨鹰演唱孙聪记谱

(三)电影中的白族歌舞音乐

在电影中的赶三月街场景中,一队男青年与女青年分别拿着八角鼓和霸王鞭对跳“霸王鞭”舞,其音乐采用了歌(乐)舞的形式。舞蹈中的白族吹打乐继续沿用了“耍龙调”,并作为舞蹈的开场音乐,舞蹈的中部加入歌唱表演的形式进行对比。作曲家选取了洱源民家调(白族调)作为素材,通过强化主题节奏和主音,以模进、缩减等手法,把民家调改编成了歌唱部分的旋律(见谱例4)。片尾“三月街上找阿鹏”的剧情中,配乐原样使用了跳“执树舞”和霸王鞭的伴奏音乐“大帛曲”。

谱例4

云南省洱源县炼铁乡张福花演唱孙聪记谱

(四)电影中的白族民歌

白族民歌在白族地区被称为“白族调”,并以地名来加以区分,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理白族调”“洱源西山调”“剑川白曲”“鹤庆田埂调”“云龙白族调”。在大理,白族人表达、沟通情感的方式是对歌,作曲家在电影中也采用了白族人民的习惯表达方式——对歌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叙事与发展。电影《五朵金花》中著名的歌曲唱段有“蝴蝶泉边”,以及诙谐幽默的“畜牧金花”对答唱段。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采用了两种手法来处理白族民歌素材,第一是在素材基础上重构主题与主题音列,如“蝴蝶泉边”;第二是稍加改造的引用,如“畜牧金花”唱段和“打鱼金花”的场景配乐,分别引用了云龙白族调的“十二属”和大理白族民歌“翠茵茵”。

1.歌曲《蝴蝶泉边》

《蝴蝶泉边》是电影的主题曲,其中“金花”唱段由“耍龙调”和剑川民歌“太阳落山要回家”的素材创作而成,“阿鹏”唱段则以洱源“西山调”为素材进行改编创作而成。“金花”唱段是将“耍龙调”中的“白族动机”(见谱例2)重构,从主音上方5度音开始下行的五声音阶四音旋律音列,并再次通过缩减构成的三音列来进行强调,然后通过逆行、重复手法再次强调和发展了四音列最后落在主音的5度音上,形成了主题乐句(见谱例5)。

谱例5

主题曲《蝴蝶泉边》中“阿鹏”唱段由引子和两个乐句构成(见谱例6)。以洱源白族“西山调”为素材,音乐通过移宫换调手法从“金花唱段”的C宫A羽调转到F宫D羽调。第一个乐句为主题乐句,它分为两个乐汇,第一个乐汇用“西山调”素材A的旋律音高序列,在旋律高点时对节奏进行了变化,然后接素材B构成第一乐汇。第二个乐汇的开始部分是以第一乐汇为原型,通过逆行手法发展而来,结尾时进入调式商音,使第一乐句开放结束。第二乐句也分为两个乐汇,第一乐汇前半部分是素材A变奏而来,并通过逆行手法,把前半部分素材发展成了完整的乐汇结构。第二乐汇则是完全引用“西山调”中的C素材,采取节奏紧缩的手法保持了结构的规整性,整个乐段收拢结束在主音D羽音上。

谱例6

云南省大理州白剧团董凤琴演唱孙聪记谱

《蝴蝶泉边》“阿鹏”唱段

2.“畜牧金花”唱段

电影中有一场“畜牧金花”与“阿鹏”的对歌场景,其对歌歌词诙谐、旋律个性鲜明,让人记忆深刻。“阿鹏”唱段的旋律由主题曲“蝴蝶泉边”中的“阿鹏”唱段的变奏而来。“畜牧金花”唱段的旋律取材于云龙白族调“十二属”(见谱例7)。这首民歌原是唱十二月份与十二生肖之间的关系,在电影中,作曲家把调性由原来的A宫调改成了#F宫调,把变化拍子调整成统一的2/4拍,把3小节一个乐句调整成4小节一个乐句后,直接作为“畜牧金花”唱段的旋律。

谱例7

云南省云龙县文化馆杨嘉田演唱孙聪记谱

孙聪根据影视资料记谱

二、创作分析

作曲家雷正邦在《五朵金花》的电影音乐创作中,对白族传统音乐的精准把握,通过加工、提炼、创作与再创作,让这些经典的白族音乐深入到每一听众的心里,它不仅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还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成为人类音乐文化中的经典。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电影《五朵金花》的音乐成为大家认可的经典配乐与经典唱段,除了与作曲家个人才华和阅历分不开外,还与在创作过程中对白族传统音乐把握与处理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民族音乐学家式的田野工作

作曲家雷正邦在音乐创作时深入生活实地,进行生活体验和采风,在深入考察的过程中,很注重“局内”与“局外”二重视角观。在创作《五朵金花》的过程中,作曲家深入白族地区进行田野采风,不但听白族人唱民歌,还走入白族人民的生活中,领会白族传统音乐的风格、用乐习惯,体会白族人如何看待这些传统音乐。作曲家在总结自己的创作采风时说到“这个所谓‘深入’的深、浅程度,在决定着一个作曲者能否在审美观点、听觉习惯上和群众取得一致。深知群众真正喜爱什么,应当给群众什么?我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深入生活的最主要的任务”〔3〕。深入细致的田野工作,和在田野工作时的“局内”观,让作曲家掌握了具有鲜明白族民族风格特色和大理地方特色的音乐语言,从而站在白族人的角度去创作。

(二)透彻分析、精准选择

作曲家深入掌握白族传统音乐后,针对电影配乐场景的需要,仔细分析场景、故事发展与音乐的关系,然后在白族音乐中合理精准地选取配乐所需要的素材,并根据素材来制订创作方案。如白族吹打乐是在民俗仪式和信仰仪式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乐种,“耍龙调”又是白族吹打乐中运用最频繁的喜调之一,常用于各种喜庆的民俗仪式和信仰仪式中。所以作曲家选取“耍龙调”作为电影开场“三月街”场景中的配乐,一开始就以浓郁热烈的白族音乐抓住了观众的耳朵,并把“耍龙调”素材作为配乐的主导动机贯穿于整部电影的配乐中。

(三)素材的运用手法

在电影配乐中,大部分音乐来源于白族传统音乐素材,作曲家根据剧情、场景、歌词以及素材本身的情况进行了灵活处理,总结起来有如下手法。

1.稍加调整原样引用

在《五朵金花》的配乐中,“畜牧金花”唱段和“采药老人”唱段分别原样引用了云龙白族民歌“十二属”和大本曲南腔中的“平腔”。特别是“采药老人”唱段,它的歌词是根据大本曲唱词中的“山花体”结构原则创作而成,所以作曲家直接引用并未作出调整,保留了大本曲的原汁原味。“畜牧金花”唱段则根据歌词结构调整了“十二属”旋律的部分句式结构。

2.片段性的部分使用

在配乐中有些音乐是民间自由对歌时形成的经典对歌调,其结构和曲调相对自由,这类型的素材往往不便整句使用。在创作中,作曲家对这类素材采用了部分引用的方式来使用。如《蝴蝶泉边》的“阿鹏”唱段,选取了洱源白族“西山调”中的部分乐句进行重新发展,结束部分虽完全使用了素材的音调,但节奏进行了处理。

3.动机化使用

在白族音乐素材中,有些音乐不适合整句或片段的使用,但其音乐特点鲜明,符合配乐需要,作曲家便运用分裂组合的手法,把需要的部分分裂出来后,重新组合成为动机化的音乐种子,并用这些种子进行创作发展。如从“耍龙调”中分裂出来的主题动机,分别应用在开场的“三月街”场景配乐和《蝴蝶泉边》“金花”唱段中。

三、结语

白族传统音乐是《五朵金花》配乐的主要创作素材,作曲家在配乐中对这些素材的运用体现了两大特点。第一个是“广泛”,从音乐种类来看,音乐素材涵盖了白族器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民歌四大类;从音乐地域分布来看,以大理为中心,覆盖了洱源、剑川、云龙等主要白族聚居地。第二个特点是“统一”,从整个电影音乐的配乐来看,其风格统一在白族音乐的框架下,使用动机贯穿的手法,让“耍龙调”的主题动机贯穿于电影的重要场景中。

作曲家对白族传统音乐的深入了解与准确把握,以“局内人”的身份,站在了白族文化持有者的立场去思考音乐创作,是音乐成功的关键要素。作曲家的创作态度与精神为当下民族音乐的创作者树立了榜样,作曲家处理素材的手法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白族传统音乐为创作提供素材,成就了经典的电影音乐的同时,作曲家的创作也传承和发展了经典的白族音乐文化。

〔1〕余纪.说不尽的五朵金花〔J〕.电影艺术,2011(4):94-98.

〔2〕王家乙,刘灵.王家乙导演谈影片《五朵金花》创作〔J〕.电影文学,2010(1):144-146.

〔3〕雷振邦.谈电影音乐和歌曲创作〔J〕.中国音乐,1983(2):8-12.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ore of movie Five Golden Flowers and traditional Bai music in Dali.First-hand traditional Bai music materials has been collected on the spot.With different"inside"and"outside" perspectives,through the methods of original sample,segment and motivation development,traditional Bai music has been used in the score of movie Five Golden Flowers.The methods of processing materials and creation of theme music in score offer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creation of ethnic music.

〔Key words〕Five Golden Flowers;score;traditional Bai music

(责任编辑党红梅)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Bai Music in Movie Five Golden Flowers

Sun Cong
(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J607

A

1672-2345(2016)03-0057-05

云南省社科规划课题(QN201136)

2016-01-11

2016-02-20

孙聪,讲师,主要从事民族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唱段白族金花
故乡的金花茶
绵绵古道连天上
来了救星共产党
——赣南采茶戏《带粮当红军》 唱段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弯新月挂半天
金花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五朵金花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