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稻茬小麦种植方式与效益分析
2016-09-09刘为明石荣堂陈玉花
曹 艳,刘为明,石荣堂,陈玉花
(1.邳州市赵墩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邳州221352;2.邳州市八路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邳州221312;3.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
晚播稻茬小麦种植方式与效益分析
曹艳1,刘为明2,石荣堂3,陈玉花3
(1.邳州市赵墩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邳州221352;2.邳州市八路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邳州221312;3.邳州市农业委员会,江苏邳州221300)
邳州市2 014年10月下旬受连阴雨等因素的影响,稻茬麦播期推迟,晚播小麦面积较大。通过对赵墩、八路等镇晚播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调查分析,探索补救措施并配套相应的生产技术,以提高晚播小麦抗灾减灾的效果。
晚播;稻茬小麦;产量与效益;种植方式;调查分析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0310.1015.004.html
2014年10月下旬邳州市遭受连阴雨天气,影响了稻茬小麦及时播种,赵墩镇及全市部分稻茬麦播种期推迟,其中赵墩镇超过适播期10 d以上面积有66.7 hm2,全邳州市约1000 hm2。此外,小麦播种后又发生渍害、烂种现象,部分农户被迫补种,补种时间延续到年底甚至立春前后。谚语云:“种麦过立冬,费力白搭工。”为及时了解晚播小麦生长情况,对赵墩、八路等镇晚播小麦不同种植方式田间表现、产量品质及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跟踪调查与研究分析。
1 秋播期间不利气候条件概况
2014年秋播,稻茬麦因受水稻成熟收获期偏晚的影响,播种时间普遍推迟,从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又连续出现多次降水过程。根据邳州市气象部门统计资料(表1),该时段降水日数达15d、降水量为147.8mm,较常年多8 3.6mm;尤其是10月中旬,仅2 d就降雨达57.5mm,为史所罕见。连续阴雨造成局部低洼田块田间积水多,渍害、烂种发生较重。
表1 邳州市2014年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降水情况 mm
2 晚播田块种植方式
结合不同播种日期、播种方式、品种、田块以及农事操作过程等,选择确定9 个典型种植方式进行详细调查(表2),分别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以①为对照进行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9 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生育进程
在稻茬麦生育进程方面,依据理论上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需温度0~12℃天数为15~35d的要求(已考虑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按表3 各旬0~12℃温度统计情况,9种种植方式小麦均能通过春化阶段。但播种期不同,通过春化阶段的时间及对进入光照时段的影响不同,冬至前(12月20日前),播种的小麦,通过春化、光照阶段早,能正常抽穗、成熟。冬至后播种的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时间推迟,影响了进入光照阶段的时间,光照阶段推迟,通过光照时间短,使得穗分化开始时间晚,抽穗期、成熟期也随之推迟。在冬至到立春前播种的,如⑥、⑦类型,抽穗期晚8 ~10 d,成熟期晚3 ~4d,而立春后播种的⑧、⑨类型则抽穗期推迟15d之多,成熟期晚10 d,影响小麦收获(表3)。
表2 9种典型田块稻茬麦种植方式
3.29 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田间生长发育表现
晚播小麦全生育期内温光减少,生长量普遍不足,表现为叶片数少,株型小,根系不发达,其中种植方式④、⑥返青期次生根数仅2 ~4条,较全市返青期稻茬麦平均次生根数6.4条少2.4~4.4条,后期总叶片也只有10片叶,较全市稻茬麦平均总叶片数11.1少1.1叶;另外从株高方面明显看出,晚播小麦株高偏低,以济麦22为例,正常生长的济麦22小麦品种株高一般为80 cm,而表4中的稻茬晚播麦株高均偏低,其中方式⑧较正常的低8.1cm。在幼穗生长方面,冬至前播种的小麦,幼穗分化能正常进行,穗型大小略受影响,抽穗开花较为集中,灌浆成熟趋于正常;冬至后播种的小麦由于通过春化阶段后直接进入光照阶段,穗分化开始晚、分化时间缩短,穗型偏小,且播种越晚,不孕小穗越多,穗长、穗粒数亦明显减少,由于⑧、⑨播种最晚,不仅穗型最小,而且不孕小穗多,穗长、总小穗、不孕小穗及穗粒数均较①分别少0.6~2.2 cm、0.0~0.2个、2.0~2.4个、3.8~4.2粒(表4)。
3.39 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穗粒结构与产量
由于冬至前播种的小麦,在进入光照阶段前,还有一段壮苗分蘖时间,单株个体之间较为协调,能达到预期成穗数,且照常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结实性较好,千粒重基本不受影响,产量3因素中只有穗粒数偏少,故对产量影响较小。而冬至后播种的小麦,除穗粒数严重不足外,植株个体弱、光合物质少,库源流不足、不畅,抽穗灌浆不充分,千粒重下降,产量水平较差,表5中除②外,其它田块均较①减产,方式⑨减产幅度在52.4%。由于灌浆不充分,品质较差,部分田块收获后青粒率仍达9.4%。
表3 9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生育进程
表4 9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田间生长发育表现
表 59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穗粒结构及产量
3.49 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种植效益比较
从表6不难看出,由于单产偏低,晚播小麦田块效益在-70~316元/667m2,除②以外,其余的均比对照田块①效益低,相对效益高低从播种时段方面比较,依次为冬至前播种>冬至后播种>立春后播种,另外,地膜覆盖的田块高于非地膜覆盖的田块,混播的田块差于纯作的田块,田间管理合理的田块高于粗放种植的田块。其中立春后播种的田块效益为负值(⑨),不算人工成本,收益仅为130元/ 667m2。
表6 9种种植方式稻茬麦种植效益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根据对2014年晚播小麦种植情况调查分析,可以说明:1)晚播但合理施用穗肥的田块,小穗退化少,穗粒数多;2)对抽穗成熟晚的田块延迟收获期,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3)过晚播种小麦的产量偏低,种植效益差,不宜推广。生产上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影响正常播种,错过适期播种季节,且不能改种其它作物时,稻茬麦晚播种植作为一种生产补救措施,为不浪费土地,充分利用资源,辅以得当的栽培,是一种可行的抗灾减灾措施。晚播种植中,地膜覆盖尽管具有增温保墒、促根增蘖、增加群体、发育加速的特点[1],但地膜覆盖小麦苗色嫩绿,叶片嫩长,揭膜后,正值穗分化时期,易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遭遇倒春寒后不孕小穗增多,穗粒数相对减少。方式③穿插补种的混播田块,个体间生育进程不一,又无法单独管理、收获,补种的个体弱,无效穗多,增穗增产效果不明显。此外,由于抽穗开花期间两次降水,如①、②、③、⑤等田块因扬花期遭遇连阴雨天气,有利于子囊孢子的扩散和侵染[2],赤霉病发生偏重,病穗、病粒率多,从而影响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
鉴于晚播小麦产量低、效益差,在生产中应尽量避免过晚播种,及早做好抗灾减灾预案。若秋播期间遇到阴雨天气,田间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9 0%时,要及时降渍,抢晴播种;当田间土壤墒情出现过饱和现象时,要利用人工或机械及时将积水排出田间后抢时播种;对于无法排水,或已造成粉种烂种的田块,要优选晚播小麦种植方式,如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半冬性、半冬性偏弱大穗型品种,以冬至前播种为宜,播种量25kg/667m2左右,基本苗35万~40万/667m2,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合理运筹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做好沟系配套,确保灌得进,排得出[3]。在大面积生产上还应大力推行适期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提高晚播小麦播种质量,实现苗匀苗壮,为晚播小麦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1]李雪萍.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36.
[2]邬荣世,吴翠翠.江淮麦区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J].农技服务,2012,29(10):1141-1142.
[3]袁志章,孙敬东,冒维维.苏中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4,44(6):40-42.
S512;S318
A
1673-6486-20150123
2015-11-30
曹 艳(1979—),女,农艺师,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E-mail:cyjhzj200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