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组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析

2016-09-09张保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年龄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曹 华,张保华

开封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不同年龄组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析

开封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分别进行危险因素、病因分型、治疗效果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 青年脑梗死发病以男性居多,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两组间比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发病比率高于低年龄组(P<0.01);低年龄组心源性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效果显示,低年龄组相对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青年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高年龄组需要控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低年龄组则应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病。

青年脑梗死;低年龄组;高年龄组;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患者,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青年脑梗死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研究其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是改善青年患者,尤其是不同年龄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青年脑梗死低年龄组(18~35岁)患者39例和青年脑梗死高年龄组(36~45岁)患者46例。其中,低年龄组男性26例,女性13例,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18岁,中位年龄26岁;高年龄组男性40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36岁,中位年龄41岁。所有病例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为初发病例,MMSE评分0~30分,并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病。

1.2分析方法

分析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患病原因和不良生活嗜好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胆固醇(TCHO)、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等临床特点,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HCY、TCHO、LDL-C、TG等指标。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超时间窗病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扩血管、降颅压、脑神经保护及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同时,控制基础疾病。

1.4疗效评价

根据改良mRS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评分:完全无症状者为0分;有症状但无明显功能障碍,能完成所有日常职责和活动者1分;轻度残疾,不能完成患病前所有活动,但不需要帮助,能自理者2分;中度残疾,要求部分帮助,但行走不需要帮助者3分;重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无他人帮助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者4分;严重残疾,卧床,大小便失禁,需要持续护理及关注者5分;死亡者6分。将病情轻重程度分为:无障碍(0~1分),轻度残障(2~3分),严重残障(4~5分),死亡(6分)。

临床治疗3 mon后,进行mRS评分,并将≤2分者评价为预后良好组,将2~5分者评价为预后不良组,将≥5分者评价为预后极差组。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危险因素比较

青年脑梗死高年龄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实验室检查HCY、TCHO、LDL-C、TG水平升高比率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饮酒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间危险因素比较 例

脑梗死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小动脉闭塞型(SAA),原因不明型(SUE),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间各病因分型比较 n(%)

2.2治疗效果比较

青年脑梗死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有明显差异,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脑缺血性卒中,多由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产生相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老年人多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诸多不良习惯使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发病率约占2.6%[1],国内约占全部脑梗死的2.7%~14%[2]。徐瑾等[3]的研究显示,男性青年脑梗死多于女性,约占75%。本组男性患者占77.65%(66/85),与文献[4]报道相似。

Wolf等[5]认为,吸烟是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轻度吸烟者脑梗死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群的3倍。Guthikonda等[6]研究结果证实,长期吸烟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内一氧化氮浓度升高,导致血管内皮抗氧化能力下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成为脑梗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次调查病例吸烟比率为84.71%(72/8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因素为基础危险因素之一。

Broustet[7]研究显示,长期大量饮酒会引起血压升高,酒精在体内的含量与浓度与高血压病有明显相关性。血压升高与代谢紊乱是促进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饮酒者的高血压病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倍。文献[8]报道,每天饮酒>5个“drink”(1个“drink”相当于11~14 g酒精含量)者脑梗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本研究两组间饮酒比率均较高,符合报道结果。

在饮食习惯方面,除烟酒外,高糖、高盐、高脂肪等食物的大量摄入使TCHO、LDL-C、TG水平升高,导致血液黏稠,流速减慢,加速动脉狭窄硬化,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中高年龄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HCY、TCHO、LDL-C、TG水平升高等比率均高于低年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使高年龄组青年人较低年龄组青年人更易罹患动脉硬化、血管闭塞等疾病。调查显示,高年龄组病因中大动脉闭塞型占63.04%(29/46),高于低年龄组25.64%(10/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符合该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发病率高、患病时间长,易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特征,是该人群主要危险因素。而低年龄组病因为心源性栓塞型者占61.54%(24/39), 明显高于高年龄组21.74%(10/4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低年龄组原发心脏病、吸烟、饮酒等是显著危险因素之一。青年脑梗死治疗应遵循的原则,是以抗凝、扩血管、降颅压、脑神经保护、活血化瘀等药物应用为主,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本研究治疗后3 mon疗效评价,低年龄组预后良好20例,预后不良18例,1例预后极差,原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血栓脱落阻塞大脑中动脉引起梗死、脑水肿,最终脑疝死亡。高年龄组预后良好37例,预后不良7例,高于低年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低年龄组疗效相对较差,考虑可能因心源性脑梗死占比率较高,基础疾病复杂,经短期治疗恢复慢,并发症多等原因所致。

综上所述,长期吸烟、饮酒和大量食用高糖、高盐、高脂肪等饮食,是青年脑梗死常见危险因素,高年龄组患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因素较低年龄组明显,而低年龄组中患有心脏基础疾病又是其显著危险因素之一。因青年脑梗死病因较为复杂,个体因素差异较大,且本组病例数较少,还需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1] Marini C, Carolei A. Epidemiology of stroke in the young[J]. Stroke, 2003,34(5):13-14.

[2] 刘勇,韩军良,何君宏,等. 中青年单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慢性闭塞后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的关系[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2):84-88.

[3] 徐瑾,李艳成,王国权,等. 不同性别青年型脑梗死临床特征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4):217-220.

[4] 上官稳. 80例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4):324-326.

[5] Wolf J, Niedermaier N, Lowitzsch K. Stroke in young adults[J]. Nervenheilkunde, 2005,24(8):681-685.

[6] Guthikonda S, Sinkey C, Barenz T, et al.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 rever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eavy smokers[J]. Circulation, 2003,107:416-421.

[7] Broustet J P. Should we advise our patients to drink wine[J]. Presse Medicale, 2006,35(6):1023-1030.

[8] 曾宇,杨松林,梁文生,等.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颈动脉病变的特征分析[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21(2):84-87.

[责任编辑时红]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Kaifeng, Henan Kaifeng 475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risk factors, etiology and pro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85 young cas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low age group and high age group to comparatively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etiological typing and treatment efficacy etc. 〔Results〕The majority of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is male. In two groups, the rates of smoking, drinking and other unhealthy lifestyle a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a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ratio of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diabetes mellitu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 age group (P<0.01), while the cardioembolic stroke incidence is higher in the low age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Treatment effect show that the low age group i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Smoking, drinking and other unhealthy life styles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The high age group need to control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low age group should actively treat the underlying diseases of the heart.

young cerebral infarction; low age group; high age group; risk factors

1672-7606(2016)02-0114-03

2016-02-17

曹华(1977-),女,河南开封人,主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重症疾病的治疗工作。

张保华(1965-),女,河南开封人,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工作。

R743

A

猜你喜欢

年龄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长爪沙鼠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