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腧穴谱研究
2016-09-08赖斌熊俊焦琳钟欢严鸿丽
赖斌 熊俊 焦琳# 钟欢 严鸿丽
(1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临床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腧穴谱研究
赖斌1熊俊2焦琳2#钟欢1严鸿丽1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总结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方法:按照检索策略全面广泛搜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检索CNKI和WF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总结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针灸穴位的频次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87篇,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曲池穴,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选取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25)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26)等“腧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针灸;类风湿关节炎;RCT研究;腧穴谱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炎症为主,临床多表现是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据统计,在国外其发病率约为1%,在我国各地的发病率略有差别,为0.34%~0.36%[1~2]。以此发病率来计算,我国患者总数高达400~500万,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迁延,病程5~10年者致残率为60%,病程30年者致残率达90%[3]。目前临床上用于RA的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这些西药对缓解关节肿痛、控制病情进展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应用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胃肠道、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针灸治疗类风湿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受到患者的青睐。
随着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日益增多,实验效果多不稳定,为此本文充分检索和搜集国内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挖掘和分析针灸取穴和配穴规律,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其腧穴频次分布情况,为针灸临床规范、合理选穴用穴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杨骏、高树中、廖方正、杜元灏副主编,程莘农主审。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1.2研究方法
1.2.1数据来源文献数据库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1978~2015)、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WF 1994~2015)。中国知网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要会期全文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手工检索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截止日期2015 年8月30日。
1.2.2文献筛选检索词以“类风湿关节炎”或“类风关”或“RA”并且采用“针灸”或“针刺”或“灸”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纳入标准:试验组干预措施仅以针灸治疗。文献排除标准:(1)试验组干预措施为:推拿、针刀、放血、拔罐、刮痧等;(2)实验研究、综述、理论探讨、经验总结、个案报道等;(3)各数据库中重复的文献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
1.2.3评价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类评价建立数据表,录入数据。“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表”分为6部分,内容涉及:文献所采用的腧穴,穴位归经,经穴,经外奇穴,特定穴,穴位配伍等。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质量评价数据表,录入数据并进行核对。
2 结果
2.1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腧穴使用频次曲池(56)、足三里(53)、阳陵泉(53)、阿是穴(45)、肾俞(39)、昆仑(36)、八邪(33)、阳池(33)、肩髃(33)、解溪(31)、外关(30)、阳溪(30)、八风(28)、内膝眼(28)、关元(26)、血海(27)、大椎(27)、太溪(26)、丘墟(26)、合谷(25)、阴陵泉(23)、肩贞(22)、肝俞(21)、膝阳关(18)、三阴交(18)、命门(18)、肩髎(17)、风池(17)、阳谷(17)、尺泽(16)、梁丘(16)、犊鼻(16)、手三里(14)、曲泉(14)、睥俞(14)、曲泽(14)、腕骨(13)、申脉(12)、下关(12)、膈俞(11)、委中(11)、风市(11)、气海(10)、环跳(9)、照海(8)、商丘(8)、后溪(7)、悬钟(7)、夹脊穴(9)、大杼(7)、鹤顶(7)、身柱(7)、天井(7)、太冲(7)、秩边(6)、支沟(6)、内关(6)、三间(5)、大陵(5)、行间(5)、少海(5)、丰隆(5)、臂臑(5)、腰阳关(5)、中渚(4)、风门(4)、居髎(4)、光明(4)、复溜(4)、小海(3)、肩前(3)、大都(3)、束骨(3)、中封(3)、神阙(3)、臑俞(3)、肩井(3)、二间(2)、液门(2)、前谷(2)、内庭(2)、十宣(2)、次髎(2)、至阳(2)、筋缩(2)、关元俞(2)、阴市(2)、膀胱俞(2)、太渊(2)、公孙(2)、天宗(2)、承扶(2)、养老(2)、髀关(2)、风府(2)、膈俞(2)、阴谷(1)、天柱(1)、颈夹脊(1)、府舍(1)、冲门(1)、急脉(1)、阴廉(1)、四缝(1)、中魁(1)、陷谷(1)、涌泉(1)、气端(1)、独阴(1)、上关(1)、颊车(1)、肩俞(1)、水沟(1)、秉风(1)、指间穴(1)、上星(1)、百会(1)、肩髎(1)、合阳(1)、手五里(1)、阳谷(1)、极泉(1)、伏兔(1)、气海俞(1)、大肠俞(1)、小肠俞(1)。
2.2经脉使用情况使用频数较多者为足太阳(25)、足阳明(14)、足少阳(12)、手太阳(12)、督脉(11)。见图1。
图1 经脉使用情况
2.3选穴配伍情况
2.3.1局部选穴情况因类风湿关节炎病变常累及肩、肘、腕、膝、踝等部位,病变部位常采用局部选穴。肩部选取肩髃(33)、大椎(27)、肩髎(17)、肩贞(22)、臂臑(5)、肩前(3)、臑俞(3)、肩井(3)、肩俞(1)、天宗(2)等穴位,其中肩髃(33,占37.93%),肩贞(22,占25.29%)为主。肘部选取曲池(56)、曲泽(14)、手三里(14)、尺泽(16)、天井(7)、支沟(6)、少海(5)、小海(3),其中曲池(56,占64.37%)为主。腕部选取阳池(33)、阳溪(30)、外关(30)、合谷(25)、阳谷(17)、腕骨(13)、后溪(7)、大陵(5)、内关(6)、中渚(4)、养老(2)、太渊(2),其中阳池(33,占37.93%),阳溪(30,占34.48%)为主。膝关节选取阳陵泉(53)、足三里(53)、内膝眼(28)、血海(27)、阴陵泉(23)、膝阳关(18)、梁丘(16)、犊鼻(16)、曲泉(14)、委中(11)、阴谷(1),其中阳陵泉(53)、足三里(53)均占60.92%。踝关节选取昆仑(36)、解溪(31)、丘墟(26)、太溪(26)、三阴交(18)、申脉(12)、商丘(8)、照海(8)、悬钟(7)、复溜(4)、中封(3)、其中昆仑(36,占41.38%),解溪(31,占35.63%)。髋关节选取环跳(9)、秩边(6)、居髎(4)、次髎(2)、髀关(2)。督脉选取大椎(27)、命门(18)、身柱(7)、腰阳关(5)、至阳(2)、筋缩(2)、风府(2)、水沟(1)。综上所述,局部选穴大多选取在病变关节附近腧穴,并且多选用手足三阳经穴,还选用部分奇穴以及大量运用阿是穴。源于局部腧穴能够起到近治作用,起到散寒除湿,通经活络,通利关节;选取阳经腧穴能够激发阳气,达到温阳通络以利关节,有助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对全身各关节的局部病变;选取阿是穴能够良好的缓解关节局部的疼痛,发挥“以痛为腧”的作用。
2.3.2辨证选穴特点(1)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痹症”范畴,《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因此可以将痹症分为行痹、痛痹、着痹,都可以表现为关节疼痛,依据《难经·六十六难》中“输主体痛节痛”,故选取十二经脉“五输穴”中“输穴”大陵、太渊、太溪、太冲、中渚、三间、后溪、陷谷、束骨,其中太溪(26,占29.89%)使用频次最高。(2)文献多数运用八风配八邪(28篇)以祛风散邪,并配以督脉腧穴,以通调督脉。督脉又称为“阳脉之海”,故督脉腧穴可以提升阳气,为此还选取后溪配申脉,源于后溪通于督脉,起到异曲同工之效。纳入文献中还选取夹脊穴,因夹脊穴位于膀胱经和督脉之间,有助于调节全身阳气以通调经脉,以祛除风寒湿邪气。(3)足太阳膀胱经上背俞穴的运用,如风邪偏盛的行痹出现关节疼痛选用膈俞配用血海、风池,以期“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邪偏盛的痛痹出现疼痛时选用肾俞配用关元,以提升阳气祛除寒邪而止痛。湿邪偏盛的着痹关节出现疼痛,选用肾俞、脾俞、胃俞、膀胱俞配用足三里、阴陵泉以健脾除湿止痛。其中背俞穴中肾俞(39,占44.83%),肝俞(21,占24.14%)使用频次为多。
3 讨论
腧穴使用频次统计表明:曲池穴、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四穴是临床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使用最广泛的腧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经具有多气多血的特点,故对痹症(类风湿关节炎)具有疏经通脉以止痛的作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上多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屈伸困难,阳陵泉穴称为“筋会”,并且主治筋病即各种软组织疾病[4]。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筋急,阳陵泉主之。”对于运用较多的阿是穴,是以痛为腧,这与《灵枢·经筋》篇中:“以痛为输,燔针劫刺”相符。
经脉使用情况表明:阳经及督脉使用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使用最多,足阳明胃经次之,手太阳和足少阳均少于足阳明,督脉使用频次位列第四。在《灵枢·经脉》中对于足太阳膀胱经有如下描述“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5]。这与阳陵泉穴以及阿是穴的选取具有“殊途同归”之意。足阳明胃经乃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盛,刺激足阳明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以奏扶正祛邪之功,其中《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这与足太阳膀胱经互相呼应。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经脉相接,能够推动与补充足太阳经的经气不足,具有经气相通之功。足少阳胆经使用与足阳明胃经相同,《灵枢·经脉》描述为“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同。”可见胆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具有一定的疗效。督脉,“阳脉之海”,《灵枢·经脉》:“督脉之别……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膊左右,别走太阳”,足太阳通过脑户穴与督脉相交,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穴与督脉脉气相通。足阳明经通过神庭穴和水沟穴与督脉相会,足少阳经经过大椎穴与督脉经气相应,而大椎为手足三阳之会,并且诸阳经通过阳维会合于督脉,督脉别称为“阳脉之都纲”。因此选取督脉穴为主,督脉主一身之阳[6],治疗更能体现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选脉之周全,思维之缜密,这也是针灸的优势、精髓、魅力所在。
本文纳入87篇文献,目的在于统计分析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腧穴和经脉使用情况,希望能为以后研究及选穴提供数据支持。结果为选取曲池、足三里、阳陵泉、阿是穴为主进行治疗,主要使用阳经经脉及督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运用最多。辨证选穴选取太溪等“输穴”结合使用八风、八邪、背俞穴等穴进行临床辨证运用。
本文选取了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报告,所纳入文献符合试验组干预措施仅以针灸治疗,排除试验组干预措施为:推拿、针刀、放血、拔罐、刮痧等干预错的文献,以及实验研究、综述、理论探讨、经验总结、个案报道等。因此存在不足,纳入文献不全面。为此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全面纳入文献,以期更具说服力。在腧穴使用情况统计过程中发现部分文献列举所选腧穴时使用等字进行省略,导致部分腧穴被隐藏,这给统计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此外,在以后人力物力充足的前提下,能够全面的统计出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腧穴谱。
[1]谭三春.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湖北: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
[2]巴燕·艾克海提.温针灸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黄俊中.从整体观谈强壮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杨英昕,张维斌,张敬中,等.悬钟阳陵泉超声波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7):112-114
[5]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3,178
[6]陈加云.以督脉穴为主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921
Spectrum Bibliometric Study of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Acupuncture Based on Acupoint
LAI Bin1,XIONG Jun2,JIAO Lin2#,ZHONG Huan1,YAN Hongli1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Nanchang330004;2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Nanchang330006)
Objective: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etrology,summarizes the acupoint spectrum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earch strategy,the RCT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as widely collected,and the computer retrieval was the main and manual search was supplemented.The CNKI and WF databases were searched,and the standard of research was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acu point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Result:In total of 87 qualified papers,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use of the acupoints was Quchi,meridians was bladder full sun.Conclus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has little side effect and stable curative effect,and Quchi(56),Zusanli(53),Yanglingquan(53),Ashi-point(45)were received,the main meridians were yang and Du meridian,and the most was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 Taiyang(25).Dialectical points were of Taixi(26)"acupoints"with Eight Feng,Eight Exopathogens,Beishu point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cupuncture;Rheumatoid arthritis;RCT;Acupoint spectrum
R245.9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6.003
焦琳,E-mail:jl0809@126.com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