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及财政效果研究

2016-09-08卢江李春吉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社会福利财政政策

卢江,李春吉

(1.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中国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及财政效果研究

卢江1,李春吉2

(1.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目前中国提出要逐步实现从补缺型社会福利体系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转变,文章以个体绝对收入和贫富差距为基本出发点,从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个角度构建社会福利函数。对福利函数进行模拟发现: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福利总量模拟图都呈现U型曲线。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越大或财政政策越紧缩,U型曲线越明显。在同等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增大都会致使农村社会福利总量产生滞后效应,亦即表明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对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贫富差距拉大更敏感。

贫富差距;社会福利函数;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

目前我国提出要逐步实现从补缺型社会福利体系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转变,但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进程和潜在红利的释放,二元结构下的贫富差距导致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增长速度放缓,进而使得中国居民个人福利寄生于公共福利的畸形特点。那么,城乡二元体系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福利的结构性分配?城镇和农村的福利分割能否因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而有所改善?政府的财政预算会对城乡内部的社会福利产生明显的差异性影响吗?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福利总量的损失?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经典理论演化

斯密的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写成∑max ui,即每个人人追求自身利益ui最大的社会加总;边沁修改了斯密的理论,其社会福利函数理论基础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即∑max u,其中u∈[u1,u2,…,up],并且u1<u2<…<up,u1≥N 2,N表示总人口。新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社会福利也有各自的理论阐述,但都没有明确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在边沁理论基础上提出简单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后经维克里和海萨尼改进形成了一般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伯格森运用大量微分数学方法开创了现代社会福利函数,并经过萨缪尔森完善,形成最抽象的社会福利函数Bergson-Samuelsonswf。阿罗对swf进行了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他独特的社会福利函数SWF,但阿罗随后提出了不可能性定理,使得社会福利函数问题研究陷入困境。Coleman(1966)质疑了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存在的一般条件,并指出社会福利函数中任何一个变量的提出可能会导致其他变量之间的偏好关系产生变化[1]。尽管Demeyer和Plott(1971)提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并不适用于Bergson固定偏好问题[2],但Robert P.Parks(1976)研究认为,即使在固定偏好条件下,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对Bergson-Samuelsonswf仍然具有约束效力[3]。社会福利函数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进入古典效用主义复兴,最大化再一次被提上日程,精英社会福利函数W=max(u1,u2,…,ui), i=1,2,…,H,该福利函数认为社会福利由社会中情况最好的群体效用决定,即精英者的效用,在理论上它允许极度两极分化的存在。罗尔斯提出了相反的社会福利函数W=min(u1,u2,…,ui),i=1,2,…,H,即社会福利取决于社会中境况最差的群体效用。实际上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纳什社会福利函数和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取值由Atkin⁃son社会福利函数表示。另外诺齐克和阿马蒂亚·森则提出了主张权利公平和主张能力公平的社会福利函数。

(二)社会福利函数的最新构建

1.基于二阶函数逼近的社会福利函数构建

该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方法,将纯粹微观视角转向微、宏观相结合。Rotem⁃berg and Woodford(1997)、Canzoneri,Cumby and Diba(2005)以消费正效用和工作时间的负效用构建社会福利函数成为基准[4-5],运用泰勒展开式可以计算社会福利的二阶损失函数,主要影响变量为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率、利率等[6-7]。还有学者认为社会福利函数的构建需要以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为分析前提。Levin(2002)在动态一般均衡与黏性价格假设基础上,考察了福利最大化的货币和税收反馈准则[8]。Warnock(2003)考察了两国模型下汇率动态和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认为福利转移和国外净资产头寸引起的实际汇率变动有关[9]。

2.基于收入增长和贫富差距的社会福利函数构建

从社会成员角度出发构建社会福利,最合理的方法是对每个人的收入进行分类,一般而言,以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为基本元素构建社会福利函数成为研究热点。部分学者以平均收入y和基尼系数gini元素的一般社会福利函数w=y(1-gini)明确显示,社会平均收入越高,社会福利越大;相反,gini系数越大,社会福利则越小[10-11]。将平均收入和基尼系数相乘的方式进行改善,对它们各自赋予一定的权重,并形成总和的形式成为一般形式[12-13]。Gary S.Fields(2010)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可以用经济福利近似代替,它取决于效率和公平指标,其中效率指标是由个人的绝对收入决定,而公平指标则考察相对收入[14]。

3.对传统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改进和修正

Kaneko and Nakamura(1979)在纳什社会福利函数的基础上做出存在一个显著可替代的基点,它反映社会中所有个体最坏的状态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社会福利函数[15]。在考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函数存在两种事前和事后的两种类型[16-18]。Creedy and Herault(2012)运用微观仿真分析研究收入所得税改革下的社会福利改进,论文构建了在常相对不平等厌恶和净收入因素下的附加帕累托社会福利函数[19]。

4.对社会福利函数构建的其他改进和结论

在消费和闲暇作为基本元素的基础上,有学者运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将货币余额和经济长期动态增长作为附加因素,构建代表性家庭的社会福利函数[20]。Eric Sims and Jonathan Wolff(2014)在DSGE框架下着重分析了政府购买支出冲击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得出一个国家总体产出乘数和福利乘数反向变动的结论[21]。Thon,Aboudi and Zheng(2014)将收入分配方法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作为工具变量改进了社会福利函数[22];Scrimitore(2013)认为社会福利函数由消费者剩余加上总利润再扣除补贴成本所得[23];Bastani,Blomquist and Micheletto(2010)通过运用交叠模型研究所得税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在稳态条件下,从非线性税收总体收益中所获得的福利所得占据GDP总额大约2.4%~4%[24]。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中,社会福利函数具体形式也没有形成定论。相对而言,基于收入视角构建的社会福利函数更显合理,其他因素,诸如汇率、通货膨胀率、税收、产出等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机制是改变个人的收入水平。信息是否对称实际上是改变了个人收入在现期和未来期的分配比例,如果个人是理性的话,“李嘉图等价定理”般的结论仍然是可适用的。因此,本文的社会福利函数构建以个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分类方法为基础进行拓展,即将社会福利划分为市场配置型和政府配置型两类,其中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主要表现为由个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构成,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则是由政府购买提供。

二、中国社会福利的命题猜想

命题1:农村内部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小于城镇内部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这个命题成立的基本根据包含两个:首先,农村居民的就业种类主要分为农业耕种和外出打工。农村居民拥有的生产资料基本相似,除了土地种植农作物以外,没有太多的其他生产资料禀赋。其次,城镇居民的就业结构较农村居民就业结构而言有较大不同,大部分城镇居民工作行业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且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以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并重。无论是从就业结构还是从收入来源来看,农村内部贫富差距要远远小于城镇内部贫富差距,这样,前者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会低于后者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命题2:政府是否平衡预算对其与社会福利总量是否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不确定。非确定性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情况一,政府预算会对社会福利产生直接增加效应和间接减少效应,其中直接增加效应主要表现为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间接减少效应是政府税收改变个人绝对收入进而导致社会福利的降低。直接增加效应和间接减少效应对社会福利总量的最终结果是呈现正向还是负向关系不确定。情况二,政府的财政预算会产生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比如政府采取预算赤字策略,即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或者税收减少,购买支出增加导致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变多,税收减少则可以增加居民的绝对收入,进而提升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因此从短期来看,社会福利总量上升;但是政府在未来会通过紧缩性政策来弥补现期预算赤字,未来社会福利总量会相对下降;另外政府的预算政策会产生一定时间的滞后效应,这种滞后效应本身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是不稳定的,如果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社会总福利的波动方向和幅度很难确定。

命题3: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可以有效弥补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从目前我国社会福利的结构性特点来看,市场配置型福利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呈现增长不足态势,相反,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上涨幅度明显。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个人福利逐渐寄生于公共福利,该现象的直接原因包括个人有消费能力的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不足和公共资源产权私有化导致的社会福利有偿享受;其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从短期来看,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可以有效弥补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它在理论逻辑上反映为收入的二次分配,相当于对富裕者阶层征税然后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贫穷者进行补偿,同时富裕者阶层也可以享受公共福利,这样就避免了以收入形式直接补偿的社会矛盾。

命题4:绝对收入权重比增加会导致社会福利呈现“虚假繁荣”。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由绝对收入增长和相对收入差距两部分构成,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权重比,对于不同的收入群体而言,该权重比反映他们对自己社会福利总量构成的主观倾向。从社会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来看,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总福利的增长取决于国民产出的增长速度,本文认为这种观点的前提假设是值得商榷的,它的理论逻辑是经济增长就会带动个人收入的绝对增长,进而提升社会福利总量。然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并不必然协调,经济增长还有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如果由此引发的社会福利损失高于绝对收入带来的福利增长,则会导致市场配置型社会总福利的下降。如果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中绝对收入权重较大,轻视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在政府配置型社会福利外生既定下,社会总福利会呈现虚假繁荣。

三、中国社会福利函数模型的构建

本文的社会福利函数为离散型,其组成部分包括市场配置型私人社会福利和政府配置型公共社会福利。模型中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和政府两方面,企业之所以没有纳入考虑模型中是将企业转化为个人。市场配置型私人社会福利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绝对收入的增长xi,一方面是个人收入与他人收入的相对差额,即贫富差距PER。这部分模型的设定我们依据Juan Gabriel Rodriguez(2014)[13]的工作为基础。政府配置型公共社会福利则主要取决于政府行为,本文设定政府行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G、政府转移支付Tr和政府税收T。政府财政收支采用非平衡预算,G=h1T ,h1>0且h1≠1,税收T主要取自个人收入。

将社会所有个人正收入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一共分为n组,0<x1<x2<…<xn,给定一个组合X=(π1,…,πn;x1,…,xn),其中πi表示第i组收入者人口占百分比,m表示总收入,假定社会福利函数是n组收入群体效用的组合:W=W(U1(X),U2(X),…,Un(X)),社会福利函数取决于五个因素,即W=V(m,PER,G,Tr,T),其中转移支付在进行数值模拟的时候作为外生变量予以剔除,而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之间存在比例关系,因此,本文的社会福利函数最终的模型设定为:

根据Juan Gabriel Rodriguez(2014)[13],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考虑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与其所占百分比的乘积之和,本文结合公共福利的改进,可以将社会福利函数改写为:

因此,社会福利函数的建立关键在于效用函数U(xi,X,G)的确定,为此需要界定个人相对收入损失因子[25],定义D(xi,xj)为收入xi的群体对收入xj群体相比的损失因子,可以得到:

其中,(1-a)xi反映的是个人收入所产生的社会福利,a[m-2D(xi)]是贫富差距所产生的社会福利。h2(1-a)xiG是公共社会福利,它反映的是用于公共事业的政府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公共社会福利占纯粹私人收入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一定比例。因为公共社会福利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它不能与相对收入差距所导致的社会福利进行比较,故而只能与私人收入社会福利形成函数关系。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公共社会福利是个人收入社会福利的线性函数。其中:

进一步,假定政府的财政税收实行的是单一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即对xi收入者征收ti税率,那么可以得到,因此,可以将xi收入者的效用函数改写为:

最终本文得到的社会福利函数为:

四、参数说明及数据处理

(一)参数说明

如表1所示,本文福利函数中相关参数是h1、h2、θi、ti、xi、πi、xj、πj,其中h1=1表示政府采取平衡预算政策,0<h1<1和h1>1分别对应着财政盈余预算和财政赤字预算。由图1可得,我国财政收支基本上呈现预算赤字态势,并且基本上趋近平衡预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1980年至今,我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最高比为118.6%,最低比为96.82%。为了加宽探究财政政策波动幅度对社会福利总量的影响,本文将h1取值范围设定在(0,2)。

表1 参数说明

图12000 -2013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h2原本表示政府单位支出导致的公共福利对个人绝对收入社会福利的边际增长效应,由于公共福利同时还可以弥补贫富差距导致的福利损失,所以本文将h2称为公共福利交互因子,取值为(0,1)。

a表示社会福利总量在个人绝对收入社会福利增长和贫富差距社会福利损失上的权重分配,即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取值范围为(0,1)。由于涉及社会分配制度和社会个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观评价,所以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取值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本文分三种情况进行考察:0<a<0.5表明个体认为社会福利总量构成偏向绝对收入增长效应;a=0.5表明个体认为社会福利总量在绝对收入增长和贫富差距损失上无差异,各占一半;0.5<a<1表明个体更关注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ti为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受分组限制,结合累进税的税率情况,本文对税率取值如下:农村五等分人均纯收入中,低收入者、中等偏下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中等偏上收入者不征税,高收入者ti=0.2;城镇居民中低收入户(最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户ti=0.2、中等收入户ti=0.25、中等偏上户ti=0.3、高收入户(较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ti=0.35。

πi和πj的取值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农村五等分等级人均纯收入中,πi=πj=0.2;在城镇不同等级总收入中,最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各占比10%;中等偏下户、中等户、中等偏上户各占比为20%;较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各占比10%,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本文对城镇较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较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进行合并,城镇模型中,πi=πj=0.2。

(二)数据来源和处理

变量xi、xj、πi、πj的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年鉴的年度数据,农村数据时间序列为2002-2013年,城镇数据时间为2002-2012年,具体见表2-3所列。

表2 农村五等分等级人均纯收入元

表3 城镇不同等级总收入元

五、中国社会福利函数的数值模拟

在xi、xj、πi、πj、ti已知基础上,本文Matlab数值模拟思路如下,当a、h1取值变化时,社会福利总量与h2的动态关系,即考察公共福利对社会总福利的两种效应分解。另外在模拟图形上也可以分析当h2不变时,社会福利总量与社会福利权重因子或政府的财政政策因子的动态关系。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基于农村还是基于城镇考察,社会福利总量与h1、h2、a都呈现U型关系。

模拟发现2003年和2013年农村社会福利图总体呈现U型特征并且基本一致,2013年的社会福利总量在同等条件下高于2003年的社会福利总量。同理,2004-2012年,农村社会福利总量的动态图皆与2003年相似,差别仅体现在福利总量的区别,这说明社会福利总量随着个体绝对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反映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同收入组的增速相对协调,并且和社会福利总量呈现一致性增长。在同样的财政政策下,比如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例,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越小,在同等公共福利交互因子下,社会福利总量越大。农村社会福利总量U型曲线的变化至少体现了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如果个体对社会福利总量构成偏向于绝对收入增长,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下,公共福利的直接增长效应小于间接补偿效应,再加上绝对收入水平较低,此时的社会福利总量会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财政政策向扩张性转变,社会福利总量转向严格递增,与平衡财政政策相比,公共福利交互因子的影响尽管在起初阶段差别不大,但后期呈现出加速递增态势。第二,当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影响更重时,要增加社会福利总量,只有实施巨额财政赤字才能达到。因为公共福利交付因子的直接增长效应和间接补偿效应只能作为客观结果,而不能被事先构建。模拟发现2002年和2012年城镇社会福利图也呈U型特征并基本一致,与农村社会福利总量动态变化类似,2012年城镇社会福利总量较之2002年而言,U型线更为明显,2003-2011年份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动态变化趋势与2012年社会福利总量相似,本分对城镇社会福利分析结论如下:第一,在相同的财政政策下,随着社会福利权重因子的逐渐变大,公共福利交互因子对社会福利总量的增长效应逐渐减弱,间接补偿效应逐渐增加;第二,在相同的社会福利权重因子下,财政政策越是向扩张性转变,社会福利总量越能得到提升;第三,当城镇居民对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在意时,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较大,此时需借助巨额财政赤字才能实现社会福利总量的上行增长。

上述分析已经表明了农村社会福利总量与城镇社会福利总量的共同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当公共福利交互因子在0.5附近波动时,即便社会福利权重因子是动态变化的,但在同等条件下,h1=1和h1=1.9时社会福利总量的波动差异并不大,这说明财政政策应该向平衡预算逼近,既可避免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系统产生的不稳定,也可确保对社会福利总量的基本效应。

城乡社会福利总量的动态变化之差异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同样的社会福利权重因子下,相比较农村而言,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对财政政策变动更敏感。图2展示了在同等条件,即a=0.9时,h1=1向h1=1.9的扩张性转变下,城镇2012年相比其2002年社会福利总量值与农村2013年相比其2003年社会福利总量值的比较,很明显,二者动态趋势一致,但由于城镇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所以财政政策对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总量提升更有效,或者说财政政策对农村社会福利总量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图2 同等条件下城乡社会福利总量动态

第二,在同样的财政政策下,相比较农村而言,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变动更敏感。图3展示了在h1=1.9时,a=0.5向a=0.9变化时社会福利总量的变动,其中在城镇h2∈[0.14,0.16,0.18,0.20,0.22]和农村h2∈[0.32,0.34,0.36,0.38,0.40]时图形残缺,这是因为在上述情况下,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和农村社会福利总量变化值较大且波动剧烈,但二者趋势一致,故未标出。社会福利权重因子的变大表示人们更加关注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显然图3表明,城镇社会福利总量比农村社会福利总量变化更大,虽然此时农村社会福利总量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的反应依然存在滞后效应,但农村内部社会福利受其影响更小,换言之,它印证了城镇贫富差距大于农村贫富差距。

图3 同等条件下财政政策对城乡社会福利总量影响动态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的数值模拟得到的全部结论见表4所列。

表4 数值模拟结论

六、结论与讨论

根据前述模拟,论文得到四个确定性的结论,分别是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下,如果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较小或公共福利交互因子较小,公共福利交互效应以间接补偿效应为主,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小且在紧缩性财政政策下,公共福利交互效应以间接补偿效应为主,社会福利总量呈现左半U图,即衰退趋势;反之,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如果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较大或公共福利交互因子较大,公共福利则以直接增长效应为主,此时,社会福利总量呈现右半U图,即增长趋势。那么本文构建的社会福利函数模型和数值模拟是否有效呢?这需要结合前述第二部分的命题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和公共福利交互因子较大时、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和公共福利交互因子较小时社会福利总量的动态变化并不确定,当政府偏向于平衡预算政策时,社会福利总量会随着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和公共福利交互因子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单调递增导致社会福利总量的下降、公共福利交互因子单调递增导致社会福利总量的上升,哪一个影响更大并不确定,这证实了本文第二部分提出的命题2。命题2有两个解释原因,由于时间范围限制,本文没有考察非平衡预算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所以只证实了第一个解释原因。对此,笔者认为,当无法甄别个体对其社会福利的构成偏好时,只有采取扩张性的、赤字性的财政政策才能大幅提高社会福利总量水平。当前,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正从补缺型社会福利体系向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转变,“普”在本质上要求先要做大社会福利这块蛋糕,因此,在当前经济新常态格局下,政府需要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上更有突破。由前文可知,我国财政目前最大赤字幅度为18.6%,如果需要大幅提升社会福利,根据欧美等国经验,财政赤字在原来基础上有充足的弹性空间,笔者认为增加5个百分点左右是可实现的,也是我国目前的财政可容忍的。表4提出在同等条件下,相比较农村社会福利,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对财政政策更敏感,所以,以提高社会福利总量为约束的财政应该更多地向城镇倾斜。

(2)表4指出,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城镇社会福利总量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变化更为敏感,即城镇内部贫富差距对社会福利损失的弹性更大,这证实了命题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原来一部分收入水平和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农村居民移居城镇,导致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更加小;同时,还有部分收入较低的农村居民也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移居城镇,总之,移居农民加剧了城镇内部贫富差距。因此,作为提升社会福利总量的根本保障,社会福利制度改革需要着重加强研究和改善城镇内部贫富悬殊问题,实际上这是对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不足的矫正,特别地,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的角色定位需要重新转化。举例而言,如果将大型国有企业视作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么学术界存在的这样一种观点应该被摒弃和否决,即需要将大型国有企业的利润分红直接返还给全国百姓,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急需改革,但上述观点在理论逻辑上和实践上都行不通。实践上,国有企业利润分红的直接返还会影响企业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理论上,政府配置性公共福利不可能完全偏向一次性的补偿,它更应该体现作为抑制贫富差距形成的系统性功能。因此,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在城镇开展时,需要着重强调它的间接补偿效应,而非直接增长效应。

(3)当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不足时,社会福利总量的提升必须借助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这证实了命题3。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不足指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一方面是指农民内部和城镇内部贫富差距、另一方面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这是造成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贫富差距自身所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会吞噬改革给人们带来的社会福利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呈现许多亚健康的状态,其中的典型特征是个人福利逐渐寄生于公共福利,这是一种扭曲的现象,因为从根本上讲,政府配置的公共福利资金来源是社会个体的收入所得,它又是市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结果,所以本文认为,长期来看,社会福利总量的增长应该以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为主,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为辅。在短时期内,政府配置型公共福利可以有效弥补市场配置型社会福利的不足。

(4)在社会个体对社会福利权重因子不同的偏好前提下,社会福利总量的评估应该秉持谨慎原则。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个体社会福利权重因子甄别机制或者甄别成本巨大时,为了获得政府公共的补偿性社会福利,无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都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高收入群体倾向于绝对收入的增长效应,即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较小;低收入群体则更关注贫富差距,即社会福利权重因子较大。高收入群体在社会、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往往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另外,我国人均收入逐年攀高,以此为据的经济政策必然会赋予高收入群体更多收益,这两个因素都必然会降低社会福利权重因子在福利总量上的考察,也就是绝对收入权重比增加,因此,社会福利总量会呈现“虚假繁荣”,这证实了命题4。在笔者看来,社会福利是衡量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它应该根据高、中、低收入分组分类、综合考察,一刀切的逻辑思维不可能获得真实的社会福利信息。另外,需要建立统一的个人收入账户,进而获得有效的个人社会福利权重因子,从而避免社会福利总量的虚假波动。

[1]Coleman J S.The Possibility of A Social Welfare Func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1105-1122.

[2]Demeyer F,Plott C R.A Welfare Function Using‘Relative Intensity’of Preference[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1):179-186.

[3]Parks R P.An Impossibility Theorem for Fixed Preferences:A Dictatorial Bergson-Samuelson Welfare Function[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6,43(3):447-450.

[4]Rotemberg J,Woodford M.An Optimization-Based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the Evaluation of Monetary Policy[M].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7:297-362.

[5]Canzoneri M B,Cumby R E,Diba B T.Price and Wage In⁃flation Targeting:Variations on A Theme by Erceg,Hender⁃son,and Levin[J].Proceedings,2005:181-215.

[6]Lawler P.Monetary Policy,Central Bank Objectives,and So⁃cial Welfare with Strategic Wage Setting[C].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1:94-113.

[7]Paoli B D.Monetary Policy and Welfare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9(1):11-22.

[8]Levin A T.Comment on:Monetary Policy Rules in the Open Economy:Effects on Welfare and Business Cycles[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2(5):1017-1023.

[9]Warnock F E.Exchange Rate Dynamics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 A Two-country Model with Home-product Bia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3(3):343-363.

[10]Sen A.Real National Incom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6,43(1):19-39.

[11]Wodon Q,Yitzhaki S.Inequality and Social Welfare[R]. MPRA Paper No.12298,2008.

[12]Esteban J M,Ray D.On the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J].Econometrica,1993,44:819-851.

[13]Rodriguez J G.A Class of Social Welfare Functions That Depend on Mean Income and Income Polarization[J].Re⁃view of Income&Wealth,2014(3):422-439.

[14]Fields G S.Does Income Mobility Equalize Longer-term Incomes?New Measures of an Old Concept[J].Journal of Economic Inequality,2010(4):409-427.

[15]Kaneko M,Nakamura K.The Nash Social Welfare Function[J].Econometrica,1979(2):423-436.

[16]Obstfeld M,Rogoff K.Global Implications of Self-Oriented National Monetary Rule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117(2):503-535.

[17]Sutherland A.The Expenditure Switching Effect,Welfare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Control,2006(7):1159-1182.

[18]Alder M D,Hammitt J K,Treich N.The Social Value of Mortality Risk Reduction:VSL Versus th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14(1):82-89.

[19]Creedy J,Heraul N.Welfare-improving Income Tax Re⁃forms:A Microsimulation Analysis[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12,64(1):128-150.

[20]Chu A C,Lai C C.Money and the Welfare Cost of Infla⁃tion in an R&D Growth Model[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10(10):233-249.

[21]Sims E R,Wolff J.The Output and Welfar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pending Shocks Over the Business Cycle[R]. NBER Working Paper,2013.

[22]Aboudi R,Thon D,Zheng M.Designing A Basic Income System with A Social Welfare Func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14(4):546-568.

[23]Scrimitore M.Price or Quantity?The Strategic Choice of Subsidized Firms in A Mixed Duopoly[J].Economics Let⁃ters,2013(2):337-341.

[24]Bastani S,Blomquist S,Micheletto L.The Welfare Gains of Age-related Optimal Income Taxation[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0(4):1219-1249.

[25]Yitzhaki S.Relative Deprivation and the Gini Coeffici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2):321-324.

[责任编辑:张兵]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and Its Fiscal Effect

LU Jiang1,LI Chun-ji2
(1.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8,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Nanjing 210046,China)

At present,China’s social welfare system is gradually shifting from insufficient to appropriate universal.Taking in⁃dividual absolute income and polarization as the basic point,this paper constructs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rket-allocated and government-allocated.The results from simulation of welfare function contain:The total amount of rural and urban social welfare simulation diagrams present U-shaped curves,the greater the social welfare weight factor or the tighter fiscal policy,the more obvious the U-shaped curve;Under the same condition,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nd in⁃creasing social welfare weight factor will make a lag effect of total rural social welfare which shows that the total town social welfare is more sensitive to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and income polarization.

income polarization;social welfare function;market-allocated social welfare;government-allocated social welfare

F062.6;F812

A

1007-5097(2016)11-0101-08

10.3969/j.issn.1007-5097.2016.11.015

2016-04-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M551531);浙江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经费项目

卢江(1986-),男,江苏沭阳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社会福利函数;李春吉(1971-),男,江西东乡人,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社会福利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从“和谐发展”到“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福利重要著述的发展逻辑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社会福利视角下的专利制度问题
报告
社会福利与欧债危机
资本占有量差异、收入机会不平等与财产性收入增长——基于扩大贫富差距的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