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16-09-08张丰红
张丰红
钢铁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张丰红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按照钢铁冶金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引入钢铁冶金生产技术标准,坚持结合生产、结合技术、结合工艺、结合操作的“4结合”原则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了理实一体化的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
冶金技术;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按照钢铁冶金生产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引入钢铁冶金生产技术标准,坚持结合生产、结合技术、结合工艺、结合操作的“4结合”原则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了理实一体化的能力本位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铁矿粉造块、炼铁、炼钢、精炼、连铸等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学习与岗位工作的工学内容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选取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体现高职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高等性”。
目前甘肃钢铁职业学院的课程体系依然沿用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尽管近几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力度依然不够,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课程体系的陈旧直接阻碍了最新教学成果的应用,延缓了学院教学理论的研究步伐,影响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快速成长。
甘肃省内的兄弟院校也都在近两年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甚至有院校已经应用课改的成果,积极新建或扩建实训设施,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使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六步骤教学法。因此,本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十分紧迫。
2 钢铁冶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根据钢铁冶金专业“多岗通、一岗精”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职业素质与从业上岗要求对接”的原则,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应钢铁生产流程,以从矿石到铸坯生产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对其中所包含的6个生产区域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根据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含实践教学)配置,进而构建本专业基于钢铁生产工艺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产工艺工作流程
3 钢铁冶金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钢铁冶金专业就业钢位群具体工序及主要工作岗位见表1。
表1 就业岗位明细表
4 钢铁冶金培养目标分析
4.1培养目标
围绕“崇技尚能,济世立身”的校训,深化“炼钢炼人、铸梁铸才”的专业理念。面向冶金钢铁企业,培养适应冶金钢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的冶金钢铁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体现钢铁企业和冶金产业发展一线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来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结合钢铁企业和冶金产业要求,培养“知识+技能+素质”三维一体、下得去、上手快、留得住、用得上的冶金技术技能型人才。
4.2专业知识目标
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绘图知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外语基础知识等。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艺、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耐火材料基础知识,掌握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电工学基础知识等。
专业知识:掌握烧结与球团工艺与理论、炼铁工艺流程与理论、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的工艺和理论、连铸、炉外精炼的工艺特点,掌握炼铁设备、炼钢设备与设计原理。
4.3专业技能目标
基本技能:具备具有冶金常用设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分析冶金设备构造、原理的能力。具有应用冶金电器设备进行冶金生产过程操作的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收集、查阅专业领域内的技术及信息能力。
专业技能:具备冶金炼铁、炼钢、连铸、精炼等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具备冶金主要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方面知识。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钢铁冶炼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具有从事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综合技能:具备钢铁冶炼生产组织、技术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对冶炼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初步设计和改进的能力;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和检验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能力。
5 钢铁冶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酒钢、榆钢、新疆新源等集团的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通过广泛咨询行业专家以及与企业的生产一线技术主管,与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确定了毕业生从事的7个任务领域,分析了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成长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通过对学习领域进行教育学处理,重构了冶金技术专业工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 (如图2所示)。
图2 新课程体系构建图
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实践育人。每个专业核心学习领域都配置对应岗位能力分解的技能实训项目、专业知识、案例教学知识,使课程内容与生产的操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一致,达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与岗位能力的对接。新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技能训练领域,学生先进入企业“识岗实训”,了解本专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项目导向实践课的学习训练,初步掌握岗位技能 “应会”和“应知”的内容;之后重入生产企业,在6个生产区域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关键岗位技能的 “顶岗实习”,进行某一岗位技能的重点提升。
[1]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张海臣.冶金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0.4.
T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