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觉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及其基本经验
2016-09-07张江山
张江山
摘要:无产阶级事业取得胜利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性做了深刻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自觉性、坚持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提升行动自觉性、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同自发倾向做斗争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党的自觉性;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8-0058-04
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是无产阶级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在实现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推动无产阶级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过程是直面和应对各种重大现实问题和严峻考验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充分展现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性。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基本经验。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自觉性的论述
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主体的自觉性可以分为个人自觉性、集体自觉性、全社会自觉性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自觉性理论以实践作为观察世界与社会的思维视野,突出了人在实践中的主体性、能动性。个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的自觉性首先是个人的自觉性,“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67人脱离了动物界后,就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具备了某种自觉性,社会正是“有自我意识的机体的发展过程”。[2]55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无数单个意志的合力推动的。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相反地,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3]697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或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人们的自觉性随着对历史规律认识程度提高和参加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的深入在不断提高。人的自觉性包括了个人的自觉性和群体或集团的自觉性。在创造社会历史过程中,为了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往往结成一定的集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性做了深入的阐述。
1.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自觉性的论述。阶级是阶级社会中最重要的集团。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一个阶级从被统治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过程中,它的阶级自觉性在一定程度上同社会必然性相一致,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本阶级的觉悟。无产阶级在完成自身阶级使命中表现出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性和社会自觉性。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基本一致,无产阶级在实现自身解放中,也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但无产阶级的阶级自觉性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是社会自觉性,无产阶级有一个从“自在阶段”到“自为阶段”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还阐述了无产阶级自觉性的来源。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革命斗争从自发变为自觉的过程中,革命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1]9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马克思主义把哲学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15“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9这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找到了理论灌输的根据。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工人们已经具备了作为成功因素之一的人数,但是只有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4]134马克思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提到了“决定胜负”的高度。同时,无产阶级要实现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建立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政党。恩格斯指出:“要使无产阶级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他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 [3]685
2.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自觉性的论述。列宁在对“自发论”的批判中,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觉性。俄国的经济主义崇拜“自发论”,并歪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工人运动是“为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而可贵”,[5]262工人斗争不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等。列宁指出了这种主张的实质,他认为,经济主义的这种主张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消解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济派的“基本错误就在于崇拜自发性,就在于不了解群众的自发性要求我们社会民主党人表现巨大的自觉性”。[5]268列宁指出崇拜自发性的严重危害,“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5]247这在“社会主义运动越年轻”的国家就越发突出。列宁指出:“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5]268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加强思想斗争,提防和反对崇拜自发性和反对加强自觉因素的人。列宁指出:“某一个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运动愈年轻,也就应当愈积极地同一切巩固非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企图作斗争,也就应当愈坚决地告诉工人提防那些叫嚷不要‘夸大自觉因素等等的蹩脚的谋士。”[5]268他还指出:“我们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自发性,就是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这种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的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势,而把它吸引到革命的社会民主党的羽翼下来。”[6]38
为了把俄国革命引上正确的道路,列宁认为须有一个有别于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列宁在回顾了几十年来俄国工人运动的历史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代运动的力量在于群众(主要是工业无产阶级)的觉醒,而它的弱点却在于身为领导者的革命家们缺乏自觉性和首创精神。”[5]345这个无产阶级政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行动。他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241-242
二、党的自觉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实践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我们党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见诸于实践,并根据实践检验再总结形成新的认识,再应用于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理论化的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了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党的主体自觉性是在这三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1.党的自觉性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一种先进的思想理论,只有与各自的民族心理、文化、历史传统和现状相结合,才能真正融入该民族之中,最终转化为该民族的思想要素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时,注重民族特性,研究现实需要,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理论。马克思曾在阿姆斯特丹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明确指出贯彻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必须从各民族国家的具体实践出发,“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而不是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过程中,党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党的先驱在同各种社会思潮或者救国道路进行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种自觉性表现在十月革命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还表现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反复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1928 年,毛泽东曾批判党内主观主义,要求“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陷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7]90随后他撰写《反对本本主义》对党内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但随着教条主义者占据了党的领导岗位,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毛泽东回到领导岗位后先后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理论基础上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上个世纪40 年代党内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认识到,“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 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8]39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邓小平也是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针对“两个凡是”把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思想观点,当作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和评判衡量其他同志观点正误的准绳,邓小平大力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2.党的自觉性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任何理论体系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2]54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概念。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是这一命题的理论依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时空”定义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9]401
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党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准确地把握和解决时代主题,破解了时代难题上。十月革命后,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时代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里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邓小平果断地抓住了时代主题的转换,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外部条件、政治保证、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思考与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赋予时代内涵。江泽民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10]1江泽民着重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胡锦涛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判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提供了根本前提,并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时代化,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社会变革进程中呈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新旧问题相互交织,长期性矛盾与阶段性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生态问题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中国梦”“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回应了时代的需要。
3.党的自觉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成就来源于大众化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群众的生动实践相契合,借助多种形式、路径、载体开展宣传、普及和推广,将复杂深邃的哲理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说清楚,将抽象的理论逻辑转换成形象的生活思维,使科学理论走进社会具体实践,成为广大人民一致信仰、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年,黑格尔在讲到“哲学德国化”时曾说:“一个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语言来习知那最优秀的东西,否则这东西就不会真正成为它的财富,它还将是野蛮的。”[11]202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党的自觉性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者和宣传者自觉关注大众需要,吸收新的时代语言,并把它们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中,变为群众的实践。“什么是人民大众呢? 最广大的人民, 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 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12]855一是关注大众的需要。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主题是对近代人民大众需要的最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是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形成的。二是实现通俗化。毛泽东从反对党八股这种文风的角度阐述大众化的含义。党八股作为一种文风其主要罪状是空话连篇、无的放矢和语言无味,用这种文风写出来的理论文章难以吸引群众,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 达不到教育群众的目的。毛泽东指出:“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12]895三是实现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观念、意识、素养,变为改造世界的直接物质力量。要学会用人民大众的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学会运用网络和符号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的力量释放出来,从而让理论家和思想家从书斋中解放出来,真正掌握群众。
三、 党的自觉性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的基本经验
党的自觉性程度如何,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程度来决定的。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包括人民群众、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思想家理论家和领袖。[13]10还有学者认为,领袖群体、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14]117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领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任务的提出者与主题的确立者、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的把握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者与诠释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偏差的纠正者。党的理论家和知识分子参与中国国情的探索,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构者、传播者与运用者。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则是检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尺度,其中普通党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党的自觉性建设方面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理论自觉性。理论自觉性是党的自觉性的重要内容。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241-242在发展创新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根据实践和人民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加强自觉性建设的最基本经验。
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主要来源于农民、小资产阶级等。毛泽东通过教育和实践的锻炼,成功地改造了革命队伍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使他们从一个落后、松散的个体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出现了众多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这主要归功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学习。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次全体会议的报告中特别号召高级干部加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毛泽东说,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中央委员和高级干部尤其应当加紧研究”。他又说,“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另一方面,加强理论创新。毛泽东明确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15]109胡锦涛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16]1
2.坚持党的作风建设,提高行动的自觉性。行动的自觉性是党的自觉性应有之义。党的作风这个概念是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提出来的。作风是主体自觉性的重要规定,是主体在一定思想观念指导下长期坚持的习惯性行为。党的作风包含党的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方法、工作态度、精神状态等多方面内容,是思想见诸行为、主观见诸客观的产物,是党的自觉性的外在表现,表现为行动的自觉性。坚持推动党的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自觉性的基本经验。
作风建设主要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学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领导作风建设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五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一方面,整党整风。关于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在历史上提出了整党整风的途径。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成功进行了两次整党整风,即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另一方面,党的作风制度化。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陈云指出:“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17]273但怎么搞,就不能简单照搬党领导革命时期一套简单的办法。邓小平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化的路径。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18]333此后,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逐步探索制度化的道路。201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明确指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2013年11月,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了《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都作出了具体的制度规定。
3.加强组织纪律性,同自发倾向做斗争。自觉性的提高不是自发发展的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自觉成分的作用,不断同自发倾向作斗争的自为的过程。列宁指出,“我们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要反对自发性,就是要使工人运动脱离这种投到资产阶级羽翼下去的工联主义的自发趋向,而把它吸收到革命和社会民主党的羽翼下来。”[5]256列宁号召社会民主党人“同自发性进行殊死的斗争”。[5]257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指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是提升党的自觉性的重要经验。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性,是无产阶级优良特性在组织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方面,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在组织建设上的鲜明特征。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反映着党员个人与党的关系及党员个人与其他党员的关系。既要发扬民主保障党员的自由权利,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党员应该采取什么立场、方式和态度,去对待党和其他党员,这就是党员在组织纪律上的修养。自觉地进行组织纪律修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特点和优良传统。2012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另一方面,同各种自发倾向做斗争。克服党内存在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反对极端民主主义、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独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2.
[9]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1]黑格尔.黑格尔通信百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徐松林.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J].求实,2006,(8).
[14]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1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03-12-26(01).
[17]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闫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