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翅膀

2016-09-07东方小四

看世界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风琴李叔同演奏家

东方小四

达·芬奇是个神一般的存在,所涉猎的领域之广阔与专精,令人叹为观止。可很多人并不知晓,少年的他最初成名,凭藉的是音乐。彼时达·芬奇演奏七弦琴的造诣颇高,15岁的他在米兰宫廷正是凭借着音乐演奏家的实力赢得声名与尊重。待他因为画家等头衔名满天下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最初的音乐,他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中的面包连起来,便是一首时长约一分钟的歌曲。而画中人物的手势,也与乐曲相关。

“音乐的好处是,它鼓励学生实现‘无边界的优秀。”曾获选美国“年度老师”的小学音乐教师安德烈娅·彼得森如此说道。达·芬奇可谓这一教育理论的最好范例,正因有音乐“垫底”,达·芬奇的过人天分终得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大放异彩。

同样早年擅长演奏,而后在其他领域大放异彩的还有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阿尔贝特·史怀哲。他是德国社会活动家,也是出色的哲学家,同时还是管风琴演奏家、神学家、医生等等。史怀哲9岁时,已有较高的演奏风琴的水准。29岁那年,本已在哲学、神学、音乐等诸方面已获得极高声望的他因听闻刚果缺少医生,决定学医,终于在38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携妻于1913年来到非洲,在非洲行医近30年的时间里,史怀哲主要靠演奏巴赫作品的收入补贴医疗投入,并在加蓬创办了兰巴雷内麻风病院。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5年之后的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他还著有阐释巴赫音乐作品的专著、与人合编了8本巴赫管风琴作品,以及《德国和法国的管风琴制造艺术与演奏家》等著作。此外,他还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文明的衰败与复兴》等理论作品多部。这个跨界跨得有声有色的人,活了90岁。

不是所有以音乐为翅膀的跨界者,都如达·芬奇和史怀哲一样“严谨”,有一些跨界人物的某些场景很适合画成漫画。这首当其冲的就是鲍罗廷。身兼作曲家、医生与化学家等不同身份角色的他,在生活中也时刻会起“化学反应”。一个朋友曾对鲍罗廷的日常生活描述如下:我拜访他的时候几次碰到他在与公寓相连的实验室内工作,当他把一个灌满了无色气体的蒸馏器放好,再通过一个导管蒸馏到另一个里,我说“你这是在把‘什么都没有导进一个空罐子”。完成工作以后,他把我忘记了,自己回公寓去了,在那边他开始作曲。写一半突然大跳起来,冲回实验室看看有没有东西着火了或者煮沸了,一边跑一边还哼哼九度音或者七度音,余音在走廊盘旋。

鲍罗廷这么充满喜感的一个人,在他涉猎的每个领域都表现卓越。他是医学博士和医学教授,有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则有三部交响曲及歌剧作品等。

音乐家跨界政坛者,其出色代表是生于1860年的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他被誉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世界级钢琴大师之一”,此外还是作曲家。在政坛上,他也表现不俗,是知名政治家,曾出任波兰总理且兼外交部长。

中国的“乘着音乐的翅膀”跨界者也不在少数。除了古代的一大批精通音律与其他领域的人之外,近现代最知名的人物当属李叔同。他不仅精于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作词作曲也是一流。他的名作《送别》与其他一些作品,至今普遍传颂。“长亭外,古道边,荒草碧连天”等词曲触摸到我们中国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荡气回肠。而李叔同还是杰出的作家、画家、书法家等,为中国的文化界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西方文化的交融,功不可没。李叔同出家后,以弘一法师之名,以苦修方式弘扬佛法,同样取得了超卓成就。

以语言学家著称的赵元任也是一个著名的跨界者。他被誉为“最早有意识对西洋多声创作技巧民族化进行大胆探索的突出代表”,其代表作有《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以及电影音乐《西洋镜歌》、合唱曲《海韵》等。

前文提及的安德烈娅·彼得森是一个小学音乐教师,她比很多人更懂得“音乐的翅膀”,她说,音乐是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和人生的重要方法。

是啊,当人拥有了音乐的翅膀,便可以在人生的各个领域自由飞翔。

猜你喜欢

管风琴李叔同演奏家
武汉琴台音乐厅管风琴的设计与应用
弘一法师的账单
七问管风琴
李叔同谈“咸与淡”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李叔同的一个动作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