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湘潭大学体育课程为例
2016-09-07葛幸幸邓罗平雷辉旭雷慧
葛幸幸,邓罗平,雷辉旭,雷慧
(1.湘潭大学 体育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2.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活动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湘潭大学体育课程为例
葛幸幸1,邓罗平2,雷辉旭1,雷慧1
(1.湘潭大学 体育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2.湖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供需脱节”矛盾,高校课程改革亟需从供给出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立足于灵活配置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引入“主动实践”理念,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从活动学分制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探讨其实施路径。以湘潭大学体育课程为例,对活动学分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实施探索,研究发现,活动学分制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活动学分制;主动实践;课程资源;人才培养
1 活动学分制的界定
活动学分制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实践活动形式来获取学分的学分计算机制。本文所论及的体育活动学分制,特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参加校园各项体育活动获取相应学分的机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活动学分制可以增加学生的选择面,学生可以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和参加校园体育运动竞赛、体育志愿服务、体育文化传播等实践来获取相应的学分[1]。活动学分制的提出进一步解放了体育课堂对学生的束缚,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使学生真正走出体育课堂的约束,超越狭隘的单纯体育课程内容,进一步解放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将体育课内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让体育课程富有知识性、文化性,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更高的目标[2]。
2 构建体育活动学分制的理念
第一,以学生“主动实践” 理念为教育核心基础。主动实践是指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程序(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基本过程[3]。构建体育活动学分制以学生 “主动实践”理念为教育核心基础,由学校提供活动平台、活动资金、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学生自己组织体育活动、自己参与活动、自己观赏的校园体育活动模式。
第二,以“制度引导人,环境培育人”为教学实施理念。以“制度引导人,环境培育人”是指完善校园体育活动管理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营造充满正能量的学校体育环境,以培养身体、心理健康、具有完全人格的大学生为教育目标。校园体育活动中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是否有更优方式解决?教师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参与,从思维、人格、知识和智慧层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素质。把“制度引导人,环境培育人”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理念,是学生“主动实践”校园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4]。
3 构建体育活动学分制主要路径
围绕构建校园体育活动学分制,湘潭大学体育教学部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系列实践与探索,其主要路径有:第一,从“大课程观”角度建设体育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校园体育实践活动。大学期间学生课外体育实践活动的比重远远大于课堂体育活动(每学生每周90分钟),课外体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课外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学生体育志愿活动、学生体育社团等内容。将这些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都纳入体育课程的管理与建设。第二,开设运动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把校园体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学分管理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搭建课内课外衔接平台。在全校范围开设了选修课程运动与素质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完成6学时的理论学习外,还要参加校园内课外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志愿者服务等实践,达到一定时数及要求即可获得10个实践学时。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自学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体育活动组织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及道德规范。第三,加强校园体育实践活动的建设与管理,将学生、校园体育实践活动和体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主要措施有:制定与完善学校学生多层次的体育竞赛体系,规范学生体育社团和学生体育志愿者的管理,拓展课外体育课程资源。第四,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优化学分制管理与建设。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学校体育为手段,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体系,分别设立了奖励学分、实践学分、课程学分。凡获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秀的学生可获得1学分的奖励,凡参加校园体育实践活动达到一定时数和要求即可获得实践学分1学分,凡参加体育课程学习并通过综合考核(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成绩+课程项目考核成绩)者,每学期可获得课程学分。
4 实施校园体育活动学分制效果
第一,激发了学生参加校园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参加课余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以2014~2015学年实施校园体育活动的数据为例:组织校级体育竞赛、体育活动22项,院级体育竞赛、体育活动110项;学生体育社团20个,会员2 504人。与2008年的校园体育实践活动核心数据对比,2014年有了显著的提升(见表1)。
表1 校园体育实践活动核心数据对比表 单位:人
第二,运动与素质教育课程收效显著。运动与素质教育课程已开设4个学期,近900名学生通过考核顺利拿到学分。参加学习的学生纷纷表示参加课外体育实践活动促进了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升。调查表明,60.98 %的学生是想促进自己参加校园体育活动,33.71%的学生是想拿到学分,96. 5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有帮助,80.68%的学生认为参加本课程的学习增加了每周体育活动时间。
第三,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浓烈,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其一,多层次的学生学校体育竞赛。1)构建了部、省、校、院四层次的竞赛体系。组队参加部级体育竞赛2项,省、市级体育竞赛13项,校级体育竞赛20项。各院因参加校级体育竞赛选拔运动员而组织的体育竞赛共110项。2)组织特色体育活动,如武林大会、街舞大赛、“拉丁”之夜、自行车赛等已成为我校品牌活动。3)组织体育社团参加校外交流活动。先后参加长株潭高校乒乓球、排球学生体育社团赛,自行车校外活动等30多项。4)组织校队(5支运动队)、院队、社团(8支运动队)的日常训练。5)组织体育社团学生每周二次的体育训练活动。6)承接高水平的体育竞赛(2项)。其二,学生体育社团管理规范。湘潭大学20个学生体育社团挂靠在体育教学部,教学部为每一个社团指派了专门的指导教师,确保社团有序、高效运转。开办各类培训共130余次。体育社团活动内容多样,每学年协助体育教学部举办校级单项体育竞赛17项,举办本社团的体育活动35项,其中武术社团的《武林大会》、体育舞蹈的《拉丁之夜》、街舞社团的《街舞大赛》的观众人数都在3 000名以上。每周举办一二次体育社团会员的常规运动训练,每周参与的学生在2 600人次以上,每学年参与训练的学生在83 200人次以上。其三,学生体育志愿者管理规范。2014学年体育部共为1 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志愿者培训。每名学参加了1~10天的体育志愿者工作。各院学生体育部共为3 000名学生进行了体育志愿者培训。每名学生参加了1~5天的体育志愿者工作。其四,延伸学校体育资源的外延,吸收社会资源进校开展有偿体育活动。2014年,每天自费到专业性的健身机构参与体育锻练的人数约有500人以上,全年累积人数在100 000人次以上。每天自费到羽毛球场地的人数约有100人以上,全年累积人数在10 000人次以上。
5 结语
由于高校缺乏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得大学校园课外体育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又由于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补充,高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任务始终显得有心无力。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均已实行选修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上课的内容、上课的时间段以及任课老师,这种制度极大程度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这种制度仍然摆脱不了课内体育课的限制。活动学分制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可以让学生在享受各类体育课程的同时,还能采取课外体育锻炼、体育业余训练等其它手段作为有效补充。
[1] 刘爱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 李才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张捷,曹安琪.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0):46-50.
[4] 刘忠举,钱晓艳.学分制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价值工程,2014(6):263-264.
(责任校对朱正余)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7.019
20160524
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湘教通[2012]401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XJK013BTW002)
葛幸幸(1962-),女,湖南湘潭人,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与管理、体育产业研究。
G642.0
A
1674-5884(2016)07-00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