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
2016-09-07
来函
义无反顾地投入红尘
评《黄磊 一次别离》:最好的文艺青年就
应该像黄磊那样最终义无反顾地投入红尘,仿佛从来不曾文艺过一样。
—钱德勒-摩羯
的确如此。我们的记者第一次接触黄磊先生是通过电话,当时他在楼下遛狗,聊得正酣畅,他突然说:“你等一下”,然后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大喝,原来是狗趁主人一不留神自己跑远了。那只狗叫乖乖,就是参加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时收养的。时光倒流20多年,谁能想到这位文艺青年会上真人秀。
守夜人多少带着孤独
评《白岩松 守夜人》:读到这一期感慨,我原来是抱新闻理想的,把白岩松崔永元视为偶像。他们曾经是璀璨的新闻人,中年之后他们的坚持竟然有些无奈。做的本就是该做的,可守夜人多少带着孤独。谁又在做真正的新闻呢,那么残酷甚至惨烈。
—耶鲁菜籽
悲情化自己所在的行业才是最惨烈的事,就像一位前辈同行曾经说的,也该想想,红线以内,自己是否已经做到极致?先不说新闻理想这么宏大的词,只希望这位读者依然做着自己喜欢并且认为正确的事情。
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个小花絮。采访中,我们听说白岩松特别喜欢喝一种饮料,秋林·格瓦斯,好多年了,我们问他为何如此执着地喜欢一件事物,是对过去的留恋还是某种坚持。他的回答直率得可爱:“没别的,我东北人,小时喝的记忆难忘,现在我以喝茶为主。偶尔大家聚会需要饮料,我推荐秋林的,因为更正宗!”怀旧、执着甚至孤独,可能都是他人赋予的感情色彩,他只是喜欢而已,就这么简单。
人物报道中什么是重
评《黄子韬父与子》:我觉得这篇报道有点避重就轻,黄子韬在韩国怎么起早贪黑努力学习的没有说!他回国后坚持自我顶着一切舆论仍然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没有说!他所有合作过的前辈媒体都赞他为人处世谦逊都喜欢他这个没有强调!他带病依然坚持做节目如此敬业没有提!他的粉丝以他的名义做了无数公益没有提!这算是“人物”?
—一位粉丝
人物报道中什么是重?肯定不是履历式面面俱到的经历,而是人的性情和内心驱动力。记者顾玥在采访黄子韬、他的父亲、周边朋友和工作人员的过程中,看到一个身处矛盾之中的年轻偶像:一方面频频暴露在镜头前饱受争议,一方面又置于身边人重重保护中而不自知。他因个人性情遭遇种种困境,感受、反应、行动、成长,构成了他的故事,这是我们认为报道中最重要的部分。
把焦点放在普通人身上
评《初中女教师之死》:感谢人物也将长
报道的焦点放在了普通人身上。
—LivvveSimpley
《人物》一向不以知名度作为报道与否的标准。我们不回避名利场上的觥筹交错,也不会忽视聚光灯之外的角落之偏。就在1月刊中,长报道《杀师之后》写了一群几乎不为人知的问题少年,一位读者留言:“其实感觉已经有将近20年没有读过关于工读学校的文字了,记得90年代的时候还有很多类似《穷街》的报告文学类读物。但是这些年类似的文章很少见。但问题应该没少太多。”
真正打动人心的报道对象没有普通不普通之分。谢谢这位读者的提醒,我们会努力提供多一点这种气质硬朗的报道。
(本期回复:主笔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