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下一秒的转身既是冒险,也是机遇
2016-09-06程西泠
程西泠
张泉灵宣布自己加入紫牛基金做投资其实是在2015年9月8日今日头条发布会上,张泉灵是这场发布会的主持人。
第二天一早,她发了自己的那篇著名的《生命的后半段》文章,她把自己比喻成圆形鱼缸里的金鱼,对世界可能有着扭曲却自洽的物理观点,但也想追根究底,对玻璃缸世界之外有好奇心。
她说下了决心,下一秒要想去另一个世界走走。她曾是央视的核心记者,深入报道阿富汗战争、汶川地震,奠定了她的专业地位,但在国人的心中,最能够证明她在央视的位置的应该是2012年直播两会。她承认,在传统意义上,她之前算是功成名就。
而当下,她是傅盛成立的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需要加速学习。
做一辈子记者曾是我的梦想
她的人生中曾经有许多个改变下一秒人生的决定,每一次,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在她高考选择方向时,高中班主任告诉她她的能力所在和择业方向—尽管她最后阴差阳错进入北大德语系,但是是大学同学的鼓励让张泉灵报名央视市场招聘,并最终在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而当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时候,是白岩松让她明白应该如何选择。
这一次的人应该是傅盛,在见到他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张泉灵从没想过自己会从知名媒体人转行做天使投资,她曾多次说过,做一辈子记者是自己的梦想。“记者的一辈子相当于别人活了几辈子,这能满足我蓬勃的好奇心。”
让张泉灵的职业轨道发生变化的也是好奇心,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和学习能力,罗振宇说,张泉灵是她见过的知识最驳杂的人,傅盛则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全百科”。
张泉灵的微信公众账号下边栏中有一个叫“冷知识”的栏目,这个栏目是由张泉灵的一个段子而来,她曾和办公室的小姑娘做一个游戏,每天小姑娘帮她买一杯咖啡,她给对方讲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冷知识。目前更新过两条,一条是教人怎么用最简单的方式区别海豹和海狮,而另一条则是如何通过衣服最简单地区别击剑的项目类别。张泉灵不仅把海豹和海狮前行的方式不同说出来,也会讲到如何在记忆过程中避免混淆这种“不同”。张泉灵的知识储备来源于超强的学习能力,而超强的学习能力一部分则来源于超强的总结能力。罗振宇说,他见过的女性中学习能力超强的有两位,一位是逻辑思维的CEO“脱不花妹妹”,另一位则是张泉灵。
所以,对于张泉灵来说,成为投资人,也是再一次超高速学习的过程。“你不可能了解每一个行业,但做记者的经验是,当我不懂这个行业时,我一定能在24小时内找到一个懂该行业的人教我。”
不过,在她没有做出什么看得出来的成绩之前,她看得到别人对她跨界创投圈的质疑,并且接受。“你出得起多大的名,就要挨得起多大的骂”。但张泉灵已经摸索出了一些早期投资的门道:做记者时了解新事物的方式未必有效,但看人的方法论却在对财务的要求比较低,对“投人”要求非常高的天使投资中非常有效。“跨度没我想象那么遥远”,而从最近张泉灵几次出场来看,除了瞬间的控场能力还在提醒她之前的职业,“商业模式”“变现途径”“交互方式”等互联网创投词汇,已经让人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她的转变。
对于质疑,她会讲自己加速学习的一套逻辑,而她也毫不避讳自己用自己的明星效应“聊以自慰”,“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明星投资人都是很受欢迎的。这是我聊以自慰的事情,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加快速度学习”。
辞职
她实现了下一秒职业生涯的大跨度变化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好奇心,猝不及防的疾病,也推了她一把。
2015年初,张泉灵开始长时间咳嗽,但验血报告均不符合急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于是张泉灵歇下来了。歇下来后,她去学了潜水。但潜水时吸的是纯干空气,会加重咳嗽,张泉灵开始咳血,大夫说,必须赶回来查肺癌排除。
張泉灵绝对做了这个现在觉得非常明智的决定—先把潜水学了,“如果真是肺癌,回去也没什么意思,最坏的情形也就是这样了”。
排查后并非是肺癌。但张泉灵想,如果人生就此停止,并不遗憾。如果还能延续一倍,自己的好奇心应该投向何处,用什么来填充。在学潜水的一段时间里,张泉灵已经对互联网行业感到好奇,但玻璃缸中的她明明知道外面有一个可能会颠覆自己既有生活运转的逻辑却不得要领,心里感到焦虑。她隐隐觉得不懂互联网,就是被“降维打击”,于是,她开始主动跟互联网公司接触,直到遇到了傅盛。
这个故事张泉灵讲过多遍。傅盛带来了各层员工一共七八个人,跟张泉灵一起聊猎豹的前世今生,聊天中张泉灵发现,这虽然是一个上市公司,却依然饱有着创业公司的热情和危机感,并不机械有序,却极富张力。
傅盛也认为张泉灵是对的人—此时他的天使基金的建立已经提上日程,张泉灵完全有能力成为紫牛基金的天使投资人甚至管理者。一切有关记者跟投资的相似性所推导出来的“张泉灵能胜任这个工作”的结论都是多余的,在那一刻,对于张泉灵能力所能达到的感性蓝图和张泉灵知名度的理性认知一定交织在傅盛心中,从而得到答案。
而张泉灵则并不自信,“我没有投资的概念,是一个只会在银行买理财产品的人”,况且,让央视著名主持人瞬间决定跳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是非常难抉择的—花了2个月时间。傅盛在此期间带张泉灵到美国参观了Google、Airbnb等公司,张泉灵看到了她自己所说的“世界原来无法想象地爆发”,而自己通过投资,也可以参与这种爆发—“你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可以通过你的手去完成,可以是你实现梦想的一个部分。”
临门一脚则是那个“缸中之鱼”的文章,张泉灵的好奇心已经在这个鱼缸之外,跳出来也只是时间。
张泉灵的下一秒决定导致的种种连锁反应也并不轻松。除了可以预见的加倍迅速学习之外,也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辞职。
央视领导花过大力气劝留,也问及是否给予张泉灵施展的平台还不够,“我说当然不是,是我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新变化。”
对于张泉灵来说,这很难开口,“这种感觉特别像离婚。很难跟一起奋斗了那么久的同事们开口,说也许不能陪你们一起把这条路走下去了,我还是有愧疚的。”同事对张泉灵的决定是理解的,在互联网冲击下,央视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也面临着自己的变化。但同时,同事们也有所担忧—靠不靠谱?
张泉灵自己也并没有把握,她花了2个月决定和劝服自己—确定是否靠谱对她来讲没那么重要。“但大方向要对,就是互联网对这个世界的改变,这个大方向是不可阻挡的。大方向确定以后,无非是(失败后)在别的领域再开始,积累的都是经验。”
你的下一秒 足以改变一切
被很多人把跳槽解读为“华丽转身”,张泉灵并不认同,在很多人看来,投资人高抬下巴,却要保持芭蕾舞姿势,每天用眼角看人,“一掷决生死”。而事实上投资人的状态则是:为了一个好项目争得头破血流。即便是投同样的钱,创业者也更看重那些能够给予自己更多资源的基金,对于好的项目来说,他们更像是甲方。
原来当主持人的甲方心态不复存在,“大量是别人来求你,有些你去求别人的,做不了大不了就不做了”,但现在更像是乙方—码头要拜,关系要打通。而稍一有所得心应手就需要反省自己是否已经存在路径依赖—在投资行业,路径依赖带给你的很有可能是惨败,这也与做主持人完全不同,不是逐渐擅长,而是一旦擅长,就会有“有坑没填”的危机感。
对于工资,张泉灵说:“跟过去作为主持人的全部收入比,当然不一样。但吸引我的不是钱,而且对于投资人来说,你的收入更多是跟未来的收益有关。”
现在,张泉灵每天要见好几拨创业团队,收到7—8份BP,梳理关系,保持高效。她曾在自己微信公众账号做了一个2015年工作总结的对比图,从央视的“忙”到了现在“好忙好忙”,尽管她曾经突发大事件总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但过去忙一段时间可以有机会回来调整,自己把控进程,但如今忙成了一种常态。过去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回来都可以吹牛的”,但是现在的忙,从数据上显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見不靠谱的人。
过去单枪匹马闯现场的感觉需要调整了—在央视时,张泉灵没有助理,在主持人中也比较少见,而现在必须要团队作战,傅盛曾点拨过她:不能怕交代任务麻烦,要琢磨如何让别人帮你做事,带着整个团队一起成长。
张泉灵现在的投资方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容而另一部分是“黑科技”,并且只在这两部分深耕并持续发力。
“我想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赌一个方向并持续深耕,直接影响到影响力和项目质量,另一方面,每条赛道的理解学习也是要花时间的,不可全知全能,更不可贪心。
万一事情没成怎么办,她直言,“万一失败再来一次嘛!”“那还会在投资领域吗?”“我哪儿知道啊?不知道。”就像张泉灵小学二年级时第一次需要横穿整个上海市弄堂演出,并且自己回家一样,这一秒独自行走,而下一秒的转身既是冒险,也是机遇,成就自己和他人的机遇。冒险的源头无处不在,无论台上表现结果如何,下一秒依然可以是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小学生迎接明天不知道是来自老师还是来自同桌的挑战,可能才是过一生的更有趣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