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央企之魂·圆强国之梦
2016-09-06
大唐电信集团是信息通信领域高科技中央企业,秉承自主创新、勇于担当、知行合一、科技自信为核心的“大唐电信精神”,积极参与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竞争,在极大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我国通信业的历史性突破,推动我国通信产业从受制于人、技术跟随到优势主导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促进中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大唐电信集团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的提出者、制定者,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TD- LTE-Advanced核心基础专利的拥有者,并依托在3G、4G关键技术和标准化方面的经验积累,在5G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3G追赶、4G同行、5G引领的“三级跳”,以科技自信托起电信强国的瑰丽梦想。
为4G TD-LTE商用护航——大唐电信集团驼峰行动团队
历史的车轮滚动至2014年,中国4G网络发展迅猛,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都实现了超常规增长,与此同时客户将TD-LTE建设进程压缩到一年,快速建设、快速开通、快速运营,整个产业链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关键时刻,大唐电信集团发起了一场以关键技术突破、网络感知提升为目标的“驼峰行动”。
为了建好全世界最大、用户数最多的4G网络,大唐人心里憋了一股劲,然而他们面对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和产业对技术更为严苛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明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们身上背负的是企业兴衰的“生命线”,他们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行动中,仅外场出差人员就达3000余人天,项目组累计加班时长1万余小时,攻克技术难点60余项。
团队建立伊始就确立了行动目标和相应的组织体系。团队的目标是传承抗战“驼峰”航线精神,促进TD-LTE关键特性突破,推动LTE商用网络用户感知提升。行动团队人数达200余人,其中党员占比40%。这支80余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活跃在冲锋的一线,为行动的成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2014年的大唐电信集团,面临着LTE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巨大压力,关键特性突破、设备性能优化已成为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围绕VOLTE、载波聚合、多用户极限测试这些关键点,形成了以北京为总部,以江苏、浙江、云南、福建为分战场的战斗团队,早一天突破这些瓶颈,就能早一天在LTE建设大潮中占领先机,把握话语权。VOLTE是一种高保真的通话模式,语音清晰、呼叫时延短是其主要特点;TDD网络面临FDD高网速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一种手段提升网络感知,以载波聚合技术通过整合更多的频率资源达到速率倍增的目的,被运营商寄予厚望;2014年中某公司基站在面对大量用户冲击时出现了严重的宕机问题,针对大唐设备能力的质疑声顿起,大唐迫切需要在多用户极限测试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VOLTE专项攻关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比如独立核心网环境协调困难,仪表短缺,终端和路测系统不成熟,但通过调整工作模式,最终团队攻克了40余项技术难关,成为首个在外场与2家核心网、2个省份、4款终端完成联调的厂家,是唯一打开新功能进行外场测试且取得语音感知指标的厂家,在此轮比拼测试中获得了领先地位。
在载波聚合技术专项推进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一系列难题,但经过专项团队夜以继日忘我的攻关,最终取得了拉网吞吐量增加50%的优异成绩,测试结果大大领先竞争对手,并在肇庆打造了一张精品网络,平均吞吐量达55M,峰值速率200M。
回顾“驼峰行动”的成果,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还在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党员突击队下基层,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驼峰行动”团队采用半军事化管理,做到战斗前有策划、战斗中有组织、战斗后有回溯,日事日毕、责任到人。打破了地域和团队壁垒,多团队跨地域联合办公,前后台团队并肩作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2014年关键技术攻关和特性突破的基础上,2015年至今团队陆续攻克接入能力提升、感知能力提升、运维能力提升等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高峰,最终突破技术与产品瓶颈,实现了大幅的网络速度提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让我们每个人能够随时随地更好地享受快捷便利的4G通信服务。
在行动中,年轻的队员们扛起肩上的重担,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而支撑他们前行的正是“驼峰行动”的精神和组织传承。“知行合一、勇于担当”,这八个字是驼峰团队深入践行“大唐电信精神”的缩影,是形成团队文化的源泉,是以文化传承推进TD-LTE大规模商用步伐的保障。
攻坚克难,创业要实。当“驼峰行动”陷入困境的时刻,党员突击队就会深入一线,哪里有“炮火”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团队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伟大而备受瞩目的英雄,只见到他们一个个平凡的、忙碌的、年轻的背影,就是因为这群专注测试和开发的年轻人守护住了大唐电信集团飞跃驼峰的航线,成就了大唐之梦。
猛志逸四海 科研图报国——大唐电信集团首席科学家、信息通信安全专家吴江
他说自己“不算是夜猫子”,却常常连续几天夜里睡不着觉,为了攻克一个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绞尽脑汁。
他也“不是工作狂”,却常常和同事们一起在实验室熬到夜里10点,直到清楼熄灯的时候被赶回家。
他就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48岁的信息通信安全领域首席科学家吴江,一个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十八大代表,一个真诚地希望自己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把力的杰出科学家。
由于信息安全项目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时间节点一旦定下,往往就不可能再延迟。这个时间节点,也就成为一堵无形、坚硬甚至冰冷的“后墙”,竖立在吴江和同事们的身后。不管有多大困难,时间“滴答”到了这堵墙跟前,他们就“无法后退”,必须拿出成熟、可靠的产品,交付、安装、运行。
“项目大大小小总不断,我们就总这样处于‘后墙不倒的紧张状态。”于是,加班、熬夜成了吴江和他手下近100名科研人员的常态。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吴江对此话深度共鸣。
“没有兴趣,干不好工作。我们这一行,工作是连续性的,思维不能中断,这其实挺毁身体的。但是辛苦的工作孕育极大的乐趣。当设备在重要的用户系统中发挥作用、在紧急和关键的时刻保障了用户通信安全畅通时,我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用户的重要性,感到由衷的自豪。我感到幸运,选择并正在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将热情投入到国家的信息安全事业中。”
“通信行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行业。”吴江说,“但是大浪淘沙,现在我周围是一群忘我工作、但又热爱生活的同事。他们充满活力,兴趣广泛,聪明乐观,充满科研报国的使命感和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这些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专长、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同事,既分工协作,又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使吴江的团队拥有了不竭的活力和战斗力。
吴江曾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名单,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这其中,他最中意的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的研发。
高性能虚拟专用网安全设备是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设备,2005年国内这方面的需求很紧迫,很多重要用户都在等米下锅。
“这个项目研制的技术难度很大,尤其是处理性能的问题。”吴江介绍说,国外同类产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依靠专用芯片提供的集成功能和运算能力。而限于条件制约,项目组必须另辟蹊径,用通用芯片构建系统,来达到专用芯片的功能和性能。
“这简直有点像想用小钢炮达到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当时有一个提议是放弃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降低性能指标。”吴江说,“但我们没有选择放弃。”
吴江带领项目组,首次提出复合型运算工作模式,将信息安全基础理论与工程设计有效结合,为性能突破奠定了基础;项目组还创新性地采用新型架构和并行工作方式,解决了总线瓶颈和运算速度难题。
技术方案四易其稿。在随后的研制过程中,项目组加班加点。经过6个月紧张研制,设备终于研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随后项目组研制出了不同性能、可在不同环境使用的系列设备,应用于多个重要部门,并在这些部门的信息通信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到今天,当吴江提起这个项目的时候,本来慢条斯理的语调忽然就高昂了起来:“压力促进突破。当努力攻关、熬夜工作时,我们心里只想着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哪里想过获奖这类事情。我们把获奖看作是对科技创新、勇于开拓精神的鼓励和鞭策。”
吴江说,能够当选十八大代表,十分激动。“一线代表比例的扩大,说明了党组织对一线科技人员的关注和认同。我会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反映所在行业、企业生产科研一线的意见和要求。”
在吴江看来,现代社会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信息网络越来越承担着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神经系统、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必须面对信息安全的风险。
“现有信息安全技术面临重要的转折时期,期待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的出现、成熟和完善,以应对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与风险,确保信息化进程的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不进则退。”吴江说。
吴江认为,对于未来我国的信息安全,应清醒认识危机,增强安全意识,需要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
做一辈子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技术工程师秦飞
“作为一名通信工程师,研究出来一项能够记录于史册的技术或者提出一项通信行业的国际标准是我一生所不断追求的事情。”大唐电信集团系统研究技术专家秦飞如是说。
大唐电信集团早在2011年即率先启动了5G技术预研,秦飞带领大唐电信集团5G预研团队全面开展5G技术场景和需求、5G愿景和关键能力、5G潜在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大唐电信集团发布了《5G白皮书》,提出了“演进、融合、创新”的技术路线,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同时,大唐电信集团还提出了5G关键能力指标和取值,包括6个方面的技术体验性能指标,以及能效、谱效和成本愿景。在秦飞团队的推动下,这些指标形成国际共识,被国际电信联盟采纳为5G愿景和框架建议书中的技术指标。2015年,大唐电信集团发布了5G网络安全白皮书,提出了实现网络安全所必须的三个核心要素:身份可信、网络可信和实体可信,展示了大唐电信集团持续致力于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成绩的背后是秦飞对通信业的热爱和执着。读大学期间,秦飞大量阅读CDMA原理和现代信号处理等书籍,痴迷于相关领域的科技研发。200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秦飞被大唐电信集团技术专家研究出的中国自有的3G国际标准TD-SCDMA所吸引,并最终如愿成为了这个团队中的一员。
也许秦飞不会想到,正是他的这一选择,让他有机会成为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之一。2006年,秦飞作为中国代表团代表加入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第五研究组国际移动通信组工作。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开始为移动通信进一步发展寻求频率资源。
作为代表团成员,有一件事情令他印象十分深刻。“2012年,一些外国公司提出了‘补充下行(SDL)的频率使用技术的概念,企图超越原有的FDD系统的频率使用规则来挤占TDD系统的可选频段,这对我国未来TDD频率分配十分不利。”在严格的国际游戏规则下,国际舞台需要中国的声音。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做法对未来产业格局的影响,并与对方代表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达成折中意见,暂不在报告中体现SDL技术,为我国频段研究和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如今,5G已成为热议话题。2015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了5G的名称、愿景和时间表;9月,3GPP确定了5G的场景和标准规划。2016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5G技术研发试验”启动会,标志着我国5G试验全面启动。
在秦飞看来,我国的移动通信产业经历了从3G时代“追赶者”,到4G时代“同行者”的重大跨越。在5G时代,中国将成为全球无线移动通信产业的“引领者”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巾帼何须让须眉——国际电信联盟5G评估组主席、大唐电信集团技术专家彭莹
彭莹,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现任大唐电信集团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技术专家。2016年2月,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会议在北京举行,彭莹博士当选国际电联5G评估组主席。
自2008年至今的8年时间内,彭莹持续参加ITU-R WP5D以及3GPP 国际标准会议,在ITU-R WP5D、3GPP以及其他国内外组织深度参与4G技术标准化以及5G预研工作,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国际标准化经验。熟悉ITU-R和3GPP标准化工作方法和流程,在ITU-R WP5D和3GPP有着非常广泛和良好的标准化人际关系。
2009年至2011年间,彭莹担任大唐电信集团LTE及其后向演进系统标准化项目- 4G(IMTadvanced)候选技术提交项目的标准化工作负责人。此期间同时还是ITU-R WP5D标准化工作核心参与者,中国评估组ChEG核心成员,3GPP LTE-A技术评估及提交的重要参与者。彭莹完成并发表国际标准会议文稿15篇,全程参与ITU 4G技术评估、提交、正式技术文件制定的全部工作以及3GPP和ITU会议流程与组织间标准接口工作。该评估和提交工作对于TDLTE-A作为4G技术成功通过起到积极且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获得中国评估组和工信部科技司的高度肯定。彭莹因此获得2011年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授予的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年至 2013年间,彭莹担任大唐电信集团感知无线电(CR)项目ITU-R WP5D标准负责人,在国际电信联盟中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一新兴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讨论。
2013年至今,彭莹出任大唐电信集团5G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标准负责人,ITU-R WP5D中国代表团未来趋势研究工作组负责人,负责ITU-R WP5D技术组中《IMT-2020未来技术趋势报告》的标准化工作。同时积极参与ITU-R WP5D技术组中《IMT-2020愿景报告》的标准化推动。同时出任IMT-2020国内技术组和需求组的主要成员。
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国际经验,使彭莹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项困难的工作。彭莹工作以来多次获得公司和行业组织的奖励:2011年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授予的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2013年连续三年获ITU优秀文稿奖。
当谈到对于5G评估组主席的选举,彭莹表示,由于该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各国主管部门在主席评选方面异常重视。该主席职务不仅仅需要个人能力,同时也需要推选该职务的国家主管部门,包括其所在公司有足够的实力和支撑力量,并能够保证和其他国家主管部门、国际核心技术组织、运营商、企业等保持畅通的沟通合作。所以当选这个职务本身是对于中国以及大唐电信集团的一种肯定,这是很多的领导和同事共同努力去争取的结果,未来更要珍惜这个机会,进一步地去开拓和深挖技术领域。“对于我个人更是如此,担子很重,要更努力地工作把任务更好地完成。”彭莹如是说。
熟悉彭莹的人都说,工作上的她的确称得上是个女强人。长时间做标准工作,经常奔波出差,但是她总是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工作上的挑战,用饱满的精神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团队科研工作经常人手不够,但是她没有丝毫的懈怠,以一当十,用十倍百倍的力量去工作,去创新,去燃烧自己,勇敢向前。“会累,但是做出成绩还是有小小的满足感。”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何须让须眉,相信这是彭莹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成绩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