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公司:新能源体制机制建设探路者
2016-09-06莫冰
莫冰
和风公司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在为国电电力新能源发展建设先行探路,创造性地将“互联网+能源”落实到了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在新能源企业体制机制建设上继续先行“破题”。
“互联网+”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对标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成为国电电力提升管理、持续创效的重要手段。和风公司率先行动,结合新能源企业实际,创新地将“互联网+新能源”与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构建了涵盖对标、绩效、营销、生产、物资、保险、合同、车辆等多模块的生产经营管控系统。
以对标管理为例,该公司设立了外部对标和内部对标两个系统。外部与区域同行业开展多层级、多时段的对标,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内部对标主要是对已转商的13 个风电场开展综合指标对标,涉及风电场综合指标对标、风电场性能指标对标、检修对标、运行对标、风电场涉网评价对标、车辆管理对标等6个方面。
以往,该公司只有年末一次性评比,主要通过利用小时和利润两个指标来评定风电场的管理水平,未综合考虑资源、机型、运行年限、区域限电等差异性,致使“先天条件差”的风电场,无论如何努力也得不到奖励,员工对企业关注度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此,该公司设立了风电场综合指标对标系统,将发电量、综合厂用电率、停机损失电量比、发电厂用电量、等效可用系数、利用小时完成差异率、可控生产成本、可控管理费用、安全目标等10项综合指标进行对标。
为突出营销、降本、发电性能在风场管理中的重要性,在这10 项对标指标中,该公司设计了不同的权重,其中发电量、生产成本、利用小时完成差异率三项占比达60%。除可控生产成本、可控管理费用两项指标需要月度更新外,其他指标每天系统自动采集,自行更新,各风场的得分和排名每天都在变化。在这些数据下,“谁是英雄”一清二楚。
该公司的内部对标有着激励机制做支撑。每天系统根据得分情况自动计算奖励,每年拿出50万元对先进风电场进行奖励,有力调动了各风电场参与对标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对对标指标的关注度,促进了各风场间不断查找不足和短板,也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竞争氛围。
全覆盖、精细化、全流程、闭环式的对标管理体系,不但让和风公司对外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且激活了企业内部每一个“细胞”,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意识在员工心中扎根。
从问题导向和价值创造出发的管控体系
效益最大化是企业不懈的追求。和风公司一系列依托互联网、创新开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始终围绕着“价值创造”这一中心,其信息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分配公平公正的管理新模式,促进了企业管理和效益提升。
以往,仅以风机等效可用系数和每台风机的不可用时间两个指标,衡量风机检修水平。但这两个指标不能区分低风速、高风速停机检修对指标的影响,考核比较粗放,不能实际反映检修水平。
为此,和风公司创新地将有效不可用时间、有效不可利用率引入对标体系。将大于3.5米/秒风机停机时间和由于齿轮箱、变频器等超温限负荷运行的时间,定义为有效不可用时间(3.5米/秒-7.5米/秒风速按比例计算时间);将有效不可用时间与利用小时的比,定义为有效不可用率。这两项对标指标的设计,鼓励风场在无风和低风时段检修风机,还可规避因风资源不同而引起的对标差异。
该公司按照同区域、同机型风场组成“对子”,每月各风场每台风机拿出100元参与对标。考核金额每天都在网上实时更新,检修员工每天都会关注自己的战果。2015年4-11月,北镇风场通过对标,从台子山和西八千风场争得了1.3万元的检修奖励。检修对标激励了风电场最大限度挖掘检修管理潜能,提升了风机性能指标,提高了风机故障处理的及时性。
争电量工作始终是和风公司的重头戏。为调动运行人员在限电时段抢发电量的积极性,和风公司设立了运行对标考核系统,每个风场内部两个运行值间开展发电量、限电率、场用电量三个指标的值际对标工作。
运行指标奖励也是日统计月兑现,落后的值际和个人将被考核,被考核的部分作为先进人员的奖励资金。此举激发了运行人员争发电量、降低场用电量、减少限负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从开展运行对标以来,和风公司已兑现运行人员奖励资金20万元。
2015年,受国内经济下行影响,社会用电量收窄,东北三省及蒙东地区弃风限电更加严重。同时,省网电力公司逐年加大涉网设备运行考评力度,将风功率预测三率、AGC 运行控制等涉网指标纳入“两个细则”考核中,并列入了各省涉网评分排序中来,而排序名次又决定着各风场发电排名。
研究发电规则、优化限电排序、减少限电损失,成为和风公司电量技术营销的重要突破口。该公司建立了涉网评价对标系统,每天对风功率预测模块、“两个细则”考核、深度调峰费用、涉网评分系统及限电排名等几部分的统计分析,为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和风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涉网工作的整改,建立涉网评价对标系统,实时分析和管控涉网设备运行,制定了涉网设备运行考核细则。受到考核的风场,按照调度考核金额的10%进行内部考核;没有被考核的风电场,按5%调度返还金给予奖励;对龙江、蒙东两区域日涉网评价得分低于90分的风场,考核场长和生产部相关人员。
自建立了涉网评价对标系统以来,该公司所有风场不但未受到电网公司考核,还赢得了电网公司奖励200余万元。同时,由于涉网评分的提高,风电场发电排序提前,发电利用小时同比有所提升。2015年1-11月,和风公司平均利用小时为1575小时,高于区域平均36小时。
全方位全过程渗透的精细化管理
和风公司风电场多,管理半径大,人员分散,比起集约化的火电企业来说,管控难度相对较大。以费用报销为例,每到年底或报销时段,各路“人马”纷纷匆忙杀回本部报销,导致差旅费也成了一笔沉重的支出。自从和风公司审批管控系统上线运行后,实现了异地远程网上审批,从前的“老大难”问题,现在一键轻松解决,因“报销”而发生的费用从此终结。
类似这样透明化、简单化、快捷化的管理,同样应用在审批管控、保险理赔、物资管控、生产费用和工程进度管理等诸多方面。如该公司的审批管控系统中的单据审批,包括考勤簿、生产设备事故抢修审批单、生产检修项目立项审批单、员工医药费审批单、借款审批单等12个单元,现在都是网络远程签批,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缩减了不必要的开支。
该公司64台车辆的管理此前一直处于无序化状态,曾有风场折合单车月行程上万公里。为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提高车辆经济运行能力,该公司对车辆实施对标管理。为确保车辆对标公平、公正,公司综合考虑风电场路况、气候环境、车辆车况等因素,引入了核定百公里油耗、核定里程、平均公里数等3个量化对标指标,按照不同地貌、车型等要素,核定车辆对标系统油耗系数,结合风电场风机数量、出质保、工程进度等实际核定里程,并将发生里程折算至一期风电场进行对标,按照制度有奖有罚。自2014年7月以来,该公司车辆平均公里数均控制在4500公里以内。2015年,车辆运输费同比国电电力和风兴城风电场下降108万元,降本增效成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