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以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为例

2016-09-06蒋伟煌蓝昌盛林增金中共文成县委党校浙江文成325300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浙南山区旅游业

蒋伟煌,蓝昌盛,林增金(中共文成县委党校,浙江 文成 325300)

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以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为例

蒋伟煌,蓝昌盛,林增金
(中共文成县委党校,浙江 文成 325300)

山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南山区不具有发展工业驱动城镇化的条件,必须立足于资源优势,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结合西坑畲族镇案例,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推进旅游小镇建设,是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小镇,加强产城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与城镇化和谐互动、协同推进。

浙南山区;城镇化;旅游小镇

一、问题的提出

山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城镇化的基础是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必须以资源优势为条件。李雪妍等早在20世纪末提出,山区城镇化必须发挥自身优势,走一条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以发展旅游带动山区城镇化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1]。在新时期,邓伟等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对以发展旅游业推动山区城镇化建设进行阐述,指出应将山区特色城镇化建设逐步引领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上来[2];旅游业发展是山区城镇化的新动力,山区城镇化应以小城镇体系建设为重点[3]。秦光荣较早明确提出以旅游小镇建设推进城镇化[4]。罗应光则从新农村建设视角对小城镇建设进行分析,主张具有优美自然风光、特色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城镇应打造休闲旅游居住型小镇[5]。诸多研究在提出走山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同时认识到发展旅游对山区城镇化的积极作用,并明确提出以旅游小镇建设为载体推进城镇化的新思路,但对山区旅游小镇建设的关注不够,关于山区旅游小镇建设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研究欠缺。

山区旅游小镇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其意义不仅仅是带动当地旅游业及经济社会发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山区城镇化的新路径。文成县西坑畲族镇(以下简称西坑镇)是一个典型的浙南山区小镇,虽然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却有了较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推进旅游小镇建设,将是西坑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通过个案分析,探索浙南山区旅游小镇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二、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优势

1.现状

浙南山区偏离中心城市,地形崎岖复杂,阻断性强,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唯独旅游资源丰富。西坑镇是浙江省四个少数民族镇之一,位于温州市西部边缘深山中,飞云江上游支流梧溪穿境而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且趋势良好,早在2011年就获得“浙江省旅游强镇”称号。随着西坑镇景区的不断开发,形成了山水景观游、畲族风情游、传统文化游、佛教文化游和运动体验游等多种旅游业态,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迅速增加。铜铃山、龙麒源、月老山和猴王谷四大景区的总客流量,由2012年的60297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165385人次,累计增长174.28%;总收入由2012年的2655728元增加至2014年的8131491元,累计增长206.19%①数据依据文成县旅游局提供的统计资料(2012—2014)整理,其他景区未营业或试营业。天圣山安福寺由社会筹资重建免费对外开放,未列入统计。。

西坑镇的新兴产业是旅游业,对一个发展工业艰难的山区小镇来说,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34.36%提高至2014年的41.62%,上升了7.26个百分点,超过第二产业1.88个百分点,已占据主导产业地位(见表1)。这主要归功于旅游业发展所起的乘数效应。据调查,2011—2014年,西坑镇城区商业网点由42家增至96家,餐馆和旅馆(民宿)分别由1家增至4家;在安福寺入口通道自发组建了一支拥有4辆电力运输车的景区客运车队。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型,全镇建有绿色生态水果、高山蔬菜和油茶等生产基地20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二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随着旅游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村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的态势。2013年全镇农业从业人员3718人,比上年减少15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979人,比上年增加35人,超过农业从业人员261人[6]。另据调查,安福寺开光迎客后,从事景区客运服务和门卫管理工作的村民有15人;在入口处,悄然形成了一个餐饮商品市场,从业人员有20多人,有的周边村民每天将土特产拿到该处售卖,场面不亚于农贸集市。全镇绿色生态水果、蔬菜生产等现代农业从业人员达123人。三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产业的转型升级,就业结构的变化,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2014年,西坑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465元、7239元、8324元和9281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6%、11.5%和11.6%,这为村民向城区迁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使城镇化率由2011年的15.9%提高至2014年的29.71%②数据依据西坑镇政府提供的统计资料(2011—2014)整理。,但总体上西坑镇城镇化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表明旅游业还没有成为西坑镇城镇化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表1 2011—2014年西坑镇三次产业发展变化情况

2.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西坑镇域山高谷深,地形奇特,森林茂盛,河流密布,造就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有龙麒源、铜铃山、月老山、猴王谷和仙人谷五大景区。西部石垟林场高山有众多平缓坡地,冬季寒冷,是温州地区少有的积雪地带,夏季凉爽无酷暑,适宜室内外滑雪等运动,月老山、绿水尖和天鹅堡三大室内外滑雪场先后建成,使这里俨然成为浙南的滑雪小镇。有1200多年历史的浙南最大寺院天圣山安福寺以中国第五大佛教道场的地位,使西坑镇在全国享有知名度。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之地,孕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梧溪村。它是北宋名相富弼后裔的聚居地,建有富相国祠;也是大明军师刘基的外婆家,少年刘基的学习、生活与梧溪村有极大的渊源;还是中国新闻泰斗赵超构的出生地和故居。畲族人民聚居历史悠久,拥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习俗[7]。西坑镇集优质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一体,为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小镇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2)位居旅游副集散中心。文成县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百丈漈、南田和西坑三镇,西坑镇城区则处于中心位置,东有百丈漈景区,北有南田刘基故里景区,西有铜铃山、月老山、猴王谷和天鹅堡等景区,城区附近则有安福寺、龙麒源和仙人谷等景区。全县3个4A级景区有铜铃山、龙麒源在西坑镇,3个3A级景区有月老山在西坑镇,天圣山安福寺则是正在申报创建的2个5A级景区之一,加上以天鹅堡为核心的浙南高山滑雪小镇的形成,毫无疑问,西坑镇域集中了全县景区精华的大部分。正在修建的龙丽温高速公路自西向东穿过镇域,并设有除县城之外唯一的乡镇出口。随着交通设施的升级改善,旅游业的进一步繁荣,西坑镇城区必将成为通往周边景区的交通枢纽,成为县域旅游副集散中心,从而极大地增强集聚辐射功能,为发展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小镇提供优越的区位条件。

三、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历史经验看,工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最大动力。但浙南山区先天不足,区位不优,不仅不具备发展工业的基本条件,而且大部分处于江河上游,属于水源保护区,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旅游绿色生态产业因经济文化基础薄弱而发展艰难。从1996年7月第一个景区铜铃山开发建设至今,西坑镇旅游业发展已有20年时间,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进一步发展面临多种制约因素,其支柱产业地位的形成及联动效应的有效发挥还有待时日。

1.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由表2可知,西坑镇域七大景区共投入开发建设资金61029万元,年均投入3051.45万元,平均每个景区投入8718.43万元,投入明显不足,造成景区景观比较贫乏,档次不高,设施不全,可游性、观赏性不足,服务不优。从投资来源看,以企业和社会资本为主,政府投资仅起到辅助作用。其中,企业投资37583万元,占61.58%;社会集资19636万元,占32.18%;政府投资(补助)3810万元,仅占6.24%。企业和社会股东作为投资主力,关注的是眼前自身的直接投资收益,从而造成各景区各自为政,只注重景区内的开发建设,忽视(其实也无资金实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西坑镇域内仅天鹅堡景区有一家准四星级养生度假酒店,城区只有四家脏乱差的家庭式旅馆,仍无星级宾馆,不能满足游客特别是旅游团队的住宿需求。高速公路建设刚起步,新56省道(二级公路)只通到西坑镇政府所在地,周边景区道路都是三四级山地公路甚至是无级别的乡村公路,路况很差,通达性不强,安全系数低;停车场少而小,且大多为简易型。在自驾游成为时尚的当下,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

表2 西坑镇景区开发建设投资情况万元

2.同业竞争明显,经济效益不佳

西坑镇域旅游资源以山水景观、森林生态为主,各景区开发主体不同,各自为政,对差异化开发建设重视不够,同质性比较明显。如猴王谷、月老山、龙麒源和仙人谷四大景区都是以同质的山水做文章,景观大同小异,大有“游一景知所有”的感觉。在石垟林场不到5公里的范围内开发了3个滑雪场,相互竞争更加激烈。这样,往往会出现游客人数和收入此消彼长的状况。据文成县旅游局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龙麒源景区的游客比上年减少14022人次,总收入下降342620元;同期月老山景区的游客人数则增加25472人次,总收入增长1793023元。这说明游客对同质化景区有单一性选择消费的特点,从而影响旅游业的整体收益。

3.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

西坑镇域景点多而分散,铜铃山、龙麒源、猴王谷等景点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天圣山安福寺虽定位为全国第五大佛教道场,可天圣山是新取之名,非历史名山,1200多年历史的安福寺也非少林寺一样天下广知。如此一来,客源地非常狭小,游客人数和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堪忧。据文成县旅游局统计测算,目前70%以上的游客来自于温州市内,说明西坑镇旅游景区还没有得到广泛认知与认可。

4.从业者素质低,不擅经营管理

据调查,西坑镇景区旅游从业人员共267人,多数为家族成员及人情面子安排的员工。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58人,占21.7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76人,占28.4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33人,占49.81%;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仅11人,占4.12%。可见,这是一支低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经营管理能力低,服务水平跟不上,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这种情况既有旅游业起步较晚的原因,也有山区农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落后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善。

5.产城融合欠缺,城镇建设滞后

西坑镇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处于“两张皮”状态。一方面,没有将旅游发展作为城镇化的支柱产业培育,对农民转移就业、收入增长等关注不够。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只有少数当地农民小股投资旅游产业,仅占总投资额的2.21%(见表2),多数农民未能在旅游业发展中直接受益,优质资源被少数当地和域外有资金实力者占用,这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障碍;二是对农民转移就业引导不力,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有序引导、组织农民进行产业升级、转移就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城镇建设滞后,不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如没有加油站,游客出行不便;城区餐饮住宿接待能力差,旅游保障力不强;城区娱乐设施不完善,街区面貌脏乱差,对游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一日游”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旅游业做大做强,也难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四、浙南山区城镇化发展路径

由浙南山区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决定,旅游业是当地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在旅游小镇建设进程中,促进以旅游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培育与城镇化和谐互动、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是西坑镇等浙南山区小镇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最佳路径。

1.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小镇建设的强大产业支撑

(1)增加开发建设投入,改善旅游设施和基础条件。一是留足企业发展基金。各旅游企业要改变只顾眼前直接收益的做法,放远眼光,着眼于永续发展,提留足够的产业发展基金,以天圣山安福寺申报5A级景区为契机,实施景区优化提升工程。二是用好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对山区和民族地区建设的倾斜政策,做好镇域景区发展与乡村建设的协调工作,加强景区交通与其他旅游要素的整合开发,运用国家投入资金与企业发展基金的合力,提升通景公路档次至三级以上,为游客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8]。三是增大社会融资力度。以股份合作形式大量吸收西坑当地农民投资或以山林、土地等作价入股,既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使农民增加资本收入,增强向城区迁移能力;同时发挥文成侨乡优势和西坑镇在外商人优势,动员侨资入股和商人回乡投资,利用回归资本发展旅游业。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旅游产业集聚效应。西坑镇现有景区建设是不同投资主体发现一处开发一处的点式开发模式,缺乏统一规划,因而出现低、小、散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西坑镇旅游资源相对集中于城区周边和石垟林场附近两片的分布特点,实行企业整合,对镇域景区进行整体规划,准确定位,统筹安排。一是以天圣山安福寺为核心,以文化为主题,打造集佛教文化、畲族文化、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乡村文化和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天圣山养生休闲文化乐园”。二是以石垟林场为核心,以运动体验为主题,打造集探险寻奇、高山滑雪和户外活动为一体的“石垟高山运动体验乐园”。实施差异化发展、一体化经营策略,形成区域旅游大品牌,发挥集聚效应,增强竞争力,引导游客对旅游产品多向选择,消除“一日游”现象,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擅经营管理,已成为西坑镇甚至整个浙南山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努力予以消除。一是引进来。聘请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招聘专业的(尤其是西坑镇本地的)大学毕业生从业,摒弃家族式、人情式经营管理模式。二是抓培训。以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根本,借助高校师资力量加强岗位职业技术教育,请专家学者到景区就地培训,或分批次派员去温州等地高校、专业机构受训,力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旅游业的优化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加强产城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城镇化和谐互动、协同推进

(1)注重和改善城区规划建设,打造美丽旅游环境。一是注重民族新社区培育。随着西坑镇城区集聚效应的逐步显现、行政村的调整,许多畲民陆续迁入城区生活,将畲族风情习俗也带进了城区。将迁居的畲民集中安排居住,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培育民族新社区,在畲民实现城镇化的同时开发出新景点,还能让畲民通过民族风情习俗的产业化来增加收入,以解决城镇化之后的就业问题。二是强化城区面貌改造。西坑镇城区原有道路、建筑较差,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也不符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将城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城区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的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道路的同时实施河道整治,建成街道平直、花木茂盛、河道整洁、河水清澈的公园式街区;加快民居立面改造步伐,依据浙南山村特色和畲族风情特色改造城区民居,增强观赏性,建成一座城在山里、林在城中、水在林间的浙南山区特色畲族风情美丽水乡山城。

(2)加强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完善的城区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既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镇化的需要。从西坑镇城区实际情况看,较为迫切的是要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增设金融机构,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设立加油站,改善交通服务设施,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便利,力争形成一个与县域旅游副集散中心相匹配的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网络。

(3)积极引导关联产业联动发展,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由于山区的局限性,西坑镇城区居民以农业人口居多,而且多数从事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为此,要利用旅游业发展的机遇,着力发展商业零售、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配套服务业,特别是要发展具有西坑镇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土特产品销售、星级宾馆及特色民宿,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广泛吸收当地农民转移就业;树立现代种养业等新型农业新理念,大力发展西坑镇地方特色高山蔬菜、水(干)果、油茶等种植业和家兔、土鸡等养殖业,在满足游客对山区绿色食品需求的同时,让相当部分农民从传统低效益农业中转移出来,成为工作在山里田间、生活在城中社区的新型山区城镇居民,有效解决村民城镇化需求与转移就业难的矛盾。

[1]李雪妍,张妙弟,卢培元.北京山区城镇化道路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14.

[2]邓伟,方一平,唐伟.我国山区城镇化的战略影响及其发展导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1):66-73.

[3]邓伟,唐伟.试论中国山区城镇化方向选择及对策[J].山地学报,2013(2):168-173.

[4]秦光荣.突出特色 创新思路 积极推进旅游小镇开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7):21-25.

[5]罗应光.特色小镇建设:西南边疆地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载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1):43-44.

[6]2014文成统计年鉴[M].文成:文成县统计局,2014:43-44.

[7]钟建芬,刘进希.文成打造旅游特色小镇集群[N].浙江日报,3015-03-31(19).

[8]陈君奇.武汉市民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72.

[责任编辑:聂献忠]

Choice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Zhejiang—Taking Xikeng She Nationality Town in Wencheng for Example

JIANG Weihuang, LAN Changsheng, LIN Zengjin
(Party School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Wencheng County, Wencheng, 325300, China)

Urbaniz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in China. Without the condition of realizing urbanization by developing industry,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Zhejiang must focus on their advantages in resources, pursuing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path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With Xikeng She Nationality Town as an example, it is argued that with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s the goal,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urist town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urbaniz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Zhejiang. Therefor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develop tourist pillar industries, build small tourist towns, and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t industry and towns in order to create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cooperation of tourist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Mountainous areas in south Zhejiang; Urbanization; Small tourist towns

F299.21

A

1671-4326(2016)01-0043-05

10.13669/j.cnki.33-1276/z.2016.011

2015-11-26

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七批规划课题(ZX17070)

蒋伟煌(1964—),男,浙江文成人,中共文成县委党校高级讲师;蓝昌盛(1969—),男,浙江文成人,中共文成县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林增金(1977—),男,浙江文成人,中共文成县委党校副校长.

猜你喜欢

浙南山区旅游业
口号嘹亮 精神永存
——浙江省档案馆馆藏解放战争时期浙南革命斗争档案介绍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浙南采风,余偶微恙,未克成行
《山区修梯田》
山区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浙南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KIR基因多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