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以“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为例*

2016-09-06李子强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海船船员船舶

李子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以“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为例*

李子强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行之有效的选择。文章以“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为例,以“项目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任务设计,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能力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真正融“教、学、做”为一体,最后对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总结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船舶结构与设备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海内外航运企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海船船员,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主要以培养海船三副为主。其培养标准不仅要满足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满足相关国际公约的要求。与海船船员适任能力密切相关的国际公约是《STCW公约》,即《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根据该公约对三副岗位的能力要求,海船三副这一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 “航行值班”“货物装卸与积载”“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和“海上无线电通信”的能力。其中,“船舶结构与设备”主要是针对“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这一能力要求而设置的。

一、“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困境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根据知识内容关联度与系统性主要分成船舶种类与结构、船舶甲板设备操作两大知识模块,该课程对培养海船船员正确认识船舶结构强度,形成正确的甲板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能力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该课程一般早于其它专业课先行开设,且随着招生重心的西移,很多内陆城市的学生来到航海专业,有些学生对船舶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或者一些江河船或小型渡船上,并未亲身经历海船甚至都没亲眼看到过海船,对船舶缺乏认识,不了解船体构件、船上设备,加之该课程知识覆盖范围广、实践性强、内容抽象复杂,造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模糊。[1]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难点,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教得更容易,学生学得更清晰。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以实施一个项目或任务来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它的特点是“项目为主线,能力为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2]课题组通过对海船船员三副岗位进一步调研,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2011)》,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毕业从事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工作项目,开发项目指导书,制定项目实施评价方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完成学生课程学业评价。融学于做,学生人人参与实际操作训练,跳出教材的局限,在此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践,将教学场地由单一的教室向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场所延伸。学生在真实的船舶上或校内仿真实训室下进行职业化的操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教学内容源自岗位、服务岗位的教学理念。[3]

二、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航海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满足国际相关公约的要求,其中《STCW公约》是当前航海教育必须满足的国际公约之一。根据最新修订《STCW78/10公约(STCW马尼拉修正案)》、国内新修订的《海船船员值班规则》(2013年2月1日生效)及国家海事局对海船船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毕业从事三副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突出实践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船舶结构与设备”第一模块船舶种类与结构主要包含船舶的标志、尺度、吨位,船舶的种类与特点,船体结构与各部位结构以及船舶管系。该模块内容中有一些是基础知识介绍,像船舶的标志、尺度、船舶的种类等,主要是以知识了解为主,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PPT、图片尚能解决。但是像船舶的吨位、各类型船舶的特点,尤其是船体结构与管系这部分内容,特别抽象、复杂,拍摄的图片也只是局部的平面图,而教材上的图纸主要是手绘图,学生只能从绘图者所在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平面图而不是立体图,[4]特别是对一些构件的连接处很难判断是哪个构件穿过哪个构件。再有就是对一些空间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吃力,老师借助PPT、图片等去讲,学生被动地听,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提不起精神,难免走神,教学效果非常差。

“船舶结构与设备”第二模块船舶甲板设备操作主要包含锚设备操作与管理、系泊设备操作与管理、舵设备操作与管理、起重设备操作与管理、货舱盖设备操作与管理等五大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大型设备,其使用、维护保养实践性比较高。这些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内容在课堂内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借助实践教学。因此课程团队借助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将知识点进行重组,结合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而设计成一个个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并编制项目任务书,通过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让学生根据教学任务书去完成各项任务,在完成任务书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及对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

根据表1所列教学任务一览表选定特定的教学项目,分发项目指导书,布置项目实施要求与考核标准,依据工作任务中各岗位设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不同进行搭配分组,一般8-10 人为一个任务小组,指定一名组长。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项目分析,依据项目指导书完成项目任务。本文以项目五“系泊设备操作与管理”中的任务三“系缆作业与解缆作业”为例,阐述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实施的内容。系缆作业操作主要包括备缆、出缆、制索绳(链)、上滚筒与挽桩以及绞缆机操纵等。

2.项目实施的目标。掌握系缆操作的步骤;掌握系缆操作的方法与安全注意事项;能正确进行化纤缆、钢丝缆的系缆作业操作;能正确的操纵绞缆机。

3.项目实施的场地与设施。本项目的实施主要借助校内实训设备:实训船首开展。所用到的实训设施有:120mm化纤缆一根,28mm软钢丝缆一根,制索绳(链)各一根,绞缆机、带缆桩、导缆器及附属用具等。

4.项目实施过程。各小组接到项目实施任务后,做好角色分工,有船长、大副、三副、水手长、木匠、水手若干等;实施步骤有:(1)系缆准备:绞缆机加油试车、缆绳准备、撇缆准备、通信设备、碰垫、挡鼠板准备;(2)撇缆操作:当船舶接近码头时,应及时、准确地将撇缆绳投到码头上;(3)出缆:撇缆成功后,应迅速将撇缆绳的手持端连接缆绳琵琶头,将缆绳送出舷外;(4)松缆:码头收拉缆绳,船上向外松出缆绳;(5)绞缆:钢丝缆应在卷筒中绕5圈以上,化纤缆通常绕4圈。绞缆时,手持缆绳活端的水手应站在卷筒后方1m以上距离,用力拉紧缆绳以增加它与卷筒的摩擦力。另一水手则将绞进的缆绳的扭结及时解开、盘好;(6)挽缆:根据指令将系缆从卷筒上取下,在缆桩上挽牢。(7)结束工作:当所有缆绳均带好后,应挂上挡鼠板。将多余的缆绳盘好,收妥各种属具,盖上有关设备的防护罩,并清扫现场。

5.成果的展示与分析。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采取现场指导、集体座谈、相互讨论、教师提问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和展示其实施方案以及成果。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等几个环节来考核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职业素养。教师应指出其中不足之处,要求学生不断进行自我改进、总结和评价,明确自己从该项目中学到了什么,该项目今后如何做才能更完美。

四、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的选取要有利于与知识点的衔接

“船舶结构与设备”是支撑海员“船舶作业与船员管理”能力的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认识骨架与构件,而且还要通过国家海事局统一举行的海船船员适任资格考试。这是一门能力与理论并重的课程,教师在实施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时,也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因此在设计各个工作任务时要有效对接各知识点,如表2所示的项目二“识别船体结构与构件”,将各个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成一个个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实施可以完成相应知识点与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资格考试各考点相对应的教学。

表1 教学任务一览表

(二)教学资源的配备要满足工作任务的开展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一定要借助于各种实训设施、设备才能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有效展开项目化教学。如我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结构与设备课程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硬软件教学资源,其中硬件教学资源如表3所示。

在软件教学资源方面,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资源课,拍摄或收集相关教学视频约50G;收集拍摄相关图片3000余张,制作实训视频15个等,这些为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提供了保障。

(三)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多元考核机制

改革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平时表现,关注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情况,实行结果过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设计课程评价标准,将单元项目任务、综合训练任务、课外训练任务、课堂出勤、小组评价等内容,赋予

表2 “识别船体结构与构件”项目各工作任务与知识点的对接关系

表3 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硬件教学资源

相应的权重,以过程考核为抓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课程考核改革了原有的“40%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总评成绩”的评分标准,实施“20%平时成绩+50%项目实施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总评成绩”的考核体系(如表4),注重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考核。

表4 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多元考核标准

由于其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强,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切合“船舶结构与设备”教学的要求。通过两届学生的反馈,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在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过程性学习绩效评价,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5]

[1]叶明君.“船舶结构与设备”教学方法改革与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7(2):48-49.

[2]何文胜.浅谈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教师的能力要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26-27.

[3]李子强,杜利娥.项目教学法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中的实践[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63-65.

[4]李子强.FLASH技术在“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37.

[5]李庆武. 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教育探索,2008(4):32-33.

2015-11-06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能力训练项目’为导向的‘船舶结构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kg2013941)。

李子强(1984-),男,山东东平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航海教育教学工作。

10.3969/j.issn.1672-9846.2016.01.013

G712.4

A

1672-9846(2016)01-0059-05

猜你喜欢

海船船员船舶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Snow
船舶!请加速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海洋星探组 先进的中国古代海船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海船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设计计算探讨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