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阶段研究 *

2016-09-06解月光曲茜茜

中国电化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职教阶段信息化

解月光,褚 丹,2,曲茜茜,3,赵 琳

(1.东北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北华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3.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络信息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阶段研究 *

解月光1,褚 丹1,2,曲茜茜1,3,赵 琳1

(1.东北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北华大学 信息技术与传媒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3.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络信息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是信息时代下职教教师从事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建立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既能够对判断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现状提供依据,也能够为职教教师培训提供相应参考。该文首先从能力的角度出发对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进行界定;然后以能力结构理论为指导分析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最后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构建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提出了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并对其各发展阶段跃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

职教教师;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

一、问题提出

职业教育学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86所,高职专科院校1327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878所,目前职业院校总体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在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的职业教育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多方面需求。这些问题既包括观念、政策等,也包括投入、资源等,其中教师队伍建设是的核心问题之一。2015年6月,张德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尤为不足[1]。”

除“双师型”教师匮乏外,职教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有待提高。201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2]。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3]。”

如前所述,在目前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中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以“双师型”为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目标,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保证职业技术水平;二是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职教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上,忽视了职教教师的职业工作者身份。职教教师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有所不同,职教教师既要能够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求具有专业实训、科研等综合能力。此外,“互联网+”背景下,各种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是职教教师在信息化时代下顺利完成职业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能力,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为了解决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对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进行相应研究。

二、概念界定

1.能力

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能力的界定有所不同。在哲学领域,主要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去理解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而又潜在于人的机体内部并在主体与客体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观的能动力量,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主体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主体性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内在的可能性[4]。”这一定义指出,首先,能力是主体改造世界的前提,不具备能力人就无法进行任何活动。其次,能力只有在主客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会有所体现。

在心理学领域,对于能力的理解更多的关注于个体内部,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将能力理解为现有水平与潜能的集合,这种观点主要源于西方的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中,主要用Ability和Capacity来表示能力。前者指完成某项活动现有的成就水平,主要指人已经具备的能力,后者表示一种可能性,指的是人们尚未具备但将来可能具备某种能力的潜能[5]。第二种观点认为能力是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他认为:“能力是作为成功地完成某些活动的个性心理特性”[6],我国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也多受此影响。第三种观点认为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动态。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能力不是表现在知识、技能本身上,而是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动态上。所谓动态,指操作的速度、深度、难度及巩固程度[7]。”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对能力有这样的理解。首先,能力存在于个体内部,它是动态发展的,既包括完成某项活动所需具备的能力,也包括未来继续发展的潜能。其次,能力必须在活动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是具备某种能力的证明。第三,能力以知识为基础,能力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

2.教师专业能力

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最早提出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我国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相对晚一些,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做出了如下界定:“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种专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且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8]。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提出主要来源于此,与之类似的概念还有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在阐述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对这些概念加以区分。

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专业”和“职业”,二者的涵义有所不同。职业通常指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专业是需要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并不是所有的职业都可以成为专业,需要考虑职业本身的特点,在这个层面职业能力可以称为专业能力。但是在考虑能力的涵义时,教师职业能力通常强调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区别于其他职业的能力结构,而教师专业能力则更强调教师能力的核心能力,是教师这一职业某一或某类岗位的专业能力,是在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出的,相较于职业能力更核心和成熟。另外,教师专业能力也更符合国际称谓。

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9],而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10]。由两者概念的不同阐述可以看出,教师专业能力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而教师教学能力针对教学活动。教育强调对人的身心影响,使人成为更加完善的人,在学校教育范畴内,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教学则是以课程为中介,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目标,教学活动是针对认知方面的一系列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前者既包括教书,也包括育人,后者则重点在于知识、技能等的传授。因此从概念范畴上来看,教师专业能力包括教师教学能力。由于岗位职责的不同,教师教学能力多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使用,而教师专业能力多在基础教育中使用。

3.职教教师专业能力

如上文所言,教师专业能力是包含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职教教师除要从事课程教学外,也要从事实训、就业指导等多种教育活动,因此,研究中采用职教教师专业能力对职教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加以分析。

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职业教育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2013年,教育部制定并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作为中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和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标准中对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及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11]。这些基本囊括了职业教育的所有活动,是分析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重要依据。

4.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

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T P C, T e a c h e r 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ICT-supported Instruction)指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关注的诸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2]。它可以分为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识与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学的基础,后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具体运用,它决定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

在本研究中,将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界定为信息时代下职教教师从事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如果将能力理解为掌握知识、技能的动态,那么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对于信息化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它的培养和发展是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需要职教教师不断提高其信息化专业能力水平,要求职教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训、管理、评价等多方面有效融合,切实提高教学、实训的质量。此外,信息时代下的行业变迁也需要职教教师对于相应行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新的能力。

三、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1.能力结构理论

能力存在于个体内部并且在活动中才能有所体现,基于这样的理解,目前研究者们对于能力结构的划分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关注个体内在能力的发展,另一种是关注具体活动中能力的外在表现。

第一种方式探讨的是人自身能力的提升,这种方式以心理学的能力结构研究为代表,如二因素理论、群因素理论、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智力层次结构理论等。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在后续研究及其他领域当中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13]。该理论认为,能力结构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一般因素G,是每种活动均需要、人人都有的能力;另一个是特殊因素S,它针对特定活动。完成任何活动,均需要G因素与S因素的共同参与。

第二种能力结构划分方式关注活动发展过程中人们能力的体现,探讨能力的外在价值,通常用于具体活动实践中。采用这种方式时,较常用的做法是依据活动过程进行划分,即完成活动的某一环节,需要哪些能力,达到哪些效果。除此之外,在实际运用研究中由于能力的复杂性,往往也将人的因素考虑其中,包括主体自身的能力、与他人和社会的沟通合作能力等。

2.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职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属于特定活动,分析其能力构成的要素可参考第二种能力结构划分方式。从活动种类来看,职教教师从事教育与职业两种活动,这两种活动分别需要教学能力与职业能力。从人的因素来看,职教教师的交往对象可以分为三类人群:学生、自我、他人(同行、家长、企业人员等)。学生是职教教师交往的核心群体,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职业准备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对学生而言不仅需要职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还包括了解职业动态与需求、进行职业选择与决策、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这就要求职教教师除具备教学能力与职业能力外,还需具备职业生涯辅导能力。教师对于自我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基石,在对自我有着明确客观的认识后,还需要掌握相应技术工具进行终身学习,开展相应的教研、科研活动,不断地完善自我,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是教师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职教教师与他人的交互活动主要包括与校企事业等单位的合作,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顺利开展这些活动教师需要具备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因此,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包括五大要素:教学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辅导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和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其能力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构成

如图1所示,职教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分为两大体系:教学能力体系与职业能力体系,教学能力体系以教学能力为核心,职业能力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为这两大体系提供相应支撑,是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两大能力体系的共同任务是促进学生发展,四种能力共同促进职业生涯辅导能力的提升。

四、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

1.信息化社会职教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社会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认识信息技术,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是研究者和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原有的能力结构应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应对这些挑战,不同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答。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现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之中,主要以归纳和实证的研究方式建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的教学活动受教师的思想品格、心理特征、行为规范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主要强调以演绎的方式解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1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构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为相应教师培训提供参考。无论是教学实践还是教师培训,均以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本研究主要参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以不同活动中能力的具体表现建构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

2.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

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得教育活动与职业活动在理念、方法、操作等方面均发生深刻变革。同时,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发展方向、社交的方式手段等也发生相应改变。以现有研究为出发点,思考信息时代下的新发展,建构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如右图2所示。

(1)信息化教学能力

对于教学能力构成这一问题,研究者们主要依据教学活动的过程,将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与反思三个部分[15]。对于职业教育,除一般的教学活动外,还有一类较为特殊的教学活动,即实训实习。信息技术介入职业教学活动中,会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影响。按其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可分为信息化教学准备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实训实习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这四个方面。由于教学理念的区别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应用方式不同,每种能力在活动中的体现分为两类:一类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其作用是强化现有的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另一类是将信息技术作为环境创设及学习工具,其作用是转变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2)信息化职业能力

任何职业行动均按照一定规律,遵循一定的行动模式,一个完整的职业行动大体上可分为计划、实施与检查三个阶段[16]。信息化职业能力包括信息化职业活动策划能力、信息化职业实践能力、信息化职业评价能力。信息化职业活动策划能力包括利用技术手段获取职业发展动态及前沿、利用大数据等了解职业需求、利用信息分析工具制定相应活动计划等。信息化职业实践能力是在职业实践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提高效率。信息化职业评价能力是在职业实践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信息工具对职业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并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价。

图2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

(3)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信息时代下职教教师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前提是其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的提高,它保证了教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突破。对于人自身能力的结构划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认为能力包括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信息时代下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其一般因素为信息素养和数字化学习能力,这两种能力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均应需具备的。信息素养既包括信息的意识与责任,也包括技术工具的使用,信息的获取生成等。数字化学习是指利用网络、移动端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以需求为导向的学习。数字化学习能力则是进行数字化学习所需具备的能力,包括数字化学习意识、数字化学习的方法与手段、数字化学习评价等。除一般因素外,职教教师的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还包括特殊因素,这一特殊因素是指向教育与职业的,即信息化科研教研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职教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育活动与职业活动中所出现的相应问题,其能力基础是信息素养与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数字化学习能力、信息化科研教研能力三者为层级关系,三种能力的特殊性逐渐加强,前一种能力是后一种能力提升的基础,共同构成了职教教师的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

(4)信息化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

职教教师除了需要面对学生外,还需要与家长、同行、企业等进行交流,以便了解职业发展和学生情况,获取他人经验,为学生创造实习项目和机会等。信息时代下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具备信息化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交流能力与信息化合作能力两方面。交流是指信息的传递,信息化交流能力的重点一是掌握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二是选择适当的信息表达方式以更有效的交流。合作是教师与家长、同行、企业等按照一定计划,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达到同一目标的过程。信息化合作能力体现在制定合作计划,建立稳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开展数字化讨论等方面。

(5)信息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

信息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具体包括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认识自我的能力、促使学生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能力、辅导学生制定信息化职业规划与创业计划的能力和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求职竞聘的能力。信息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是这五大能力中最为特殊的能力,是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发展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决策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其余四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教师应能做到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在线测评等信息技术手段认识自我,促使学生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辅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制定信息化职业规划与创业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大数据、信息检索等手段搜集职业信息并制作数字化求职材料准备求职竞聘。

以上就是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构成,其中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是较为一般性和基础性的能力,二者共同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发展,而信息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是最具特殊性的能力,也是职教教师与其它教师能力的重要区别之一。

五、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阶段

1.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阶段

许多学者如曼迪纳契和可兰[17]、Hooper,S.和Rieber,L.P.[18]、余胜泉[19]、顾小清[20]等均对教师的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者们依据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对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仅仅学会使用技术,但并未在教学当中进行应用。进入这一阶段较为简单,教师只需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就可进入这一阶段,但此时信息技术并未对教学产生任何作用和影响。

第二阶段中教师开始在课堂中尝试使用信息技术。在这一阶段中,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可有可无的,即使脱离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也能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应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技术,技术变得不可替代,技术和教学成为一个整体。

第四阶段中教师反思和重构课堂的目的与功能,技术不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工具,而变成了营造学习环境和学生学习的工具。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一阶段的实现实质上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由行为主义、认知主义转换为建构主义。

第五阶段是面向未来的发展阶段。随着心理学、教育学、脑神经学等的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和认识不断进步,可能会产生新的师生关系与新的学习方式,这一阶段代表着未来的可能性。

2.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能力的发展依托于知识的积累和思想的提升,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识分为基础、扩展、融合、贯通四个层级,将这四个层级与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阶段相对应,可以看出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识的四个层级能够作为其信息化知能发展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知识基础。而第五阶段是面向未来的发展阶段,其知识基础有着多种的可能性。因此,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阶段同样可分为五阶段:了解、应用、整合、重塑与创新,其发展缘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及教师教学理念、职业理念的发展,如图3所示。

图3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阶段

(1)了解阶段

了解阶段是职教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积累的阶段,这个阶段中,职教教师仅仅是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并未对教学和职业活动产生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中职教教师除信息素养提高外,其他信息化专业能力并未产生变化。

(2)应用阶段

在应用阶段中,职教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识开始发生交叉,知识基础为信息化职业科学知识、信息化职业技术知识、整合技术的职业教学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且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知识与教学法知识有所了解,只要提供相应的环境,教师就会在教学及职业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然而,这一阶段的教学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技术所起的作用仅在于呈现知识,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也仅仅为PPT等简单技术。当技术因素被剔除后,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替代手段来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3)整合阶段

整合阶段的知识基础为信息化职业实践知识、整合技术的职业科学教学法、整合技术的职业技术教学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对于技术在教学和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与上一阶段的常规技术使用不同,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技术使教学更加有效。同时,所利用的技术复杂程度也有所提高,诸如视频教学、动画演示等开始出现在课堂当中。这一阶段技术开始变得不可或缺,但教学目的仍然集中在传授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知识,课堂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4)重塑阶段

重塑阶段中,职教教师将所有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对于技术、教学、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在这一阶段中,职教教师对于技术的理解从强化课堂转变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技术不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而是创设情境的工具、学生学习的工具。此阶段的课堂发生了深刻变革,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产生了新的课堂组织结构。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利用程度更加提高,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将对学习产生深刻影响。职教教师对于职业活动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职业活动不再仅仅是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更加需要较高的信息素养与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5)创新阶段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会有新的变化。职教人才是大规模复制还是个性化培养?传统课堂是否还会继续存在?校企合作是否还会以目前状态存在下去?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职教教师的信息化专业能力必须不断完善与发展,以适应职业教育的新趋势。

3.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阶段跃迁的关键因素

如前所述,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的发展缘于职教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及其教学理念、职业理念的发展,但具体到每一阶段的提升起决定性的因素有所不同。

(1)了解到应用阶段——信息知识的积累

了解与应用阶段的区别在于是否在教育和职业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在应用阶段,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浅层次应用,对教学、职业活动并无深刻影响。因此,两个阶段中,教学理念并无明显的区别,发生变化的是教师对于信息知识的积累。当职教教师的信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信息化专业能力自然而然会从了解阶段发展到应用阶段。

(2)应用到整合阶段——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与应用阶段不同,整合阶段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和职业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提升教学效果。这一阶段提升的前提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所提高,足以应对教学需要,而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于教学、职业与技术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了从应用阶段到整合阶段的跃迁。

(3)整合到重塑阶段——教学理念、职业理念的革新

如果说前三个阶段是量的积累,那么重塑阶段就是质的变化,会产生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新的行业运作模式。从整合阶段到重塑阶段的提升,起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而是教学理念、职业理念的更新。即使采用较为简单的技术,在新的教学理念和职业理念的指导下,也会使教学和职业活动呈现新的样态。如PPT演示如果仅仅作为信息的载体用于传递教学内容,那么就其教师的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阶段而言仅是在应用阶段,而将其作为学生表达思想、展示成果的工具,那么就达到了重塑阶段。诚然,在职教领域,有些新型教学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新兴的技术手段,如虚实结合的实训教学、微信平台的电子营销等,但在可以寻求外界支援的情况下,真正导致从整合到重塑阶段提升的关键因素仍然是职教教师教学理念与职业理念的革新。

(4)重塑到创新阶段——新理论、新技术的掌握

新理论的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与挑战,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则为职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新理论会使教师创新使用现有技术,也会带来新的需求,促使新技术的产生。而新技术的产生又会从实践层面推动现有教学、职业活动,使人们对于现有理论有新的理解与认识。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掌握新理论与新技术是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到创新阶段的关键因素。

六、结语

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职业能力、信息化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信息化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信息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这五大方面,发展阶段包括了解、应用、整合、重塑、创新五个阶段,其发展阶段跃迁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在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掌握当前教师发展现状,针对不同阶段跃迁的关键因素开展相应培训对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根据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结构模型设计相应问卷了解职教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如何针对跃迁关键因素开展分层次的相应培训是本研究的下一步重点研究内容。

[1] 王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DB/OL].http://www.npc. gov.cn/npc/xinwen/2015-06/29/content_1939891.htm, 2015-06-29.

[2] 教职成[2012]5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Z].

[3] 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4] 欧阳康.从功能角度深化主体—客体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5] 褚丹.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6] A·A·斯米尔诺夫.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7] A·B·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 万勇.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J]. 外国教育资料,1984,(4):1-5.

[9] 吴志华,柳海民.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3):27-31.

[10]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11] 教师[2013]12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Z].

[12] 张浩.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图谱评量系统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13] 斯皮尔曼.人的能力它们的性质与度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4] 王卫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15] 徐继红.面向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 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 Mandinach, E. and ClineH.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curriculum innovation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EB/OL]. https:// 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4580882_The_Impact_of_ Technological_Curriculum_Innovation_on_Teaching_and_Learning_ Activities,2016-05-05.

[18] Hooper, S., & Rieber, L. P..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A]. A. Ornstein.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C].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1995.

[19] 余胜泉,马宁.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新技术、新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Research on Structural Model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Xie Yueguang1, Chu Dan1,2, Qu Xixi1,3, Zhao Lin1
(1.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dia Institute,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Jilin 132013; 3.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information 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structure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basis for judg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First of all, from the angle of abilit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n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bility structure theory; fi nally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structure model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was constructed,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ag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key factors of the di ff erent development stage of transition is analyzed.

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ICT; Structural Model

G434

A

解月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学习环境(xyg6367@126.com)。

褚丹: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曲茜茜: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

赵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环境。

2016年6月7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1006—9860(2016)09—0001—07

* 本文系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项目“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课题编号:2014xx1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教阶段信息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