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进京赶考路”—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组织全体党员、

2016-09-06乜甄摄影李建军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9期
关键词:双清老一辈别墅

文/乜甄 摄影/李建军



·活动侧记·

回望“进京赶考路”—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组织全体党员、

文/乜甄 摄影/李建军

支部全体党员、职工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双清别墅合影

一串串永不磨灭的火红印记闪耀着;一声声激情荡漾的号角澎湃着;岁月如梭,多少梦寻的足迹走过春夏秋冬;光阴似箭,无数动人的故事积淀无法消逝……火红火红的七月,就这样向我们走来了。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7月12日,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职工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香山双清别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追寻红色记忆。

双清别墅以其重要的历史意义而闻名,因为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迁至北平时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在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南京政府向何处去》、《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和革命文献。1949年3月23日,在即将登车进驻双清别墅的时候,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恩来,我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会意地一笑,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坚定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历史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这条进京赶考路的确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家走在通往双清别墅的盘山大道上,两侧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双清别墅便掩映在这片苍翠之间。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指挥部,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见证地。拐过几道弯后,一座灰白色的院门便映入眼帘。拾级而上,院中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四周松竹葱翠挺拔,池中雨水泛起涟漪,红鲤簇簇畅游其间。池旁有棵参天银杏树,树下有一座六角红亭,这便是毛主席曾在亭下阅读“南京解放”号外的革命象征—双清红亭。在这幅色彩斑斓的山林画卷之中,积淀着无数革命的历史影像。

院北有数间平房,这是毛主席在双清时居住办公的地方。门口的巨幅党旗和宣言矗立左右,为这座山清水秀的建筑增添了几分威严与肃穆。正门厅处为会客室,右间为书房,左间为卧室,其中的陈设十分简单。房间里只有一些简单的洗漱、生活用品,几条凳子,几张木质的桌子。唯一能称得上比较豪华的用品只是一套老沙发。在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员介绍到,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日常生活十分简朴,会见客人时身穿的衣服甚至还带着补丁。主席特制的大床一半以上都堆满了书籍,除了繁忙的工作以外,每日不辍阅读与学习。这些历史故事让大家十分动容,党中央领导集体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进京路途中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值得每个人崇敬与学习。如今,在双清别墅毛主席的居住地还保留着当年陈设的原貌,见证着开国前夕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沿着院中水池南边的台阶而上,可以看见两个防空洞口,这是由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工兵二团三营修建的。院西侧开辟为“毛泽东在双清”陈列区。陈列区中分块介绍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至双清别墅行进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重大事件和感人故事,把毛主席将进驻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的经典语句、行进过程中的典型事例、整体行进路线图等一一展现出来。随着参观的继续,党员干部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解放全中国的艰辛与不易,更让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员所具有的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他们高瞻远瞩、胸怀天下的革命情怀令人折服,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慧更令人敬佩。

95年前,在中华民族存亡续绝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95载呕心沥血峥嵘沧桑,共产党用不屈的意志挺起了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时至今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指出的,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就要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中刷新认知、提升自觉,在实践中磨砺担当、建功立业,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两学一做”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参观双清别墅,深刻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开国领袖“进京赶考”的革命历程,牢记“两个务必”,广大党员、职工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告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协会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推动设备装备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双清老一辈别墅
别墅里的暗影
景观别墅
SOPHIA别墅
阜阳市双清湾湿地公园之晨
关于清代才女周绮《双清仙馆诗钞》及咏红诗的新发现
WAVE别墅
建筑施工企业双清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难点
少年坐在舞台中央 ,看着“老一辈”抱怨时代?
魏文斌:年轻的“老一辈”
风范:老一辈革命家"三严三实"事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