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思考
2016-09-06马斌李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60
马斌,李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60)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思考
马斌,李斌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60)
设备管理已成为企业价值增殖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管理的着眼点正从过去的一个轮子模式(只关注生产系统)朝两个轮子模式转移(同时关注生产系统和维修系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设备管理模式也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正确认识设备管理信息化,了解企业信息化与ERP的关系至关重要。
设备管理;信息化;ERP
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与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企业信息化开始逐步进入大型生产型企业,先后出现了以MPR(物料需求计划)、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制造信息化系统,随着企业信息化需求的增长,80年代出现了将财务、生产、销售、采购等各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系统,MR PII(制造资源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今天的ER P系统。90年代中期,大型生产型企业在建立ER P的基础上开始关注设备本身的信息化管理,并相继建立了针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展了信息化建设的领域和范围,将信息化与设备运行状态结合,初步实现了基于设备状态的维修(预知维修),有效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延长了设备运行时间,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信息化建设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目前已较为成熟,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石油、电力、钢铁等国内大型生产企业自21世纪初相继开始建立自己的设备管理信息化。
2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
2.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降低设备故障率,从而减少设备维修成本,延长企业生产周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国际大型生产型企业目前已基本实现设备的状态维修,即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根据设备状态制定维修计划,有效延长了设备的运行周期。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领域众多,种类、层次庞杂,不仅需要将机、电、仪等不同专业系统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集成,还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企业的检维修提供决策依据。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三个阶段,按照建设与应用的成熟度,可以分为数据的信息化、流程的信息化,以及决策的信息化。人们往往将信息化建设理解为是对现有工作的电子化,这是对信息化的一种误解。设备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设备管理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集成和分析各种专业化的数据采集信息系统,为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与数据,以做出有利于设备维修策略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可见,设备管理信息化是针对全体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以及设备全生命周期而言的,它将涵盖设备管理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是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基础,也是设备管理选、用、管、修全方位管理的信息化体现。
2.2 设备管理信息化外延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设备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设备信息化的实现手段。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建设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设备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对不同专业领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例如腐蚀监测与动设备的状态监测系统,为企业设备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底层专业化系统与平层相关信息化系统可以看作设备管理信息化内容的外延部分,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架构
可以这样来理解设备管理信息化与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企业设备信息化划分为五个层次,从最底层开始,首先是数据采集与整理层,这一层的专业化系统主要需要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与数据整理工作,比如关键机组的在线监测、腐蚀在线监测等,这一层系统往往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加以实现。当完成了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就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这就涉及到设备信息化的第二个层次,专业分析与决策支持层,所有的设备现场数据在这一层进行汇总与整合,通过不同系统的专业分析,从而形成一定的结论,为设备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的依据与基础。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第三层次,也是中间层次称之为事务管理层,第三层是设备信息化承上启下的层次,通过工作流与审批流,完成设备管理人员日常事务性管理工作,这也相当于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前台,是直接与管理人员交互的人机接口部分。第四层次为ER P层,ER P系统跨部门贯穿整个企业,通过与ER P系统的接口,设备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对设备采购、库存、结算、物流等方面的整合,行成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五层为企业决策管理与决策分析层,通过设备信息化以下四个层次的协调分工,实现对企业决策的信息化支持。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不少人认为信息化就是将现有的工作流程电子化,现有的文档内容电子化的过程,设备管理信息化似乎也不例外。笔者有幸从事中国石油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发现很多企业都相继建立了设备管理信息化,但仅仅停留在事务管理层面,即图中的第三层次。其实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重点在第一、二两个层面,只有收集和分析设备数据,才能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与智能化,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设备管理模式,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与效率。可见,设备管理信息化的范畴包含了设备数据采集、专业分析与事物管理三个层面,通过与ER P等相关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与融合,才能真正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3 设备管理信息化与ERP系统
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如SAP ER P系统中已经包含了PM模块,为什么还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设备管理信息化?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和前面一段的结论是相同的,设备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事物管理层面的信息化,不仅仅是业务工单与审批流,还包含大量的专业分析系统与数据采集系统。
3.1 设备管理信息化与ERP的关系
由于ER P系统和设备管理信息化面向对象的不同,以财务为核心的ER P系统和以设备管理为核心的设备信息化系统对资产密集型的企业都是必要的,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看两者的关系。
3.1.1 设备管理信息化是对ERP系统专业管理功能的补充和增强
ER P系统,即“资源计划管理系统”,是以财务为核心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系统,虽然在部分ER P产品的软件中也含有设备管理相关的内容,但从ER P角度而言,其核心仍然是资金流与供应链管理,其设备管理充其量仅仅是为上述功能服务。
ER P系统是涵盖企业人力资源、生产、采购、销售等众多环节的上层系统;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传统意义上的EAM系统)则针对设备,与ER P及MES集成,从整体架构上来看,它属于企业专业管理软件范畴,而ER P则是跨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ER P以资金流为主线,设备管理系统则以设备故障与检修为核心,以工单为主线,追求实现设备的最大可用率与最低维护费用,保证生产正常运转,实现维护费用的最小化。
3.1.2 设备管理系统保证了ERP的可规划性
从两者关系上来讲,设备管理系统是ER P系统的基础和保障,为ER P系统提供计划制定依据、资金审核依据等决策支持,ER P系统的设备管理功能,无法为设备提供上述决策支持,没有了资源的可规划性,ER P的设备管理模块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1.3 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与ERP系统的互补性
前者对后者提供更科学、更专业化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设备管理系统与ER P系统是互补关系,通过以下场景的描述,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其互补性:ER P系统提供企业在某时刻所要从事的某项生产加工活动,并且配备了相应的人员与材料、工机具,但是对应的设备能否正常工作,这是设备管理系统所要提供的信息。设备管理系统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主动的为设备提供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保证设备的高可用性状态。
3.2 设备管理信息化与PM模块的区别
ER P的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的管理,管理着企业生产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销售、生产、供应等信息,从而达到控制生产计划的全过程的目标,追求产品的低成本与高效率。ER P设备管理模块并没有改变ER P以财务为核心的理念,关注的重点在于设备资产的价值变化,实现设备管理业务中的价值管理。其PM功能模块仅涵盖设备的维护、保养、检维修等设备管理中的事务性工作,对优化配置企业设备资源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以供应链为核心思想的ER P系统,关注的是企业生产运行过程,将企业的各种运营环节从财务角度进行优化,其PM模块强调的是计划性,而这一点却并不符合设备管理的根本要求,设备维护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预知维修、状态维修将不可阻挡的替代原有的计划维修模式。可以看到,ER P的定位并不是一个专业的设备管理系统,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设备管理业务特别是专业化业务。
设备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设备的维护、维修等事务性管理,还融入了设备管理的工作流和业务流内容,在流程中对设备状态加以分析,提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和分析诊断数据,重点实现设备管理业务中的技术管理,以上方面正是设备管理所重点关注的。
设备管理信息化则以关注企业维修及故障为核心,与这两项内容相关的很多工作,例如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管理、动设备的润滑管理等工作是与现金流无关的,以财务为核心的ER P系统则无法覆盖所有的设备管理业务环节。通过整合后的专业化软件,形成统一的监测、分析诊断平台,把更真实、更科学的数据提供给上层的ER P作为维修工作的依据,逐步转变目前事后维修、人工计划维修和周期性维修的模式。
3.3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优势
设备管理信息化带给企业的将是“效益和安全”。
首先,设备管理信息化科学地规范了企业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大量历史数据信息,在统计分析基础上对设备进行管理,这有点类似于目前较为热门的大数据分析思想。
设备运行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数据越多,所能反映的规律也就越多,可以说设备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越用越准确的系统。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炼化企业减少维修过剩或者维修缺乏的现象,大幅降低企业检维修成本。以炼化企业为例,我国炼油与化工企业目前普遍采用2~3年进行大检修的计划检修模式,而发达国家石油化工企业已普遍实现了状态维修模式,生产装置的运行周期普遍在5~6年,部分生产装置甚至已连续运行10年。仅此一点,国内炼油化工企业花在设备维修上的费用就是国外企业的2~3倍。目前炼化企业主要采取计划维修的方式,由于对大型生产设备运行状态没有准确的分析判断,无法保证生产装置安全、平稳的长期运行,在主观判断上造成生产装置的维修过度,这样既为企业增加了大量的维修成本,也增加了因维修停产造成的企业经济损失。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预防性维护为主,强化成本核算的方面,由于避免或降低了维修过剩或者维修缺乏,企业将随之获得更高的资产回报。
大量数据表明,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通过对设备管理的事前计划、事中过程处理和事后分析评价,使得企业资产管理量化、标准化。虽然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有所差异,但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使得资产密集型企业实现安全、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降低成本的目标。
4 结语
设备管理已成为企业价值增殖的重要环节,企业内部管理的着眼点正从过去的一个轮子模式(只关注生产系统)朝两个轮子模式转移(同时关注生产系统和维修系统)。只有保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才有可能实现生产的正常进行,也才有可能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利润、社会责任等任务。
从设备管理观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看,随着企业资产规模及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伴随着技术进步而来的资产重要性程度的日益提高,企业设备管理的复杂性日益上升。相应地,设备管理模式经历了从事后维护,到预防维护,再到预见性的设备管理和设备综合管理等阶段的发展。设备管理信息化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正是整合的专业设备管理系统,体现先进理念的发展方向。它既不同于面向财务的ER P系统设备管理模块,也不同于传统的设备事务性管理理念,设备管理信息化符合当前的设备管理需求,也是设备管理必然的发展趋势,与ER P系统的互补性使得其与ER P系统共存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1] 成思危.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28.
[2] 王鲁滨.现代信息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59~60.
[3] 杨尊琦,林海.企业资源规划(ER P)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7~29.
F273
B
1671-0711(2016)08(上)-0022-03